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闽中郡治及冶都冶县地望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秦闽中郡的设置及其辖属范围、闽越王无诸冶都以及西汉冶县的地望,都是东南地区古代民族历史、地理必须涉及的问题。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意见还很不一致。李祖弼同志在《闽中疆域考》一文中认为闽中郡辖属只包括今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大部份,无诸冶都最早在浙江章安,后来才迁到福州;西汉武帝以后,福建省内还设  相似文献   

2.
关于秦代闽中郡和汉代冶县设置与否,以及对这两个郡、县设置的地点,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最近福建历史地图编委会拟重新绘制地图时,还为此召开过专题学术讨论会,意见仍很不统一。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福建古代史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仅从闽越史的角度探讨福建境内封建郡县设置问题。一、秦的统一和闽中郡的出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在六国的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在征服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东南和南部地区百越民族后,也同样建立郡县制。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派“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在江浙的吴越地区设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先后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和赣南5省,其中,江西省先后辖有54县,福建省先后辖有25县(含1县级市),闽赣省先后辖有22县,粤赣省先后辖有10县,赣南省先后辖有8县。中央苏区的政区的划分一般从小不从大,并且贴近群众、便于革命。政区层级有省、县、区、乡(市)四级。此外,政区命名的方式有沿用旧名、组合地名、方位地名、人名地名和寓意地名5种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阿尔泰系几个主要古代民族迁徙的历史记载入手,运用地名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论证青海高原阿尔泰系古代民族语地名的族居问题。文章具体考证了投延、伏俟、慕贺、车我真等地名,从古代吐谷浑语地名与分之土族语音又相同或相近这一点出发,提出古吐谷浑为今土族先民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闽中疆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三十六郡后,继续用兵匈奴、百越地区,又设置了桂林、象、南海、闽中等郡。闽中郡的设置。《史记·东越传》的记载是这样的,“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其先皆越勾践之后也。……秦并天下,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高祖本纪》也提到,“无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今以为闽粤(同越)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史、汉二书都肯定闽中郡的存在,因此,后人对于秦置闽中郡问题,向无异说。可是,对于闽中郡的辖属问题,却历有争议,莫衷一是。本文就是试图对此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历史时期重庆地区曾使用过的政区名称较多,据笔者统计,通过文字资料记载保留下来有具体得名解释的政区地名101例。在命名渊源上包括因山脉得名、因河流得名、因方位得名、因年号得名、因姓氏得名等诸多类型,其中又以因河流得名为最多。不同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隋唐时期重庆地区产生的新政区地名数量最多,宋代产生的祥瑞美愿政区地名较多,元明清时期新的政区命名主要集中在今渝东南地区,民国时期政区地名主要是以更改重复地名为主。  相似文献   

7.
石城与莫愁     
在地名普查中,遇到了一些来自传说的地名。同一个地名,不仅湖北省有,别的省也有。如孝感县因孝子董永的故事得名,但江苏淮阴县也记载有董永的事绩;又如传说杜康是酿酒的发明者,其原籍是湖北宜城人,但河南汝阳县有杜康村,相传为杜康造酒处;唐代杜牧诗中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于是因诗而引出杏花村酒,杏花村在何处?一说在安徽,一说在山西,一说在湖北麻城;还有黄陂的“木兰山”,是由古诗《木兰辞》派生出来的,河南虞城县也有花木兰祠,据说也是花木兰的“故墟”,花木兰  相似文献   

8.
石头城·石城 古今地名多有沿革,读史者皆知之。但也有一些地名从未变化过,如南京名胜之一的石头城便是。石头乃一地名,战国楚时已有记载,至于何以名石头,则不得而知。《三国志·吴主传》载:建安十七年,孙权“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丹杨记》中说得较详细:“吴时土坞后因山加甓为城,因江为池,形势最为险固”。  相似文献   

9.
引言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探讨汉代闽越族的居住地以及和这问题有关的冶和闽中郡的地望。目前对闽越族居住地的看法是不—致的。例如有人认为冶地在福建;有人则认为在浙江。看来这一问题是需要探索的,能把这一问题弄清楚,是有利于越族史和福建社会发展史的研究工作的。二、探索闽越族社会结构。目前研究福建原始社会文化的同志,有的人认为在浙江和福建所发现的石器和印纹陶诸遗物是属于越族的文化遗物。那么要说明这一文化遗物的年代,一方面要从这些遗物自身有  相似文献   

