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谎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社会和语言现象。善意谎言,作为谎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善意谎言能够在交际者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帮助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避免产生尴尬的情形。因此,对善意谎言进行研究是极有必要的。以往学者们多将目光放在对谎言的研究上,近年来少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善意谎言现象。目前有关善意谎言语用功能方面的成果非常少,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视角对善意谎言的交际功能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善意的谎言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交往。善意的谎言也是一项语用策略,它涉及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理论。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王熙凤十分精于使用善意的谎言。通过分析王熙凤对善意谎言的使用,能更好地发掘其内在性格。笔者通过对出现在文学作品《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王熙风所用的善意谎言进行分打,以期从语用学角度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佚名 《人生与伴侣》2006,(10):14-14
美国新一期《生活信息》杂志报道,在当今的健康医学领域,有一些说法曾被奉为“真理”,但最新的研究证实,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站不住脚的谎言。 谎言1空腹运动有损健康 人们总是担心空腹运动危险,因为空腹运动时,体内储存的糖原大量消耗,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不适宜减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研究发现,健康人群饭前一两个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定量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较易消耗多余的脂肪,减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蒋则沈 《社区》2010,(6):14-15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昵?其实说谎时,人总会伴随着些许反常,只是说谎者自己意识不到。  相似文献   

5.
谎言三叶草     
毕淑敏 《可乐》2008,(8):44-44
真实不是每个人总能面对的,这才给谎言留下了生存空间。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相似文献   

6.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哲学的问题源于语言的误用。因此,需要从概念上进行澄清。这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也同样适用。通过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发现儿童的谎言不仅遵循成人世界内说谎的“符合律”,还需要契合“排除律”,两者缺一不可。有基于此,成人对儿童的说谎应当做到:首先,澄清儿童谎言的概念,反思习以为常的观念。其次,辩证地对待儿童谎言,避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再者,指向“善”的教育目的,朝向“爱”的教育方法。此外,成人应当和儿童多交流、常对话,走进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包容儿童、接纳儿童、呵护儿童、守护童年。同时,对于不能明晰的不可说的“谎言”领域,应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7.
谎言三叶草     
《北方人》2008,(5)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相似文献   

8.
善意谎言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有用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交际策略。试以关联理论(RT)和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ICM)为视角来探讨善意谎言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ICM理论提供了一种从狭义的理论上解读善意谎言的认知框架,而关联理论可以具体把这种理论上的认知框架应用到善意谎言实际分析中,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来解释具体语言现象。同时指出,RT与ICM在对善意谎言的解读中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起来对善意谎言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为此,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个RT—ICM认知语用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讲,语言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善意谎言也不例外。同时,语用对于善意谎言亦有很好的解释力,是对认知的补充。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以莱可夫的理想认知模型(1987)为理论基础,结合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Leech等语言学家的礼貌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尝试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善意谎言解释观。  相似文献   

10.
谎言的构成要素和语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谎言与假言的区别以及谎言的语用功能,主要对谎言必定为假言提出质疑,认为谎言的必要构成要素是伪,不是假,谎言也有可能是真话。  相似文献   

11.
乐之 《社区》2010,(6):10-12
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谎言”里其实包含着不少婚姻大道理。理性地去参悟这些道理,不要让神圣的婚姻被众多小谎言慢慢瓦解。当你明白夫妻间的谎言也是一种“真诚”的对话,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映照时,那么,就化猜度为透明,将你们的爱推向更深厚的境界吧!  相似文献   

12.
爱家 《社区》2010,(6):6-7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意的谎言造成恨与伤害。  相似文献   

13.
主题点评 “狼来了”,是最流行,也最经典的关于谎言的故事。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常常昕家长或老师讲起这个故事。当时,只知道“说谎”不好,现在生活使我们明白:谎言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着自己,而且往往这种伤害的创口痛彻心灵,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14.
在诉讼活动中经常存在谎言,要揭示谎言的影响以及研究相应的对策,都要以查明相关性为基础。厘清谎言与假话的区别以及事实性谎言与证据性谎言的关系,是在证据法视野下认识谎言相关性的基础。谎言的相关性主要在证明待证事实和弹劾证言可信性方面发挥证明价值,但是相关性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在此过程中产生不公正的风险。谎言的相关性所产生的证明价值与证明风险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可采性规则以及证明力评价规则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免不了跟谎言打交道。所以识破谎言是我们理应具备的能力,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也应在接受善意的同时保持一份清醒。那么怎样识破谎言呢?其实  相似文献   

16.
窦唛 《社区》2011,(17):46
孩子到了四五岁,经常会编造一些小"谎言",比如说为了不上幼儿园说"肚子疼";打碎了东西说"不是我干的"";我把饭都吃得干干净净,把好东西送给了明明",其实没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家长这时候往往开始紧张,担心孩子会养成说谎的习惯,急于教育孩子,指出他的错误,甚至严加斥责。  相似文献   

17.
边吉 《社区》2010,(6):8-9
白色谎言是在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为使事情控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而说的一些不含恶意的谎言。它是一种人与人交往时常用的手段和一种处理困局的方法。只是在运用这一手段时,要注意尺度,更不要违背我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谎言虽然受到了众多学科的关注,但语言学对谎言的研究还很薄弱,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目前谎言研究中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谎言界定的混乱.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谎言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谎言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语用效果,是交际者(说话人或听话人)对某一言语表述主观判断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三种谎言模式,并用顺应-关联模式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10,(4)
什么是谎言?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描述。而对于谎言本身,我们也要尊重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谎言有善意与恶意两种,虽然任何谎言都是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但善意的谎言包含爱与关切,恶  相似文献   

20.
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谎言里其实包含着不少婚姻大道理。理性地去参悟这些道理,不要让神圣的婚姻被众多小谎言慢慢瓦解。当你明白夫妻间的谎言也是一种真诚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