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梳理吴冠中先生绘画艺术的成就,剖析他理论创新、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尝试分析他运用中西不同手法在绘画中表现的形式美、“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和“风筝不断线”艺术理论的内涵及吴冠中先生绘画中传递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文静 《社区》2014,(2):19-19
前两年,深陷狂迷,到处搜寻吴冠中的“水墨江南”画系列,图片、画册、书中插图,找来欣赏。遇丹心赤子大红“荼”字签名,才懂得,这个字竟然诠释了大画家为艺术而不辞劳苦,不停奔波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位江苏籍的艺术大师,一位是苏北徐州的李可染,一位是苏南宜兴的吴冠中。两人都是毕业于杭州艺专的高材生;都有着国画、西画兼修的学艺经历,也都主张兼融中西;他们都喜欢借用音乐的腔与调来强调绘画的风格色彩,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也都是在大量写生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在绘画艺术的探索道路上,他们相互视为同道与知音。  相似文献   

4.
在在 《北京纪事》2010,(8):33-35
吴冠中,笔名"荼",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作品成交额达17.8亿元。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5.
6.
阎纲 《社区》2013,(11):20-20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近30年来致力于解决水墨画中遇到的难题:如何用现代构成原理对笔墨方式进行重构。从对油画的直接移植,到以风景为主注重发挥水墨特性,再到抽象表现,他创造了一种中国水墨画的新的表现方法,开辟出一条既有西方形式规律又有东方意境韵味的中国水墨画艺术之路。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在同时代中国画家中独树一帜,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小蕙 《可乐》2010,(9):29-29
作为当代最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吴冠中先生不仅在绘画创作和艺术理论上影响深远,还树立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吴冠中重视形式美的探究,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作品中强化了直觉与错觉。从点线之美、繁简之道及"抽"象的提取上对形式美进行了探究,凭借自己对直觉与错觉的捕捉,整合为独特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反映了浓厚时代气息,极具现代感和形式感。吴冠中以不同于他人的直觉与错觉,彰显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开创了中国水墨的新时代,造就了享誉中外的吴氏粉本。  相似文献   

10.
蒋骁飞 《社区》2012,(23):18-18
申艺术尊严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一次全国美协理事会上,一位领导在发言中强调“艺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吴冠中当即站起来反驳:“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会场一片寂静,竟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会议结束不到两周,吴冠中就看到报纸上出现大量批判自己的文章.从艺术观点到人身攻击,什么都有。对此,吴冠中平静地说道:  相似文献   

11.
孙克 《淮海文汇》2003,(4):42-43
江苏画家徐培晨近年迅速崛起于中国画坛,受到画界内外的关注。以功力深厚,技法全面,能诗善书,画风劲健,特擅画猿猴为画界同行所称道。我过去只闻其名,年前有幸在北京相遇,偶过南京切磋时见其较多作品,对他的艺术追求和成长道路方知一二,其中颇有启人思考处。  相似文献   

12.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中国化、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他的艺术观旨在呼吁对艺术语言的纯粹化,摆脱政治对艺术的干扰和束缚.吴冠中用思想的矛,谱绘出一道孤高的弧虹.思想,是他独有的精神特质,并以超凡的见识提出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理念.通过探析吴冠中油画的民族化、画面的构成关系及其他的美学思想来阐释他的油画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位著名的画家赵无极、吴冠中和朱乃正都将传统元素引进油画,同时保持油画本身的特点。赵无极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以东方的审美元素追求具有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吴冠中将油画的造型方式以传统的水墨诠释,成为改良后的彩墨画。朱乃正将中国传统审美思维与元素系统融入油画创作。三位画家对中国元素的借用呈递进态势,却殊途同归地完成当代油画审美民族回归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今日南国》2013,(7):11-11
“疯了疯了,这年头连画价都疯了。”混迹于收藏行业多年的老李(化名)抱怨,“我年初去了南方一趟,听说在那儿一个有点名气的画家,拿一幅画就可以换一栋别墅!”与此同时,老李也强调,这仅仅只是画家本人才可以。“奇怪的是,如果换作别人拿着同样的作品甚至更好的画作,就绝对不可能卖出这样的高价。”  相似文献   

15.
陈子奋精金石之学,擅丹青,尤工洽印,画则人物、山水、花鸟皆迫近老莲,篆刻则融冶皖、浙两派于一炉,而追摹秦汉,粹心力以赴之,故其笔力苍劲浑厚。  相似文献   

16.
《山西老年》2014,(3):37-37
春于自然四季,从来是一个沧桑轮回的开启。而在画家的眼里愈加感到它竟是一次次对生命艰难迟涩复苏的谶语……"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出自《诗经·小雅·出车》的写春之句已很古老了,但体会其意,品味其韵,感思其境,真让人觉得春从来不光是草绿花新,也不光是莺燕啼鸣,甚至更不尽是一派无限的生机,而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困惑,是种不安躁动中那一份莫名的眷怀与遐思!"幼年绿,少岁红,旧时境,又是春之梦"。正是这从古至今的令  相似文献   

17.
陆幸生 《华人时刊》2004,(11):62-63
初次目睹正东画螃蟹在1996年 秋。那年,华东地区“扫黄、打非”理论研 讨会在福建厦门市召开,我和他分别作 为江苏省、南京市代表去参加了。其间 东道主安排全体代表参观鼓浪屿。 那天秋高气爽,鼓浪屿美丽迷人。翠林长岭,精舍别墅,洁净宽敞的环岛公路掩映在飞黄飘绿的树丛中。如织的游人踏着旖旎的秋色领略自然景观,我和正东却漫步在林立的画肆和文玩店铺之间探宝。他素有收藏的癖好,每次会后总是游览景点周围的店档摊铺,如同沙里淘金那样去寻觅兴趣的物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叫“拣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美学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美术领域,致使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民族意蕴.20世纪初中国一批曾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带来了油画的新生命,油画新生命中的现代主义在中国异军突起.林风眠、吴冠中等一批艺术家一直是现代艺术的追随者,他们在艺术中强调中西融合,在形式语言上,以中西绘画的审美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油画艺术在中国土壤里新的审美体系.吴冠中不仅在油画民族化而且在水墨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一直强调对美的追求,强调追求意境.抽象是形式的核心,意境结合在形式美之中,从意境入手等等,都是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理想.艺术即美,这种美创造了一个充满意蕴、情趣,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对这种"美"的追寻,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学中.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在年逾六旬之后开始绘画,在13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两三千幅作品,他的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其画作神秘晦涩的风格、幽暗混沌的色调,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痛苦、嘲笑、怀疑、挣扎,引发了对作品含义的争议,以及对泰戈尔诗歌与绘画孰优孰劣的论争。根据泰戈尔对艺术的理解和论述,诗歌与绘画均是其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表现手段,二者都是泰戈尔充沛的创作生命力的体现。诗歌的优美,与画作中的痛苦并不矛盾。从整体来看,二者都是符合泰戈尔"和谐"与"美"之标准的、具有韵律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一切事物都具有美感,周遭的生活处处都蕴涵着可以入画的内容。事物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结构的美感使我们的世界比看上去更加入画".对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周小松来说,生活的美无所不在,处处都能入画。在给学生上完课之后,他带着我们来到他的画室看他的作品。在音乐的伴随下,轻松愉悦地交谈也随之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