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的含混性引发了历代读者的多角度解读。《胎记》是霍桑的短篇佳作之一,霍桑有意将《胎记》置于圣经的隐喻体系之中,这为读者解读《胎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通过分析《胎记》中的圣经隐喻,读者可以清晰地发现隐匿在小说中的霍桑的宗教观与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胎记》是19世纪著名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围绕一块"胎记"展开,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为这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分析这块"胎记"的象征意义,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科学与理性,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霍桑是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胎记》是其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艾尔默是探索可靠世界的不可靠的探索者,乔治亚娜多变冲动的性格为他融合中世纪炼金术和当代实验技术在人身上做实验的行为推波助澜。乔治亚娜的悲剧是霍桑精神世界的产物。霍桑通过《胎记》告诫人们:不择手段地利用科学来满足自己精神或物质需求的行为会引发罪恶,给无辜者带来悲剧。  相似文献   

4.
《胎记》是霍桑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出发,探索悲剧背后的真正根源。并通过对《胎记》的解读,更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50年代、60年代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意识的断裂,也导致了文化价值的模糊和道德标准的破产,并作为美国文化史的"分水岭",带来了黑色幽默文学这一特定文化语境中文学突变式迁移的结果。它既为黑色幽默文学烙下了强烈的时代性胎记,也赋予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应有的史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相似文献   

7.
通过以《醒世姻缘传》为例探讨近代汉语"个"前"一"的隐现问题发现:"个"可以分为量词"个"和非量词"个",除了在个别特殊结构中必须显现外,非量词"个"前的"一"一般隐省。量词"个"前"一"的隐现与句法结构有关,"一个"或"一个+NP"前没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必须显现;"一个"或"一个+NP"前有支配性或限制性成分时,则"一"可以隐省。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春天     
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那就是我。我脸上天生就带有一块红色的胎记,显得很难看。  相似文献   

9.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唐诗语言研究亦逐渐得到重视。不过,从总体上看,其研究仍显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白居易诗歌为例,其语言通俗、语料丰富可靠,且出现了大量新语词。这些语词或可增补《汉语大词典》未收词目,如"分诀"、"荒狂"、"静尽"、"寄问"、"妓席",或可添加其未收义项,如"第一"、"大采"、"破漏",或可为其提供或补充书证,如"騃童"、"道程"、"肝家",或可纠正其不确释义,如"故故"、"轻欺"、"饶"、"新蝉"、"云碓",因而在唐诗语言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卓边 《百姓生活》2013,(5):72-72
错误一:不管"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纠错:有的药品会提示"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饭前服用"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于吸收。所以,如果没有条件就餐,吃点零食饱腹之后,也可以服药。同样地,"饭后服用"则是指饱腹(餐后半小时)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丈人"即老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为"勤劳身体,分埴五谷","不"为语气副词。"以"与"曰"义通,"皆以美于徐公"句中"以"为"说"义,此义项被忽视。"袒"指脱去外衣露出上身,表恭敬;或左或右,表赞成或反对。  相似文献   

12.
"丈人"即老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为"勤劳身体,分埴五谷","不"为语气副词。"以"与"曰"义通,"皆以美于徐公"句中"以"为"说"义,此义项被忽视。"袒"指脱去外衣露出上身,表恭敬;或左或右,表赞成或反对。  相似文献   

13.
霄焉 《社区》2009,(36):52-53
坐着学习、坐着工作、坐着听歌、坐着打游戏、坐着网聊;早上起床后"坐"着吃早餐,在学校或单位"坐"着学习或办公,回家"坐"车,到家后又"坐"在沙发里或电脑前……如今,  相似文献   

14.
伤痕文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本富有寓意的书、重视科技及大学生等。这些不但充实了作品的内容,也反映了时代对作品的影响,是伤痕文学富有特征的历史胎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所"字词组的结构类型,总结得出"所"字词组应包括"所+动"、"主(之)+所+谓(动)"、"宾(之)+所+动"、"状(之)+所+动"四种结构样式。四种结构中,"所"字皆用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皆具有将与之结合的词或词组变成自己逻辑定语的功能,或具有将后面的名词或代词变成自己结构定语的作用;由此形成的结构皆相当于一个名词使用。  相似文献   

16.
"宪政"是否有一种"主义",目前在国内尚存争议,但从思想史或概念史的角度去审视"宪政"的英文对应词"constitutionalism",在"制度"和"思想史"两种维度上将"constitutionalism"分别译为"宪政"和"宪政主义"既科学合理,也符合学界的一贯用法。并且,理解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宪政主义也能辨识作为制度实践的"宪政"在我国政治或法律进程中的历史方位。  相似文献   

17.
"毕竟"语篇具有两种基本的语义结构形式:前因后果式和前果后因式。前因后果式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三个语义项依次形成的"转折+因果"的语义链条,"毕竟"语义项是中心语义项,它与前项构成转折关系,同时又与后项构成因果关系。在语篇中,其中某一语义项常被隐含。前果后因式中,"毕竟"语义项是前项的原因。"毕竟"具有凸显原因的作用,"毕竟"语义项是上文或下文中情况或观点的原因,是对上文某一情况或观点的解释,或者是对下文中情况或观点的解释或推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历代关于《左传》的重要注疏和今人的著作于"抚有"一词或未注或误译,本文从训诂学的角度提出《左传》中"抚有"应解为"友爱""相友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自"五四"发端,"民主"、"自由"成为书写的主题。而"同居"是当时年轻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同居"叙事,从五四之后便以一种或隐或显的方式出现。这里选取现代文学中四个较有代表性的同居叙事文本,试图探求这四个不同文本中所贯穿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学者把"来着"看作是时标志或体标记,认为"来着"的主要功能是表示"近过去"或"完成体"。但是语料显示,"来着"在句子中既不表体,也不表时。"来着"句中的时体都有相应的成分来承担,"来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法手段,它的使用,在语法上不是必须的,去掉之后对语句结构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