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昂族茶俗文化有着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特征。首先,表现形式原始。保留了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可多见的人类文化遗存,如腌茶、凉拌茶以及酸茶的制作工艺。其次,茶俗表现形式多样。在茶饮茶食方面有酸茶、竹筒茶、烤茶、煮茶、凉拌茶、腌茶;在婚礼婚俗方面有恋爱茶、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小酒茶、请柬茶、婚礼茶等;在茶俗茶礼方面有迎客茶、敬客茶、送客茶、亲情茶、调解茶、回心茶等;在宗教祭祀方面有建房茶、姑娘茶、拜家神茶、丧葬茶、敬神茶等。其形式之多,内涵之广是任何一个民族不可相比的。  相似文献   

2.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3.
漫谈饮茶     
张园 《社区》2014,(12):49-49
我国是茶的故乡,相传自神农时代国人就开始饮茶了,后来茶传至全球,成了世界上三大无醇饮料之一。茶在四千多年前是作为药物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南宋东南茶法是宋代茶法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学者们多强调其对政和茶法的继承,而缺乏对其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实际上,南宋茶法主要只继承了政和茶法以引榷茶的基本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独具特色,多与政和茶法不同。南宋东南茶法实行三务发卖、地方发卖、州县配额的卖引制度,每引贩茶重量减少而引价提高,引外征敛增多,茶利高度集中,反映了其灵活、苛细、集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是有唐一代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并驾齐驱的第一人。他既是一个诗酒傍身的醉吟者,也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别茶人"。《全唐诗》收录其涉茶诗66首,其中以茶为主题的8首。白居易的茶诗大致可以分为名茶诗、饮茶诗、造茶煮茶诗、茶功诗等四类,其茶诗的诗体形式丰富多样,集唐代茶诗形式之大成,表现了一种悠然超脱的情趣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茶叶中,回笼茶、染色茶和日晒茶是劣质茶叶,在购买时要注意识别。 回笼茶。这种茶是将已冲泡过的茶叶,再晒干或烘干,冒充新茶出售。识别的方法是:取少许放入口中  相似文献   

7.
以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深刻地阐述了唐宋茶诗词中的三种品茶意境:一是"有我有茶"之境,是"我"寄情于茶的和美意境,二是"茶我同一"之境,是"我"与茶融合为一整体的和美意境;三是"无我无茶"之境,"我"与茶都已融入了天地之间,世界一片空灵,"万物与我同一",亦即"天人合一"的最高和美意境.  相似文献   

8.
与茶有缘的文人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受惠于茶,茶滋润了他的人生,是人应该感谢茶。而有的人,他的智慧和才华照亮了茶、提升了茶,对茶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升华之功,这就是茶该感谢人了。苏东坡就是后者,而且是后者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我喝了几十年茶,上次与两位茶专家交谈,才发现自己在饮茶方面有不少误区。※根据体质与季节选择茶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一是要看茶饮茶。中国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几大类。各类茶的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各异。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茶诗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代茶诗为研究题材,在总结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茶诗的价值。茶诗具有语言优美、意境高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等特点,吟咏品读茶诗可修身养性,明伦怡情,茶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茶文化的繁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开发茶诗所传承的文化,从而促进当代茶业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本文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中国古代茶书创作的高峰时期,明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书籍刊刻的兴盛推动了茶书的撰著、刊行和传播。嘉靖、万历年间雕版印刷技术更为精湛,木活字、铜活字广泛使用,刻板印书的质量高、规模大、品种多、分布地域广,培育了社会的阅读风尚,成为明代茶书勃兴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此外,品饮茶叶已成为明代社会生活中饮食、医疗、交游、礼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生产与消费更为增长,制茶品茶技艺不断丰富,茶事理论深厚积累,时代哲学思想渗透茶文化等多方面条件也共同促成晚明时期茶书骤增。在此过程中,刊刻家深度参与茶事实践活动和茶书撰著,使茶书的撰著、传播与刊刻之间产生了多层面的交互,展现出茶书数量大幅增多、茶书体例时有创新、茶书内容包罗甚广等独特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三碗茶     
陈勇 《山西老年》2012,(11):51-51
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石田热情地接待了他。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茶时,石田奉上了一小碗热茶。  相似文献   

15.
也说碧螺春     
正我一直认为,季节是有精灵的。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精灵在闪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精灵。在太湖地区的西山岛上,春天的精灵是什么?我认为是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对于这个名号,我引以为豪。因为,我就生活在这个岛上。碧螺春茶分前茶、明前茶、雨前茶等。前茶稀贵,明前茶奉为上品。谷雨后,则为炒青了。炒青为大众茶。质地好,价格又不贵,最为实用。生产队时,一般人是喝不上明前茶的。喝炒青茶也是到镇上的茶馆里去。小时候,偶然会跟爷爷去茶馆。茶馆里  相似文献   

16.
三道茶是白族民间喜庆之时接待贵宾的茶礼。近几年来,为了适应外事旅游、文化交流等迅速发展的需要,大理州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白族三道茶传统习俗与民族歌舞表演等形式相结合,组织“白族三道茶文艺晚会”,用来接待中外宾客,很受宾主的欢迎。三道茶文艺晚会这一独具民族特色的茶座,很快推向省内外,并在亚运期间登上了北京的大雅之堂。1991年1月,李瑞环同志到大理视察,在参加了三道茶文艺晚会后称赞说:一是有特点;二是欢快。笔者理解:所谓“特点”,主要是指三道茶所体现的白族文化特征;所谓“欢快”,主要是对民族歌舞等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孝顺茶”     
刘清璋 《老友》2009,(3):29-29
每当我提着茶水杯在外面散步时,碰到熟人,有的会问:你喝什么茶?我回答说:喝的茶可多,主要是喝"孝顺茶"。人家一听,蒙了……说起喝茶,这和我的一生工作有关。在  相似文献   

18.
茶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现象。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是茶隐喻的认知基础。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体验哲学理论,对"人生如茶"和"婚姻如茶"这两个概念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探讨了茶的隐喻系统的认知特征及其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茶谚是伴随着茶产业发展而派生出的一类典型的茶文化现象。三峡茶谚语积淀了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的茶文化内涵,其内容包括茶与环境、茶与技术以及茶与生活等,其特征表现为具有综合性、群众性、传承性和教育性,三峡茶谚的整理分析,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同样经历贬谪、从挫折中寻求超脱之道、追求素朴闲适的生活,苏轼将白居易视作自己的精神导师之一。白、苏二人都爱茶,苏之咏茶诗继承了白诗的表现内容及艺术特色。苏接受白将茶与酒并言比较的写法,认为茶是闲适生活的象征,并改造白种植松树及其他植物的诗作为种茶诗,表现自己的政治追求。相较白诗,苏之咏茶诗丰富了茶作为文学意象的艺术内涵:突出咏茶诗的动态性,用更细致的语言绘茶,将茶与诗人自我的关系紧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