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诺族不是“游耕”“游居”民族周新文,陶联明本文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和亲身见闻,指出某些著作将基诺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山地农业概括为“地跟山转,人跟地走,寨跟山跑。广种薄收”以及“无法再进行轮歇耕作时,基诺人便举族而迁,整个村寨迁往他处”等,是不符...  相似文献   

2.
“扎龙”的由来包今才关于“扎龙”曾有几种传说,有的说,“是龙从天上扎下来而得名”,也有的说,“是满语扎兰官衔名”等等。对这些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据考,“扎龙”原是蒙古语“昭萨隆”(意为夏营地)的音转。提起“昭萨隆”的由来,这和蒙古人素有养马的习惯是密...  相似文献   

3.
干部经济犯罪,有一种可称之为“离退前的犯罪”现象。一些临近离退的老干部,前半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功劳有苦劳,但回过头来,和富人一比,未免寒酸,心态有些失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已老,权即失,退下之前,不捞一把,更待何时?这部分人最近的一...  相似文献   

4.
“干栏”语源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栏”系侗台语民族传统楼居建筑,汉名“干栏”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张华《博物志》,该书指出西南地区僚人“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从侗台语族的台、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语言材料比较看,“干栏”一名应系译自原始侗台语*Gr[]n“房子”(干栏房)一词,是个音译词,最早译自僚人语言“仡央语支”,后来用以泛称这种楼居建筑。  相似文献   

5.
“跳菜”,是云南大理州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家人举行婚宴时必不可少的一项隆重仪式。它是彝家人一种粗犷、原始的舞蹈艺术,也是彝家人底蕴深厚的一种饮食文化。婚宴那天,宾客云集,婚宴场上一片熙攘。按习俗,不论来客有多少,都只摆十桌席,所有的来宾都在这十张席桌上轮流入座,故称“流水席”。十张席桌坐满宾客后,未入席的人便把婚宴场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跳菜”开始。午时刚到,鼓乐齐鸣,在嘹亮欢快的乐曲声中,上菜(即表演“跳菜”)的大师傅率众师兄弟一起登场亮相。他们双手拱揖,先拜“三界”神仙,后拜“三…  相似文献   

6.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式的生活。沙漠深处的生命奇迹 由乌鲁木齐乘飞机到达南疆古城喀什后,我们便转乘越野车直奔小城麦盖堤,然后从这里骑骆驼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按计划前去拜访颇有传奇色彩的“刀朗人”,试图揭开蒙在他们脸上的神秘面纱。 在许多内地人的想像中,沙…  相似文献   

7.
胡冰 《中国民族》2010,(3):15-15
由于藏北那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这里牧民大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让人难以想像的是,在双湖这个让很多人都理解为“无人区”的荒瘠地带,会有一个小康村,村民们住着“洋房”,还可以收看电视、收听广播……  相似文献   

8.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岭山一带的过山瑶瑶胞,因长年居住在高山地带,而那里的雾气、湿气大,当地的瑶族人故有泡“酒浴”的习惯。瑶家“酒浴”,即每次入浴前,在约35公斤摄氏40℃的温水中,加约0.5公斤饮浴两用的特效酒及30克左右精盐,身体泡入温水中约10分钟。浴后使人感到全身舒服,皮肤光洁如玉。瑶家人把这种浴称为“驱寒玉肤”之浴。浴中所使用的酒,是一种以大米和酒糟为原料的清酒。其制法是将经发酵的酒糟和发酵的酒米混合,再蒸制多次而变清酒。所谓清酒,就是瑶家人自制的米酒,色淡黄,醇香可口,存放越久越好,其味越香。瑶…  相似文献   

9.
浅说“扶志”文/韦绍行“扶贫先扶志”这句新时代名言,深刻地揭示了改变自然与改变人的内在联系,指明了扶贫工作中物质与精神扶贫的顺序。如何“扶志”呢?根据笔者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作和调查研究的情况看,需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把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强化...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11.
巴人“连响”舞三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长江三峡巴人奔放豪爽,歌舞成性,“连响舞”就是最佳历史印证之一。“连响”又名“九子鞭”,时下多称她“莲香”或“莲厢”。因其道具简单易行,为一嵌有12小“眼睛”的花竹杆,长约三尺,舞者轮番于手足肩背、臀腰腿肘及地...  相似文献   

