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至二十九年间(736——741),第一次漫游齐赵。在此期间,他写有《题张氏隐居二首》,一为七律,一为五律。关于这两首诗,前人论述很多,意见颇不一致,归纳起来,分歧主要有三:一、“张氏”何人?二、“石门”何地?三、二诗是否同时所作?就此三点,略抒鄙见,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和莱蒙托夫都是世界文坛上著名的诗人 ,他们的诗《江雪》与《帆》是人类有缺陷的世界放射出来的理想之光 ,使人产生永远追求的力量 ,是矛盾的人生开放出来的心灵之花 ,使读者在静观之中看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渴望。这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既有相似之处 ,同时也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比较。  一、《江雪》和《帆》从表面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物 ,实际上是有缺陷的世界放射出来的理想之光  《江雪》共四行二十个字 ,然而 ,作者却描绘出一幅自然风景的画面。相比而言 ,莱蒙托夫的《帆》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则显得用的笔墨…  相似文献   

3.
《老子》与中国古代哲理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五千言,可称之我国第一部探讨自然、人生奥秘的哲理诗。缘于对宇宙本体、天人关系、社会现象的思考,《老子》思想中充溢着两种精神:一是冲虚自然,一是探索人生,二者决定了中国古代哲理诗的基本精神。古代诗歌分体没有明确的“哲理诗”类,然因我国诗人受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有着强烈的宇宙、人生意识,其众多创制不乏浓厚的哲理意味。而在哲理诗篇中,出现在两晋之际的“玄言诗”、隋、唐时代的“道释诗”与宋代理学昌盛期的“道学诗”,又是其间三大重镇,循此可勾勒出古代哲理诗系列的主要线索。其中它们从《老子》那里汲取的睿智、理趣而呈示出的一种特异诗意美,更是有必要探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两首著名的七言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诗尽管体裁相同,却一首叫“歌”,一首叫“行”。我们不禁要问,“歌”与“行”有别乎?无别乎?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头到尾把作为诗歌体裁的“歌”与“行”的本来含义及其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一系列情况弄个水落石出。“歌”与“行”的含义的变化,从诗歌发展史上来看,可分为汉武帝设立乐府之前、汉  相似文献   

5.
《湘灵歌》是鲁迅旧诗研究中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研究者对《湘灵歌》的主题思想、写作背景和诗的内容的理解存有分歧。一、关于写作背景对这首诗写作背景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它的背景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当时的形势是红军粉碎了第一次“围剿”,取得了辉煌胜利。红军和根据地更加发展了,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鲁迅身在白区心在苏区”,他“在获悉反‘围  相似文献   

6.
涂波 《船山学刊》2007,63(1):16-18
船山《诗广传》内容号称驳杂,本文着意挖掘其为文之用心,论定“正情”是《诗广传》写作的唯一主旨,而以性正情、以理维情及戒欲乱情是“正情”的三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在“王官之学”从宫廷走向民间的过程中,《诗》、《书》得到了最为广泛的传播。熟悉先秦诸子著述的人不难发现,《诗》、《书》跟先秦的大思想家们有着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关联。《诗》、《书》文化是先秦大思想家们与生俱来的传统背景,他们从这种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8.
《还乡——致亲人》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的著名诗歌。通过对此诗的解读,可以透视诗中“伤悲的欢乐”的神秘面纱,也可以体味到诗人哲学式的诗歌写作风格。诗人把返乡的原初地定在了“阿尔卑斯山”,体现了一种隐秘的宗教语境,隐含着西方宗教文化的神性/诗性话语;诗人此次“返乡”之举不仅仅是一次实地意义的返乡,而更应看做是一次精神(主要体现为神性或诗性)意义的返乡。  相似文献   

9.
比读汉诗《金缕衣》和英诗《劝少女:珍惜时光》原诗可以发现,尽管时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诗歌的格律不同,这两首诗的主题、意境却十分相似。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环境相似、经历相近、情感相同、思想相通。而从译文来看,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语言组织法,《金缕衣》的英译诗和《劝少女:珍惜时光》的汉译诗同原诗相比,均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这表明诗歌的翻译必然受到目的语语言、文化和诗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台湾爱国怀乡诗词选》(巴楚编,北京时事出版社出版),选了张大千先生两首七绝诗,《小影附诗二绝》。编者附注;“此诗是写在一张照片上,遥寄其长夫人的。”张大千先生是画坛巨擘,诗也写得好。但这两首诗却选辑不当。笔者手上有一本1948年出版的《人文艺刊》,内有一篇《张大千的艳诗》,就是专门介绍这两首诗的。据该文介绍,张大千在抗日战争前曾旅游朝鲜,与一朝鲜女子春红  相似文献   

