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是汉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名句 ,且是开头的二句 ,诗意甚明 ,似乎勿须多作解释 ,但仔细深思 ,仍然有一些问题困惑着我们 :首先 ,孔雀是一种什么鸟 ?产于何地 ?孔雀是雉类鸟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 ,目前我国仅见于云南西南部及南部地区。南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三解释说 :“孔雀生南海 ,尾凡七年而后成 ,长六七尺 ,展开如车轮 ,金翠斐然 ,始春而生。至三四月后凋 ,与花萼同荣衰。”这说明至迟在宋代人们已熟悉孔雀了。但从历史文献来看 ,有关孔雀的记载却相当早。如《楚辞·大招》云 :“孔雀盈园 ,蓄鸾凰只…  相似文献   

2.
如上图,“(?)字甲文作(1),或作(2),旧不释。今案,此皆为系鸟之形,求其声义,当为“(?)”字之初文。《说文》:“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讠为)。(?),(?)或从繇。”段注:“率,捕鸟毕也。将欲毕之,必先诱致之。潘安仁曰:‘暇而习媒翳之事。’徐爰曰: ‘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古人狩猎,为了提高禽兽捕获率、往往在布网设阱时投放活的诱物。这种诱猎手段即叫做“(?)”,所用诱物也叫做“(?)”,后世则称之为“媒”。《说文》所训“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便是指猎人用毕网捕鸟,缚系相应的活鸟(生鸟)充当诱媒,以招引野鸟入彀。《玉篇》、《广韵》等字书,“囮”、“(?)”二字即并训“鸟媒”。“(?)”谓鸟媒,或假“游”字为之,如潘岳《射雉赋》:“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徐爰注:“游,雉媒名,江淮间谓之游”。“(?)”之为言诱也,言诱致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郭璞注云:“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为名。”《淮南子·本经》云:“(犭俞)(犭契)、凿齿,……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注云:“凿齿,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在《淮南子·地形》中亦载有“凿齿民”之称,并将其与“锞国民”、“三苗民”、“交股民”、“反舌民”等一并置于西南至东南地区,高诱注云:凿齿民“吐  相似文献   

4.
<正> 一、什么是祥瑞、瑞应、符瑞、祯祥? 祥:吉祥、《说文》:“祥,福也。”一云善也。段注:“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征兆有时也可谓之祥,如《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瑞是什么呢?《说文》:“瑞,以玉为信也。”段玉裁注:“典瑞,掌王瑞,王器之藏,注云:‘瑞,符信也’。瑞为圭璋琮壁之总称,引申为祥瑞者,亦谓感召若符节也。”《春秋左传》杜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论衡·指瑞》“异物见则谓之瑞。“祥瑞,可以和事件同时,或先或后出。既可以作征兆,也可作证明。祥瑞一  相似文献   

5.
《伤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最后一句广东人民出版社《王安石诗文选》注:“乞,取讨。之,指仲永的诗。”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古代诗文助读》注:“有的人拿钱求取仲永的诗。”中学课本注:“乞,求。”显然也将“乞之”理解为求取仲永的诗。按这样训释,邑人为什么要“以钱币”求取仲永的诗呢?得其诗又有何用呢?实在使人费解。按“乞”属于正反同词中的施受同词,既可用于受事者,训“求取”;又可用于施事者,训“给予”。北京师大《古代汉语》下册云:“正反同词中还有一种主动与被动、施予与接受、向此与向彼都用同一个词表示的情况,统称为施受同词。”《左传·昭公十六年》:“毋或(即‘丐’字)夺。”孔颖达疏:“乞之与乞,一字也。取则入声,与则去声也。”《广雅·释诂》:“乞,求也”;“乞,与  相似文献   

6.
《周礼·秋官·士师》:“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 郑注:郑司农云:“傅或为付,辩(按原文为辨,据《校勘记》改)读为风别之别,若今时市买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正之。” 《周礼·秋官·乡士》:“辨(按原文为辩,据《校勘记》改)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 郑注: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 贾疏:云“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劾矣”者,劾,实也。正谓弃  相似文献   