12.
美国苗族“Hmoob”人,仍然保存着自己的语言. “Hmoob”人的语言属于苗语西部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其中某些词汇可能源于古代汉语.“Hmoob”人现今仍然在使用的几个词汇如“Hmoob”“Mab”和“Suav”能够清晰地反映出“Hmoob”人群体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建构的历史过程.在建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系统的过程中, “Hmoob”人的族际关系观念受到其历史迁徙过程与华夏民族观的影响,但文化自觉因素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Mab”一词与其衍生词汇在美国“Hmoob”人群体的当代自我认同与族际分野中仍然存在,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玻利维亚:“魔鬼”游行与“魔鬼文化”富显成玻利维亚是个印第安人人口较多的国家。这个南美内陆国家具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每年5月末或6月初的一天,在政府所在地拉巴斯举行“魔鬼”化装游行。这一天亦称“万能节”。从“万能节”这天的早晨开始,一支支奇...  相似文献   

14.
“做官”需要什么?文/黄耀萍摄影/刘德明培训课程一开始,老师便给大家布置了这么一个难题:每人发三个沙包,在培训的三天内必须学会穿插扔包并要考试。“人过四十不学艺,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学这个”。“这有什么难,只要练习,肯定能学会。”“我年级大,眼花了,...  相似文献   

15.
“红衣万点人千叠,油菜花丛摆手歌”。每到春天,在革命老区永顺县塔卧镇和万坪镇,你可以放眼尽望如此优美的画卷。春阳早照,追花养蜂人在万亩油菜地满怀希望地来回移动。还有那早早就起床的勤劳质朴的土家人,为了赶制外地客商定制的清明茶,探雾寻路,在云雾缭绕的山间采摘青翠如玉的“溪州莓茶和“猛洞春毫”; 近年来,革命老区百姓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找准了茶叶和油菜致富的路子,让昔日因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制约发展的革命老区,逐渐由“红色老区”丰满为“绿色老区、生态老区、富裕老区”。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写道:“兄,长也”,“兄”字本义为“先出生的人”,但在词语中“兄”字会有脱离本义的情况,本文在bcc语料库中对带有“兄”的词语进行了整理,共收集了40条含有“兄”的词语,结构分别是“兄X”“X兄”“X兄X”,根据词典中的释义,以“积极”义、“消极”义、“其他”义进行分类。从而探究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演变出的不同语义。  相似文献   

17.
地处广西西南边陲的那坡县,是个以壮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县。那坡县共有瑶族3,993人,主要为蓝靛瑶和大板瑶,此外还有“土瑶”522人。这部分“土瑶”目前主要分布在该县两个乡的五个村屯和城厢镇。其中,合龙乡仁合村荣屯是土瑶最大的聚居村寨,共有310人,其余则分布在共和村(53人),坡荷乡的善合村(104人),果把村(7人),永安村(50人),城厢镇(7人)。“土瑶”,又称“铁瑶”,“六瑶”。为何叫“土瑶”、“铁瑶”,其原意尚不甚  相似文献   

18.
埃文基人的“尼姆嘎堪”与赫哲人的“伊玛堪”张嘉宾要想对埃文基人的“尼姆嘎堪”与赫哲人的“伊玛堪”作一番比较,首先要对埃文基人民间文学的基本情况作一了解。一、埃文基人的民间文学前苏联学者T·M·瓦西列维奇在《埃文基人》一书中对埃文基人的民间文学作了概要...  相似文献   

19.
“吉麦”成了“半边天”———访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文/本刊记者贾光杰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屋脊的藏族妇女被统称为“吉麦”,意为“低贱的人”。按照旧西藏通行几百年的法典规定,女人的命价为草绳一根,微不足道。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藏族妇女一步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十八怪”不再怪文/徐玉长摄影/李积利到过云南,大多数人都知道云南有“十八怪”。而提起“云南十八怪”,人们无不对“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姑娘叼着旱烟袋”、“豆子数着卖”等句子留有深刻印象。然而这“十八怪”大多已成为历史的笑谈,其实际内容已在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