10.
汉闽越王无诸所都冶城,于秦为闽中郡治。关于其地所在,这是研究闽浙地区的开发和古代海上交通的发展必然涉及的问题,但是由于史籍记载的混乱和过于简略,却一直存在着争议长期未能得到完满解决。早在1934年叶国庆先生于《燕京学报》第15期发表《古闽地考》一文,认为汉闽越王冶都不在今福建福州市,而在今浙江境内;继又于1936年在《禹贡》半月刊6卷2期发表《冶不在今福州市辨》,再次申述前说。最近李祖弼同志亦于《厦门大学学报》1980年1期发表《闽中疆域考》,更确认汉闽越王冶都原在今浙江临海县东南章安镇,名为“故冶”。只是至汉惠帝三年(前192年)  相似文献   

11.
文章着重分析《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部分,认为州县沿革、户籍、土产记载,反映了宋初的实际情况;山川地名,以得名之由来作为条目的要素,其地名与地理地貌特征有关,与当地出现的禽鸟野兽有关,与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古迹或旧建筑有关。所记述的内容可以补史籍之不足,纠方志之误,并以地理书录入人物与山川名胜题咏。以一人之力所撰此书的成就巨大,然也有缺陷:归属不当,新建置的州军县内容收入甚少,应划入内容仍置于以前所属州县;条目有重复现象;风俗部分大多雷同;有的地名、人名有误。  相似文献   

12.
陈支平同志《嘉靖年间闽、浙市舶司废置时间考》(载《厦门大学学报》八一年增刊),依据《明世宗实录》资料,指出了《明史》有关记载浙、闽市舶司停罢于嘉靖元年或嘉靖二年的错误。该文依据谈迁《国榷》卷五三“(嘉靖六年十月)壬子,裁浙江市舶司”之记载,做出了闽、浙二市舶司皆停罢于嘉靖六年的结论。嘉靖时期,福建市舶司是否因浙江市舶司出现倭患问题而罢废,颇有怀疑之处。按照规定,福建市舶司主管琉球朝贡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句有名又有其事的地名俚语。市区县前头东起华盖里,西至解放街。明代称作道爱坊,清时因地处永嘉县治之前,更名县前头。民国时期分为二段:将东段改称为大沙巷,解放后二段又重新合并仍名县前头。很久以来,县前头有二大亮点:一是衙门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有许多“三国地名”。这些三国地名中,一部分本属旧地名,因三国人物或三国历史事件而闻名于世;另一部分直接源于三国人物的更名或取名,属于典型的三国地名,其中,以刘备更名的三国地名为最多,也最富于历史传奇色彩,而刘备乐于更改地名,又多半源于其浓烈的迷信谶语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卢海鸣 《金陵瞭望》2008,(21):54-55
在当下中国大约2500个市县中,南京是除了首都北京外,在国内唯一的带有“京”字的城市。在贵州、福建有上京、报京等地名,但不是城市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南宋地方名志,《景定建康志》因其编纂体例、著述宗旨、编纂方法的进步而为历代学者推崇。然志书在地名学上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却鲜为人所看重。《景定建康志》的地名记载甚为丰富,涉及山、水、桥、路、坊、里等诸多方面,或以地名统事,或释地名渊源,负载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蕴涵着较为翔实的地名史料。这些史料既有存史之用,又可资文献辑佚,也有一定的正史、补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记述了秦南郡境内以及北经南阳郡以趋颍川郡、三川郡部分地区的水上和陆地道路里程。其中关于"阳"的地名值得重视。依据《史记》相关记载,曹参等人攻取的阳城,应在犨、宛两地之间,而《里程简册》所记阳县,正在这一区间之内。因此有理由推测,阳县与《史记》中的阳城很可能是同一地点,秦南阳郡只有阳县而没有阳城。里程简册有关阳县的这一直接记载,可以订正秦县研究中长久以来沿袭的一个错误,也附带解决了有关陈胜故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取的名称,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民族的。地域的语言和心理特征,反映民族的、地域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观念。昆明的地名有汉语地名和少数民族语地名,这些地名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本文将通过有代表性的实例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宋书·州郡志》、《隋书·地理志》、新旧唐志与《读史方舆纪要》等对长溪、连江、建安抚宁、原丰、绥城、建宁等县的沿革、治所的记载,都有错误之处;《中国历史地图集》对南部都尉、建安郡、浦城、邵武等郡县治所移迁的考证,不当之处也颇多,事实上,这些政区地名各有其沿革。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出土墓志、地券因有明确可靠的文字记载,对研究地方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参考价值。通过梳理这些墓志、地券,有助于我们真实了解施耐庵籍贯、泰州学派、盐城千户所、科举教育、盐城地名变迁等相关历史信息,在文化盐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