7.
屈原《离骚》:“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这女媭是谁?汉代以来,一般以为女媭是屈原之姊。清代汪瑗始立异说,以为“媭者贱妾之称”,其后许多研究者相继否定王逸旧说。但我们比较研究的结果,深感王逸之说难以否定,女媭确是屈原之姊。王逸说:“女媭,屈原姊也。”①宋洪兴祖说:“《说文》云:‘媭,女字也,音贾侍中说:楚人谓女曰媭。’②……《水经》引袁崧云.‘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须,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县北有原故宅,宅之东北有女媭庙,(?)衣石犹存。’秭与姊同。”③朱熹亦以为“女媭,屈原姊也。”④可见以女媭为屈原姊,自汉以来无异说。唯郑玄注《周易》。说屈原之妹名女须。⑤但近人朱季海先生考订:“郑氏《易注》亦当作姊,今《诗疏》引《易注》及《郑志》并作妹者,缘  相似文献   

8.
论中庸     
中庸一词为孔子所首创,《论语·雍也》篇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何晏《<论语>集解》曰:“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见《十三经注疏》),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中即训正”。程颐解:“不偏之谓之,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集注》中概括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综上各家所注,对中庸概括三句话解释,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执两用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夜光”,《广雅》夜光谓之月。《事类赋注》引《淮南子》云:“月一名夜光,夜光是月的别名。死指月之晦,亮指月之生。一是暗的时候,一是亮的时候。这问题推广一些可说:月球为什么暗,又为什么亮呢?为什么缺,又为什么圆呢?“顾菟”,王逸解作顾望之菟。菟作免。朱熹也如此。旧说都把顾和菟分开来。顾  相似文献   

10.
高中文言文中用到“面缚”的语句有以下两处:1.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与陈伯之书》)2.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阎典史传》)这两处中的“面缚”,课本均注释为“缚手于前”,不妥。这里“面”应为正反同词,背、反背的意思。按《正学通》云:“面,通偭?薄端滴摹?“偭,向也。”段玉裁注云:“偭训向,亦训背,此穷则变,变则通之理。”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  相似文献   

11.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玄驹”指(虫岂),即蚂蚁,各本均无疑义。“丹鸟”,又称“丹良”,皇侃以为指萤虫。范注云:“丹良即螳螂之转音,丹良即螳螂也。八月萤食蚊蚋,恐无是理。”于是,周本、郭本、赵本、向释、龙本皆据范说注“丹鸟”为丹良即螳螂。《义证》既列范注,又引吴林伯《<文心雕龙物色>义疏》以为指“萤虫”。惟牟本注译皆确认“丹鸟”是“萤火虫”。  相似文献   

12.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通解]女媭:王逸《章句》注说:“女媭(X(?))、屈原姊也.”许慎《说文》:“媭,女字也.贾侍中(逵)说,楚人谓姊为媭.”可从.按《诗经正义》引《周易》郑玄注:“屈原之妹名女媭.”周拱辰《离骚拾细》说:“媭,乃女巫之称.”汪瑗《楚辞集解》说:“媭者,贱妾之称.”陈远新《屈子说志》说:媭,侍女也.”郭沫若《屈原赋今译》译女媭为“女伴.”以上诸说皆可参考,而可疑.首先应肯定《离骚》是  相似文献   

13.
《离骚》云:“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又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又云:“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脩”一词,《离骚》中凡三见。王逸注谓:“灵,神也;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谕君。”(《楚辞章句》)朱熹的说法同王逸基本相似:“灵脩,言其有明智而善修饰,盖妇悦其夫之称,亦耗词以寓意于君也。”(《楚辞集注》)清代楚辞研究者亦认为:“灵,善也;脩,长也。称君为灵脩者,祝其所为善而国祚长也。”(王夫之:《楚辞通释》)“灵脩者,大夫颂其君之词,即借以为称其君之词。”(王邦采:《离骚汇  相似文献   

14.
《礼记·檀弓》:“公叔禺人迂负 杖入保者息”郑玄注质疑 《礼记·檀弓下》有云:“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按:为下文分析方便起见,暂不加标点符号。)汉郑玄于“息”后读断并作注:“见走辟齐师将入保,罢倦,加其杖颈上,两手掖之休息者。” 后人读《礼》注《礼》多以郑氏此注为准。譬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  相似文献   

