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今年中国传统的春节前夕,一则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的主流媒体播出后,立即掀起了一阵波澜。近年来,中国有条不紊、精心实施的国家公关战略。再次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此次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看上去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实际上也正是中国文化逐步被外国人了解、认可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国家公关     
现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欧美世界哀鸿遍野,国际社会的目光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中国的意识、行动和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市场的兴衰。  相似文献   

4.
王薇 《金陵瞭望》2011,(4):26-27
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前往美国展开国事访问,与此同时,从当地时间1月17日开始,一个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开始耷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上不断播放,引起各方热议。这部《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展示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数十位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打开电视,我们偶尔会在黄金时段看到一类特别不一样的艺术宣传片,比如五粮液集团的《香醉人间五千年》、《爱到春潮滚滚来》,非常唯美,相当震撼。一首《香醉人间五千年》,展示了五粮液基地的十里酒城与气势雄伟的五粮液大本营,把企业深厚的文化根基渲染得足够震撼。  相似文献   

6.
论在市场经济中实施公关文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欲想树立长久的企业形象,就要提高公共关系水准.这种管理文化是公关主体与代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融所形成的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发展这种文化,并抑制其糟粕,是公关文化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孟建 《国际公关》2011,(2):90-90
近日,中国国家形象片任美国播出成了热门话题。而我国的国家形象问题在国家发展层面上首次提出,是存党的十五大上。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形象嗣题至关重要,形象就是旗帜。党的十七大,又将包括国家肜象的软实力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国家战略”的形象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曾说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说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将全球通用的英语作为母语的美国,就拥有了一种先天的优势。二十世纪前半叶,美国通过积极的对外英语教学,有效实施了大国公关。  相似文献   

9.
锻造国家公关的3种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造国家公关是一个提升国家形象的过程,有3种武器可以使用。国家公关的第一种武器是媒体外交。公关语境下的媒体使用有多种实用主义的“套路”,但大抵存在3个共同指向:一是快速,特别是任重大公共议题论争中,“快即是政治”;二是主动,这是源自“墨菲定律”的一条准则——主动会强化主动,被动会加剧被动;三是公开,舆论场域可以譬喻为一个大容器,你公开注入的信息越充分,其他人的意见空间和回击余地就越狭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塑造形象的科学和艺术也逐渐被应用到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中来,城市形象公关应运而生,它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品牌战略实施、危机处理等来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文章在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形象公关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形象公关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及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音乐作为“人类通用的语言”,是一种至柔至美的软力量,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与世界的沟通、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影响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路径图式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结构,在《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的意义构建过程中,通过多种模态(文字、旁白、音乐、动态图像)得以呈现。它所蕴含的时间域、运动域和任务域相互融合,产生了“中国发展是一次旅程”的隐喻性表征,并与平衡图式相交叉,构建出当代中国“和谐快速进步”的积极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作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课题,国家形象的建构越来越为世界所普遍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建构必须克服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陷阱,以作为哲学化的伦理学之儒学与现代性的生活意识为内涵,构建起主体性的价值观念,且站在"文化交涉学"的立场,突出"如何与世界交往"的时代主题,探索国家形象建构的途径与方法,建立起现代性的国家.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陆敏 《金陵瞭望》2009,(29):51-5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进一步有效增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意义重大。同时.在新时期,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具有针对性的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举措.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作风素养的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以语言哲学为凭借,分析在当代语境中作为社会话语的文化对以历史文化为本体的国家进行形象塑造的可能性。并在对人类现代性表达路径的证悟过程中,探讨文化与政治体制互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人口、历史、民族等方面的表象特征的总和,是通过大众传媒、影视产品等传播介质所塑造出的形象。它既包括一个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在国外的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西方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直到20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仍表现出两个极端,而在文化的功能上则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国家文化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国电影自其诞生之日起,一方面要保障自身健康发展,同时又要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的使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电影产业发展的前提,也是电影产业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改变当下中国国家形象"他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傅建安《20世纪都市女性形象与都市文化》一书,基于女权与男权博弈的文化背景,深入探索了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形象生发的逻辑起点问题,清晰勾勒出都市文化形塑下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自我建构的历史轨迹,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普及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七个方面阐述了创新文化的精神品质,探讨了创新文化的当代意义,提出了传播与普及创新文化的三条基本路径,从而揭示了只有更好地普及创新文化,才能更有效地在全社会激发创新活力,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图腾到国家形象,中国“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世界格局和文化体系的扭转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对龙的解读纯属一个历史的误解,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的结果。无论当时是否促进了文化间的理解和互动,今天的中国龙在经历天朝帝国、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和民族觉醒的阶段后,开始由西方的文化解读转变到让西方按照中国的文化语境去认知,这不仅是龙的文化蕴涵的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改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