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学生心理平衡、幸福感及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臻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15-116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各群体中年轻的知识群体,其心理平衡感、幸福感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平衡和幸福感的因素中,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恋爱等内容为主,分析该群体心理失衡、幸福感降低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是高等教育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广宁 《理论界》2006,(11):212-213
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是个核心问题,这也是得到普遍公认的现代管理理论核心观点。怎样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实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提供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除了必须具备的政策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人的心理因素问题。即一个人的动机、欲望、需要、态度、情绪与情感等问题。本文就影响员工行为产生的动机、需要予以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3.
郑绍忠 《兰州学刊》2006,(8):190-191
人的因素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心理需要与调动职工积极性关系密切。但在现实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被管理者忽略,导致企业管理者盲目以物质和精神需要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来提高生产效率收效不理想。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心理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中的位置、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明确了心理需要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关系,提出了企业领导应如何通过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为企业总体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4.
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进入国际品牌酒店实习的本科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实习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以广州大学校企协同育人酒店管理实验班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实习生的心理调节问题。研究发现,消极情绪的持续会加剧实习期间的心理失调,表现为工作热情日益降低、焦虑不安与心理偏差的产生。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实习心理、延长持续工作时间和提升幸福感。学校和酒店应该在协同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预工作,提高实习生参加企业活动的频度,而学生个人也应建立积极的事业观,以健康的心理应对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山西民俗文化适应当代人们文化消费的品牌化倾向,在着力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过程中,还存在有文化品牌意识不强、知名文化品牌少、品牌发展不平衡、品牌价值偏低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文化品牌意识淡薄、不重视对消费者文化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忽略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上认知文化品牌价值、缺乏对消费者个性化消费心理的研究等心理原因。这一全新的心理分析以期能够为山西民俗文化品牌发展探寻新途径、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的内涵界定已经相对清晰,但不同学者观点仍存在一定分歧。组织有意违约、无力兑现和契约双方对承诺的理解差异是导致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三大主因。对心理契约违背与心理契约破裂的形成过程分析,学者主要将两者合并为同一个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适用性受二者内涵差异的制约。关于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研究主要是单层次同方向的,交互影响作用的多层次研究较少,影响了对心理契约破裂和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的全面科学认知。现有研究在联系中国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这也成为未来心理契约破裂与心理契约违背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徐连云 《家庭科技》2013,(12):38-38
很多人认为商品应该是具体的,如书本、食品、日用品等。但在某种情况下,心理也能成为一种消费品,即心理消费。以付出金钱或者其他代价为手段,以获得心理平衡为目的的消费就叫心理消费。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心理消费则能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你需要积极、和谐的心理,获得别人的亲近,使你的生活更美好,这就需要必要的心理消费。  相似文献   

8.
浅析教师群体心理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群体是学校的基本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显示出相近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对组成教师群体的个体以及群体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师群体对个体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学校管理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群体心理的研究和管理,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晓艳 《阴山学刊》2002,15(6):66-67
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学校心理教育人才匮乏,心理教育模式单一,心理教育服务机构不完善等问题.加快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快培养心理教育人才;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建立立体网络型学校心理教育机构.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需要的视角看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需要是人的需要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是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在内心深处产生的希望获得精神上的慰籍、满足,恢复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需要的正当满足是人自身和谐的福祉、是人与人交往和谐的纽带、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关注社会成员的心理需要,即关注社会成员的个体心理需要和群体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