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水平作为一位有独特风格的山西作家,不仅因其高水平的小说创作而备受关注,还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她的散文集《心灵的行走》中的诸篇,或发思古之幽情,或记游历之感叹,或怀亲人之思念,无不内蕴着她后来小说中的一些元素。在她的散文中不仅有对乡土情怀的坚守,更表现出难得的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与对生命意识的高扬。通过揭示葛水平散文的这种美学意识与文化情怀,有利于理解她的文学理想和创作特点,进而也更能确认葛水平在山西文学界乃至当下文坛中所处的坐标。  相似文献   

2.
"情感的零度介入"是新写实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新写实小说作家们就是不含感情的"冷血动物".从专业的文学艺术角度来说,"情感的零度介入"只是作家在创作文本时所采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技巧,此时作为叙述者的作家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  相似文献   

3.
大正时期,日本私小说充分发展并兴盛。芥川龙之介是当时文坛的重要作家,独特的个性、社会环境以及文坛气候使其对私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芥川龙之介通常被定位为冷静、客观、理性的作家,而他创作的《文友纪事》等充满了“诗的精神”的作品,不仅大大拓宽了私小说的创作领域,也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内心丰富、感情细腻的芥川。  相似文献   

4.
残雪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观念和艺术技法,其中阿根廷作家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对残雪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深刻。残雪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明显区别于其他先锋派小说家拘囿于现代叙事技巧的学习与借鉴。首先,她对博尔赫斯的接受更多的是来源于对个人潜在记忆的注视和灵魂深处的审判,并强调作家是“灵魂的写作者”;其次,她着力阐明无意识世界的复杂性,主张创作理性与幻想并存的“纯文学”;最后,博尔赫斯小说中有一个核心的意旨,即其创作总体指向精神的无限性或时间的永恒性等命题,这对于残雪竭力构建“现代个人寓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界限"的政治——论《使女的故事》中的"界限"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艾特伍德的获奖作品《使女的故事》是一部批判社会现实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界限":阶级界限、性别界限、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心理界限、感情界限等,这些"界限"在小说的不同部分反复出现。基列国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围绕着"界限"的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包括"界限"的确立、维护、遵守和颠覆等。对"界限"的政治的敏锐洞察力使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反乌托邦基列国和它的受难者,表现了她对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6.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王安忆在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小说观念,确立了一种新的小说立场。她把小说世界命名为心灵世界。本文试图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一贯倾向、独特的艺术气质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阐释王安忆是个重视心灵的作家,这正是她之所以拥有新异的小说立场的深层原因。本文还对王安忆小说立场的意义作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7.
方方虽然是新写实小说作家之一,但是她的创作风格却有别于新写实小说作家的整体创作风格,有较大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从精神向度、创作方法和结构方式三方面分析方方小说的创作风格,即在表现与隐藏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小说苑地中,历史题材小说是一种常开不败的花.代表着十七年小说创作成就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竞有六部是历史题材的.在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多次评奖中,她每每都有佳作金榜题名。近年来小说创作走进低谷,出现“疲软”,而历史题材小说却受到先锋作家、新写实作家以及不少被公认为有才华的作家的青崃,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文坛,甚至初露称雄文坛之势.本文仅就近年来发表的部分作品,对历史题材小说的新貌作以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80”后作家中,文珍作品的意义确立与她精心设计的书写策略密不可分。她的小说借由爱情破碎的过程展现作为时代症候的虚无,而绝望中的“信”构成了人物自救的一种方式。在双重叙事的互动中,一个具有深度内面自我的主体形象得以呈现,其根本的特征在于获得作为一种现代性精神的自省意识,这是小说中人物性格生成的内在机制,也是文珍主观思想原则的投射。文珍着力描写的就是个体在世界上的局限性,为有限的自我写作构成了文珍的创作旨归。  相似文献   