11.
张丹  刘朝谦 《天府新论》2022,(2):147-159
切·米沃什自述编选《明亮事物之书》的缘由和选诗标准,见证了米沃什对美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参与和感知。这本选诗集的成书背景同时带出了美国现代诗歌史上两种诗歌写作模式——世纪中叶现代主义诗歌写作和客观主义诗歌写作——的斗争和更替。《明亮事物之书》在编选上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和诗歌写作内部发展规律的选择:选择客观主义诗歌写作。其中,英译杜甫诗作为米沃什这本选诗集的重点拣选对象,从一个微观层面呈现了西方视野中对英译杜甫诗的接受情形以及文化误读,也显示了英译杜甫诗对于米沃什选诗尺度超越时空的适应性。同时,由于选诗观念和译本的限制,米沃什失去了在自己的另一个重要命题“诗的见证”这一向度上与“诗史”观念下的杜甫相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李白《蜀道难》的“兴寄”,前人多加探索,以至穿凿过深,异说纷纭,写作年代也难于确定。其实如果披开无根无据的迷雾,《蜀道难》的兴寄、写作时间、写作特点等,都是可以阐明的。总括前人旧解,大约有这样几种说法:范摅《云溪友议》认为是为了严武镇蜀,想要危害房琯与杜甫而作;洪驹父《诗话》则以为李白自蜀至长安,曾将《蜀道难》诗贽见贺知章,又曾见李集一本,下注“讽章仇兼琼也”,因此是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肖士(?)注则认为是讽刺玄宗逃入蜀的失计的。但他们都不是从诗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而是凭一些想象和猜测。特别是肖士(?)竟把诗中“问君西游几时还”的“君”字,解释为指唐玄宗,实在是一种不合情理的武断。我们说严武镇蜀,想要危害房琯与杜甫,这是无中生有的推测,而当时李白流放夜郎,也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又据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说贺知章所称道的是李白的《乌栖曲》,而不是《蜀道难》,则《本事诗》、  相似文献   

13.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是黄庭坚诗集中少见的两首具有特殊个性和特殊风格的七言绝句。宋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不少宋诗选本都选入了这两首诗,并对其中的一些疑难词句作了注释。然而有些选本对於这两首诗的第二首,即:“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后两句的注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不够恰当,因而不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诗的涵义。例如: 钱锺书《宋诗选注》“可惜水势不大,没有波浪”。(《宋诗选注》第一一三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可惜在楼上,不能正对着洞庭湖的水面;不然,在白波万顷之中,看君山青青的峰峦,气象还要好”(《黄庭坚诗选》第六三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相似文献   

14.
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十八 ,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 ,系之朱熹名下。其实 ,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所作 ,在张《南轩集》卷二中 ,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 ,及此秋容霁” ,“昔游冰雪中 ,未尽登临意”来看 ,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 (公元 116 7年 )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中 ,题为《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次敬夫韵》。在资料的可靠性上 ,《晦庵先…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其叙述的故事家喻户晓,对这两首诗的主题倾向以及两个女性的形象接受几成定论。本文试图纯从女性视角出发,从分析两个女性入手,对这两首诗歌进行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澳门记略》运用夹注勾沉、以诗证史的写作策略为我们提供了“读其诗而时事大略可睹”的可称之为“以诗证史”之历史学阐释方法的一个范例 ,同时也保存了许多当时被朝廷列为禁书作者所创作的鲜为人知而极具研究价值的优秀诗作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直把《关雎》当作婚歌来读。其实,《关雎》是成妇礼祭仪上,对新妇的赞歌,由乐人以丈夫口吻所喟。本文试图从新的释读结论出发,对《关雎》中所体现的美学精神作一点探索。《礼记》中以“温柔敦厚,诗教也”括尽诗旨,以为教化之义。这是汉儒对孔子诗学理论的绝对化,却为我们寻绎《关雎》与诗教的文化联系、认识诗的审美内涵提供了现成的角度。一、中和:“完善”的“圆”性美感《易经》阴阳爻象的含义中包蕴着关于“和”的最古老的思辨哲理,从而成为古代美学思想中一个核心内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最早地把“中和”美的文艺思想概括在对《关雎》的评述中。尽管在孔子的时代,独立的文艺观和美学观还没有形成,尽管“中和”思想更多  相似文献   

18.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但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很不一致。到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种观点:(1) 王瑶在《李白》中认为是李白二十五岁的时候,“出蜀途中离开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到江陵时作的。”(2) 朱东润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唐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  相似文献   

19.
郑杰文 《文史哲》2006,(1):59-65
《墨子》引《诗》与“汉代四家诗”各本相应篇章对校,有40%左右的语句差别、10%以上的字词差别,另外还有名称、章次、句次差别等,这说明在《墨子》成书与流传的战国时期,《诗三百》有多种版本在流传。墨家引《诗》,遵循着“以《诗》为史”和“以《诗》为训”的《诗》学观念,论《诗》时没有“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这与儒家解《诗》论《诗》时所奉行的“以《诗》为教”的《诗》学观念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与儒家《诗》学观属于孔子开创的“诗教《诗》学系统”不同,墨家引《诗》解《诗》论《诗》所展现出的《诗》学观,应属于传统的“历史《诗》学系统”。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的精神影响在新诗之中仍然内在有力,深入骨髓。诗骚以降的介入情结和史传传统,使新世纪诗歌的“及物”意识逐渐觉醒与强化;“悲悯”情怀与新世纪大悲大喜的事件洗礼遇合,造成新世纪诗歌写作伦理的大面积复苏;受古典文化中存在型诗人的艺术态度和人格建构启迪,新世纪诗歌确立了一种清洁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