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传统时期的辉煌、转轨时期的低效与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制度安排和其嵌入的制度环境是否耦合、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均衡、是否存在路径依赖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绩效,建议适度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蓝本,改善外部制度环境,强化政府的制度供给责任,将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有机结合,走出路径依赖,走向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已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进入80年代,随着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合作医疗失去了资金的主要来源,其覆盖率也陡然降至5%。实践表明,只有重新建立并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健康,并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社会问题。具体举措为:1.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及其他医疗保障形式的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2.在农民承担了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之后,"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应当成为合作医疗的投资主体,并要因地制宜,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多于东部。3.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合理配置城乡之间的公共卫生资源,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同时,鼓励农村贫困考生报考医学院校,由国家提供学费,以解决人才匮乏问题。4.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到缴纳合作医疗费用与乱摊派、乱收费的本质区别,增强参加合作医疗的主动性与自觉性。5.成立有农民代表参加的组织机构,建立透明、公正、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华 《学习与探索》2007,24(4):124-127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理性政府的正确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的理性选择,但在政府是否供款,农民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存在着一种非对抗性、不完全信息、动态的合作博弈。政府介入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应确认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长期责任,以法律手段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供给主体行为,保证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供给的常态化,要充分估计农民理性,使农民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很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全面建立,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实施,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给农民带来实惠,受到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各地农村正在广泛推行的一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本项研究,以甘肃省选择范围的村镇为调查研究对象,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农民心理、医疗意识等进行系统调研,结果表明:农民参合意愿是影响甘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以此为基点,分析农民在这一制度下的心理模式和参合意愿的相关性,提出制度化构想和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工保障等四个方面看,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问题: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广,但保费低微,难以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分别经过试点之后在全省推行,但存在很大问题;农民工保障问题日益引起政府的关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产力发展不足、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和社会保障意识匮乏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展于60年代,鼎盛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但由于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道路,但仍然未能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医疗保健"的预期目标。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终于在2008年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肖建华 《社会工作》2008,(23):23-25
一 我国最初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源于1950年代的人民公社运动。在当时,社员只要缴纳少量的保健费、挂号费及医药费就能从赤脚医生处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赤脚医生的报酬通过基金或记工分的方式予以确认,不需要通过“医药养医”来换取生活资料。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尽管曾经出现了偏向城市的不利趋势,但经过再次改革,到1975年前后,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相似文献   

9.
农村医疗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曾经发挥积极作用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萎缩解体,农村医疗陷于多重困境,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缺失,农民医疗负担沉重,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经济体制变革、政府作用的缺位、医疗市场过度市场化、农民收入水平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农村医疗陷入困境。要有效化解农村医疗困境,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城乡医疗资源,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探索和发展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好农村医疗服务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宋志国  孟宁 《社科纵横》2010,25(10):55-57,63
在受现代文明和乡村传统因素双重影响的转化型农村,ADR制度的优越性和诉讼制度的缺陷促使以和解与调解为代表的ADR制度发展日益成熟。但和解制度易积怨成仇,调解制度执行率低等问题的出现,使其发展出现曲折。笔者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步探索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使得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有所缓解。笔者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健康观念等因素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较大影响,我们在工作中应当重视以上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加以积极引导,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南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同为西部省会城市的西安、昆明、成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这就需要结合地方实际,从运行机制、资金监管、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等软、硬件方面破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和完善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赵德余 《社会》2010,30(6):202-220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为信任的发生机制提供微观行为基础,并重新解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信任问题。信任是对交易关系中利益相关方可能采取的对各方都有利的合作性策略行为的一种概括化的、稳定性的期望,也是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信任形成的关键是需要一系列触发机制不断地强化而形成稳定的预期。〖JP2〗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涉及的农民信任问题解释时发现,大量的触发机制发挥了积极的反馈强化作用,如说服与政治动员、加大资助特殊群体、引入家庭账户、提高补偿程度、信息公开等。正是这些触发机制的正反馈作用,农民逐渐相信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及其他的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等,他们所采取合作性的策略行为承诺是可信任和期待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泳  马晓琴 《唐都学刊》2006,22(6):82-84
陕西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我省已经具备发挥人才资源作用的诸多有利条件,又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我省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发展困境、人才资源服务农村等方面存在的互通困境、乡村人才开发方面存在的认识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加快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大人才观”,构建纳贤育才的合作平台,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运行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除了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和城市化率低、收入水平较低等客观原因之外,体制环境不佳和技术含量较低是最重要的原因。要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创新既有的服务业体制,培育健康规范的制度环境,加强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把技术进步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制度化设计为重点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减少居民消费不确定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普遍趋势。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从均等化发展的目标来衡量,仍面临城乡环境差距较大、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障碍,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度化设计为重点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可以减少居民消费不确定性,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是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普遍趋势。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从均等化发展的目标来衡量,仍面临城乡环境差距较大、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障碍,因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衔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等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全面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不断异化,导致产权不明、管理不顺、经营艰难、风险严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应遵循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展规律,改革的关键是理顺管理体制和明晰产权关系,绝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改革应选择按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9.
黄学贤  梁玥 《求是学刊》2012,39(2):91-95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规划已经成为学界热议的问题.但是有关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问题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必要的关注.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主义是指在农村城镇化规划中相关的规划主体应当将原来的单一行为取向转化为多元行为取向的一种规划行为的价值选择.造成规划主体单一行为取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行政系统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有效的协调和沟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非常有必要把协同主义作为规划的一个基本制度.目前《城乡规划法》里还没有明确规定规划的协同程序.因此,应当在协同行为的启动、协同过程中的商谈、协同主体意思表示的方式、协同行为的法律后果等环节上予以规范,以便构建完善的城镇化规划中的协同程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城乡社区服务内容的发展状况、社区服务实施效果以及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城乡社区服务的主要对策建议,认为城乡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应该规范化,城乡社区服务的基础设施应该标准化,城乡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应该多元化,城乡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应该合理化,城乡社区服务的评价机制应该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