11.
胡辛是当代江西作家群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 20年的文学创作一直都受到当代文学和女性文学研究界的关注。采用女性视点是胡辛创作的一种守望与超越姿态,根系乡土是胡辛永恒的守望,而在纪实与虚构中对历史语境进行还原和超越则是她的小说和传记创作的理智与机智,这一切构成了胡辛的创作特质,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作家笔下上海文化的代言人,同时,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还有着形式上的意义。她是沟通边缘与中心的媒介,体现出女性由边缘向中心的努力,同时也显示出作家在创作中从形式向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加拿大文坛涌现了一批卓有成就、享誉世界文坛的女性作家。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艾丽斯·蒙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蒙罗小说的魅力在于她善于通过对“小说真实”的成功创造 ,通过她的小说 ,让读者透过实际、平凡、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的表象 ,感受生活的美与诗意 ,体会生活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蒙罗的著名短篇小说“爱的进步”,探讨、展现蒙罗小说的这一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创作主体性是指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创作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 ,在主题表现上 ,人物具有强烈的爱憎感情 ,敢于正视根据地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艺术处理上 ,深化心理分析与描写 ,淡化情节 ,抒情色彩浓厚 ,意境深邃 ,独具风格 ,是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中的必然反映。全面、完整地把握作家的创作主体性对于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与汪曾祺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小说作家。沈从文以一颗“执拗”的“乡下人”的心表示着对乡土的亲和、对都市的逃离。汪曾祺则是跨越时代的富于灵性的作家,在乡土小说方面卓有建树。沈、汪两位作家乡土小说的创作取向及其技巧乃同中之异,而从人生哲学看,汪曾祺从感情上接受了儒家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沈从文则更多地体现在忧国意识和维护文学的独立性方面。  相似文献   

16.
视觉主义是法国新小说作家罗布-格里耶提出来的创作原则,它扬弃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继承了福楼拜冷静、客观的文风,有着独特的内涵铲除关于"深度"的古老神话,建立以视觉目标为主的物本观;反对隐语的表达方法,主张感情零度的语言介入.格里耶的美学追求价值主要在于利用视觉的阻力,达到陌生化效果;采用感情零度的话语姿态,达到嘲讽的艺术魅力;追求客观的极限,虽然是一种极端的艺术本质观,在某种程度上讲,同样是在表达人类深层的心理事实.他在自己的小说中实现了自己的美学追求,在先锋派文学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文学著作尤其是小说中夹杂方言词语,是为了表现"自然流露"的活人,这是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有意识行为。其实作家在有意识运用方言创作的时候,也在无意识地传达人物心理、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的元素。作为具有浓郁武汉风情的汉味小说,其一大特征便是运用武汉方言进行创作。在汉味小说中,作家运用方言的本意是活灵活现地摹人状物。但是,方言是有意识的能指,所指是其背后的无意识。方言词语在摹人状物之余,还传达了人物的心理无意识、地域文化无意识和历史文化无意识,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一生的小说创作中,其题材选择大都涉及到中国女性的生活领域,她以自己的多彩之笔,塑造出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丁玲的创作表明,她始终  相似文献   

19.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手法上却因强烈的感情抒发而呈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这浪漫色彩只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一种补充,并没有改变其创作现实主义基础精神。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浪漫色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作家主观因素的融合,促使巴金的现实主义小说中燃烧着一种浪漫激情;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也使巴金的前期小说刻上了浪漫主义的痕迹;巴金前期小说浪漫色彩的外来影响主要是高尔基早期的积极浪漫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回眸 2 0世纪中国文学时 ,有许多经典作家和作品都令人叹服。但也有一些作家和作品虽然排不上经典之列 ,却曾发生过深远影响 ,他们也是叫人无法忘怀的。在现代女性作家群体中 ,与世纪同庚的冰心便曾卓尔不群 ,她的名字和成就都与日月同辉。本文无意对冰心全人及创作全貌进行全方位探讨 ,而仅就其“问题小说”创作的成就、意义等略作评述 ,并以此表达对玉殒四载的冰心英灵的告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