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同一性,两者相互转化,互为条件;另一方面,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又具有对立性,它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矛盾。为了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应该科学地界定公共利益;建立健全公开的公民有序参与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合理、有效的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民主形式,聚合民主与协商民主都宣称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仅仅依凭票决方式和多数原则汇聚个人偏好的聚合民主理路难免陷入公共利益表达失灵,而协商民主通过互惠性、责任性、包容性等民主原则,实现个人偏好的公共转换来满足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民主表达上,协商民主相较于聚合民主而言更具说服力.然而,协商民主并非万能的民主形式,它有着一定的适用范围,一旦超越限度则无法达成共识,但经过充分协商之后再来聚合个人偏好,将使公共决策更符合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政府特殊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高志宏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83-193
在社会转型期,存在公共利益泛化和弱化两种错误倾向.以公共利益为视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立法大致经历了公共利益统合一元立法、利益多元化立法、公共利益独立化立法三个阶段,立法本位实现了从国家利益到个人利益再到公共利益的转变.科学公共利益观应当是一种和谐包容利益观,要求客观看待社会利益多元化,科学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要充分肯定个人利益之合理诉求,也不能无限夸大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保护公共利益是我国未来立法的重要导向之一,为此要厘清公共利益内涵外延、规范公共利益立法表述,创新公共利益立法模式,尤其是要通过类型化立法方法和民主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明确行政实现公共利益的比例原则,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议会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有序的事务,是一种整合多元利益并使之合法化的活动过程。议会代议功能的实现须以议会程序作为保障。通过完善议会程序来回应协商民主的挑战,是当今议会制度面临的主要课题。从协商民主和正当程序的角度来观察议会程序,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革命。为更充分地展示议会程序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功能,有必要专门对议事程序中的提议与筛选、对立与对话、表决与结果等构成要素,加以重新审视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6.
代议制民主的决策合法性危机引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反思。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公民平等而直接参与的诉求、决策程序正当性的制度设计、公共理性的运用和对共识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从价值和程序两方面来努力重建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关于决策合法性构建的这些努力同样也遭到了当代现实主义、社会选择理论和差异民主理论的批判,它们抓住协商民主理论中的内在差异与共识、合法性与合理性两对矛盾对其决策合法性的构建功能质疑。虽然协商民主理论的决策合法性构建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但与代议制民主的决策模式相比较,协商民主理论无论从程序上还是从价值上,都为决策合法性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决原则的现代民主和治理形式,是以公共利益为价值诉求,通过理性平等地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政府决策与政党执政以合法性的过程。为此,要将涉及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辩论机制有效纳入协商民主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体制和机制,实现由政策性协商向制度性协商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的解释困境及其突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连泰 《文史哲》2006,(2):160-166
“公共利益”的实体解释理论无法界定“不特定多数”这个概念,对“利益”的内涵也无法形成共识。“公共利益”的程序解释理论将公共利益的解释问题转化为“谁来决定公共利益”的问题,实质上将公共利益的解释问题虚化了。可能的突围方案是对公共利益的反向解释,即通过逐步清理公共利益的边界,将公共利益的“假冒形态”逐出公共利益的范围,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公共利益判断中走过多的弯路。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实践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渊源.历代政治发展中形成的“和合”“民本”“议事”“大一统”文化思想,与当代协商民主的内涵要素具有高度契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色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特色结合起来,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形成了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格局.新时代,要立足历史经验与现实国情,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在制度建设中融入文化要素和价值,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科学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西方传统价值观,乃西方文化之核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支配着西方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了解西方文化诸方面的一把钥匙,是西方文化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渊源、演变和价值取向作如下浅析。一、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涵义不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的意思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①从这个解释看,个人主义被定性为“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共利益的多元化发展和网络媒体作用的凸显,一种典型的社会心态——"公共焦虑"折射出我国公共政策公信力正面临着严重挑战,也反映出社会公众对公共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和透明的强烈期盼。研究发现,以公众参与和程序正义为核心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公共政策公信力的提升存在价值契合,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理论和决策方式,对公众政策参与途径的探索和政策公信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然法、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哲学先后沿人文主义的道德脉络,对财产权的正当性有过不同的解释。从道德理念分析,个人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元价值,界定个人财产所有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共利益更需尊重和体现个人利益。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财产权在制度建构时,尤其不能忽略人类基本的理性和道德。  相似文献   

13.
公共利益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仅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邦的“共同利益”即“共同善”.在理性启蒙时代,人们相信理性有能力设计一种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协调的政治社会结构,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社会构建原则.但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秩序是在个人不考虑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无意而自然形成的.及至当代,公共利益观念呈现价值纷乱的多重景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公共利益只有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新出台的《物权法》在第二篇所有权中规定了我国的征收征用制度,这意味着本是公法中的核心概念的"公共利益"已引入到了作为私法的《物权法》之中。然而,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在缺乏中央立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做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对"公共利益需要"的滥用,在出现征收、征用权与私有财产权的冲突时,亦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时无明确的法律可依。因此,应从学理上对行政征收征用做涵义上的解读,强调厘清"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内涵,并对"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公共利益设置的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诠释和探讨,以解决我国征收征用制度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术》2007,(3)
房屋拆迁涉及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模糊,导致政府无法准确地把握公共利益。准确界定公益拆迁,对于城市房屋拆迁予以程序性制约,是解决公权力侵犯私权利的关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共利益的滥用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军 《学术研究》2007,(10):59-63
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价值基础,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法律标准。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判断、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如何界定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协商民主产生争论和分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不一致。协商民主理论试图调和协商与民主两个内在矛盾的理念,事实上,在“协商”与“民主”之间,存在着至少四种不同的政治形态:一是既不协商,也不民主;二是协商,而不民主;三是民主,而不协商;四是既协商,又民主。协商民主理念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是一种规范性的价值理想,它为审视和批判现实民主运行的缺陷提供一个可靠的价值基点。  相似文献   

18.
行政协商制度作为"和谐行政法律秩序"建构的基础模式之一,是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变革,在体现协商民主理念的同时,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吸纳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论证规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旨在证成将行政协商制度引入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等行政程序中的合理性,由此建立起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理性交往的桥梁,实现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如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自由主义的民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现在仍然是“正统”的民主模式。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民主下的政治是“为了私人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的行为”。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反思,以讨论作为主要手段.对自由主义民主进行补充和修正。将公民社会和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有活力的协商政治以推动民主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现实中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无论是作为民主形式、公共决策的协商民主,还是公共治理的协商民主,都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多维价值。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使中西方协商民主具有不同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两者在历史背景、政党基础、文化基因和实践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性和优越性,是我国的基本民主形式之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关键路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