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勋 《今日南国》2014,(11):44-44
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王羲之去感觉一下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包晓 《可乐》2011,(5):21-21
一天,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字写得难看不说,语气还十分自负: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奇之余,王羲之决定去品尝一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5):56-56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俩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王徽之也是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王羲之出生之际,正是西晋王朝亡国之时。其时,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王氏家族与司马家族新亭对泣、仓皇辞庙,退守江东。史称“永嘉南渡、衣冠过江”。王氏家族南迁后,他们的居住地问题,一般都用“西晋末年移居江南”一说来一笔带过。经考,王氏家族西晋末年移居地为晋陵(今江苏常州)。王羲之生年,学界有5种推定,《辞海》选的是“公元321年-379年说”,依此说,王羲之应生于晋陵。《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选的是“公元303年-361年说”。依此说,王羲之长于晋陵。  相似文献   

6.
作为在非艺术类普通高校开设的书法课 ,隶属于艺术教育的范围 ,因此 ,书法教学要适应和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在这一大原则的指导下 ,本文从书法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书法课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的书圣之名,最早得于唐代李嗣真的《书后品》,《书后品》云: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可谓书之圣也。([1](P135))而王羲之成为书界受人景仰祖述、顶礼膜拜的圣人,绝非一两位述作品评家几句溢美之辞可成就的,有其必然的主客观条件。本文以史为据,全面分析王羲之能于众书家中脱颖而出,登上书圣宝座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的创作美学思想是率意为文、自然挥洒,以求"有意"、"达意"和"尽意",他坚信自然(道)就在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是因为和王述矛盾激化而辞官的传统说法不全面.王羲之与司马昱之间、琅琊王氏和司马氏之间,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以及它们与东晋权臣桓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导致了王羲之的辞官.所以说,王羲之的辞官是东晋门阀士族内部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叙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成功之路,论述了其存世法帖的主要艺术成就,分析了其书法理论的价值所在,指出其书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意”与“法”。  相似文献   

11.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人称“书圣”。其书法历来受到众多大家的推崇,从唐代的欧阳询、诸遂良到颜真卿、柳公权,到宋代的苏、黄、米、蔡,以及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都对其推崇备至。在书法艺术上,王羲之在继承汉魏时期笔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其书法以灵动飘逸为核心,后人常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其书法。本文从书法风格、形成原因两方面,浅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2.
学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取得了丰富精深的成果,而对其诗文作品的探讨则往往集中关注《兰亭集序》等少数篇目,着意探析道教与王羲之此类作品内在联系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深入解读王羲之诗文、书牍、信札等作品蕴含的道教意象,对于全面把握一代书圣复杂多面的思想构成、重新认识其文学造诣和成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羲之“书圣”桂冠在东晋断不可得,本文试分析了王羲之书法声名大振于唐的别因。  相似文献   

14.
智者乐水     
<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山往高延,水向低流,山的境界似乎要高一些。群峰叠嶂,山峦逶迤。何其壮观,何等奇伟!而老子却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从山顶流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  相似文献   

15.
当代对王羲之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广阔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探讨。中国艺术史中像陈道良、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大艺术家,期待有真正学术价值的著作不断问世。《王羲之集校笺》即将面世,极具学术价值,做到了校笺与研究相结合,在裒集史料,点评人物事迹等方面,有许多拓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杂帖》全面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被中国书法界誉为──“书圣”。他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照耀了整个书史,本文从“刚”与“柔”、“均”与“势”、“形”与“神”等方面对《兰亭序》作品进行了分析、探讨,为学习王羲之书法艺术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羲之因书法而为世人所知,留名青史。事实上,王羲之乃东晋第一流人物,有经世济民之才略,颇具远见卓识,又能守道自持,蔑弃富贵,是一个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且心系民瘼社稷的风流人物。王羲之对东晋一朝之形势、北伐、臣僚关系、民生社稷、地方吏治等,皆有深刻之认识,主张务实求真,稳定政治,改良施政举措,休养生息,复苏民力;另一方面又能超然物外,沉浸于自然山水之美,玄心体道,乃清谈名家,为一世之风标。然而,树立王羲之书法家形象且造成遮蔽性的认识,实则源于《晋书》本传的选择性书写、以及世人对风流概念的偏狭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文章紧紧围绕魏晋时代精神和书法自觉时代去阐释王羲之的书法所蕴涵的重要文化意义和审美境界,认为王羲之处在魏晋时代氛围中,受老庄玄风的影响,其审美情趣已经逐步从古趣质朴转向自然洒脱,而儒、道、释、玄的融汇,使士人崇尚清谈,寄情山水,从而将中和之美发挥到极致,形成传承古代精髓、独标新意的尚韵书法美学理念。王羲之守正创新而形成的中庸、中和、刚柔相济的书法,获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美誉,并雄霸书坛一千六百多年,使得帖学的潇洒流美之风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主流。王羲之所张扬的神采韵味,从内容和形式和谐入手臻达神采和形质的完美统一,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中最为亮丽的风景,滋润并影响了一代代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是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盛名的中国东晋书法家。关于他的生卒年 ,自古以来 ,说法多种 ,争议不绝。近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与《美术》卷 ,虽各有说法 ,但仍大抵沿袭于《晋书》所言的“五十九寿”的范围内。本文依照《晋书》、《世说新语》 ,及王羲之的墨迹等古籍 ,从王羲之及同时代的名人的活动史料的考证入手 ,证实了王羲之出生在西晋太安二年 ( 30 3) ,去世于太元四年 ( 379) ,享年 77岁。关于王羲之何年任江州刺史 ,古今史论之中大抵指为咸康六年 ( 340 )。本文依据《晋史》 ,考证为 :王羲之约于永和元年 ( 345)至永和三年 ( 347) ,任此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