15.
发同谷县 回首虎崖石 《杜臆》云:“虎崖石,按:《志》有虎穴在成县之西。岂《寄赞上人》诗之“徘徊虎穴上”者耶?”按:《寄赞上人》子美在秦州时作。秦州去成州二百六、七十里,彼时子美安能徘徊于成州虎穴之上?此事已在七卷驳《卢注》时辩明,不拟重复。  相似文献   

16.
李白有《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宋十六璟》一诗,宋蜀本于题下注云:“疑乌江及宗字误。”为此注者可能是曾巩。他不了解宗璟乃李白妻弟,胡震亨已辨之甚详,兹不赘。曾巩持巫山遇赦之说,李白从流放首途至于巫山,有无乌江其地,确属可疑。而这一问题,从此遂成千古疑案。 王琦云:“按《浔阳记》载九江之名,一曰乌白江,三曰乌江。张须元《缘江图》载九江之名,四曰乌土江,六曰白乌江。《太平寰宇记》引《浔阳记》云‘九江在浔阳,去州五里,名曰乌江,是大禹所疏。’知此诗所谓乌江者,指浔阳江耳,非和州之乌江县也。”此说一出,后之注释者及研究者均翕然从之,似乎这一疑案已彻底澄清。  相似文献   

17.
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市声,贾侍中说。一读若(木合),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市”(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市为(?)之隶变则是也。(?)水,《孔宙、张迁碑》并作沛,是其例),得之。大徐引《唐韵》,《四部丛刊》影日本岩崎氏藏宋刻本、藤花榭本并误作“此未切”,孙氏平津馆刻本“前顿”字虽误作“颉”,然《唐韵》音独作“北末切”,与《集韵·十三末》《类篇·(?)部》引《说文》“前顿”字音合,最为审谛。吾友马宗霍《说文引通人说考》转以“北末”为“此未”之误,盖失之矣。或日:无徵不信,贾侍中以“前顿”说此“从(?)市声”,今音“北末切”之字,义何所出?段若膺注《说文》又援《玉篇》改二徐本篆作“遴”,云“前顿也,从(?)枼声”,寻《万象名义·走部》有“(?)”,云“前顿”,是原本《玉篇》实有明文,段所改定,亦可信否?应日:贾说(?)字,当读与《诗》“狼跋”字同。《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毛义并见《尔雅·释言》,郭注即引此诗,是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李巡曰:跋  相似文献   

18.
1.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项羽本纪》)注:“亡人”,亡命之人。诸本旧读:皆于“亡”字断,“人”属下读。未安。下云“莫知其处”,项梁自谓不知桓楚逃亡的地方,故紧接“独籍知之耳”。若云“人莫知其处”则大家都不知道,何以项籍能知之呢!按:所论未确。此句于“亡”字读断、于“人”字读断皆可。即如选本所读,“莫  相似文献   

19.
“营窟”一词,屡见于古代典籍。《礼记·礼运》:“冬则居营窟。”《孔子家语·问礼》同。《孟子·滕文公上》:“上者为营窟。”郑玄注《礼记》云:“寒则累土。”孔颖达疏:“冬则居营窟者,营累其土而为窟。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窟于地上,谓以地上累土而为窟。”王肃谓:“掘地而居谓之营窟。”赵岐注《孟子》云:“凿岸而营度之以为窟穴而处之。”焦循《正义》:“此营窟当是相连为窟穴。”朱熹《四书章  相似文献   

20.
杜注质疑     
杜诗《法镜寺》云:“婵娟碧藓净,萧摵寒籜聚。” “碧藓”亦作“碧鲜”。仇兆鰲《杜少陵集详注》、杨伦《杜诗镜铨》(以下简称仇注,杨注)均断作“碧藓”。按“碧藓”当作“碧鲜”。“碧鲜”为竹名,见《文选.·吴都赋》“玉润碧鲜。”五代扈蒙作《碧鲜赋》,亦可证。注者或以“婵娟” “碧鲜”皆为竹名,非是。“婵娟“应为美貌,系形容词,乃形容“碧鲜”之美。《文选》成公子安《啸赋》云:“荫修竹之婵娟。”即以“婵娟”为美貌,为形容“修竹”之美,可证。苏仲翔《李杜诗选》注(以下简称苏注)“婵娟”为“此指竹。”井云:“孟郊有三婵娟诗,曰竹婵娟、月婵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