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利金的短篇小说《家》为研究对象,从修辞学角度,选取词汇、语法、辞格以及语层等多个修辞层面,探讨利金独特语言风格的表现手段,从而体会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和作品中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韩素素 《现代妇女》2014,(1):174-175
在汉语众多的修辞格中,前人在总结中不难发现其存在规律性的机制,这是汉语修辞格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微型小说选刊》这一大众化文学读物来窥探其中体现的汉语修辞格发展的机制,并结合文本特点来简述其中某些修辞格的运用在小说艺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崔冰 《现代交际》2012,(5):43-44
《孟子》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代作之作,其中含有大量同义词,这些同义词有着丰富的修辞效果,研究他们对窥探《孟子》的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说《蝇王》是世界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1911-1994)的传世名作,威廉·戈尔丁曾获得1 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他的小说富含寓意,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蝇王》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于1 954年问世,探讨了人类天生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的斗争问题,认为文明的约束一旦放松,人类的原始本能就会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5.
《家语》的序言,包括孔安国后序、王肃序和带有孔衍奏言的序文。这些序文详细介绍了《家语》的成书及流传情况,是我们认识《家语》的重要材料。仔细分析这些序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家语》的材料来源、成书时间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九个寡妇》[1]是严歌苓创作由理性转向形象的很重要的一部作品。本文就小说词语方面的修辞,从词语的转类、词语的降用、词语的仿用、词语的析用、词语的讳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风景》不仅是方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奠基之作。这篇小说从亡灵的视角,勾勒了一幅河南棚户子一家贫苦人生活的风景。本文将在前人对这部作品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贫瘠、亲情的淡漠、心灵的变异和人性的扭曲以及看客的的叙述视角四个方面论述一下《风景》中的家。  相似文献   

8.
《幽灵公主》是宫崎骏非常成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来表现了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和矛盾。影片成功塑造了幽灵公主珊、幻姬大人、飞鸟及自然诸神等形象,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与自然两难的现实。作品中音乐、画面、色彩的高效运用也使得作品更加打动人心、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小说《耶路撒冷》在结构设置上用力颇多、构思严谨,展现出当代长篇小说作家应有的水平。其外在放射状结构下隐藏了间的小说结构艺术精巧、严密,给予其丰富深刻的内容以足够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画中情思》与《家》这两部写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都讲述了社会上层子女间的爱情故事.文章通过梳理两部作品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分析女主人公形象的性格特点来着重探析在那个新旧文化猛烈碰撞的年代两位女主人公吉拉娣和梅表姐爱情悲剧命运的原因,同时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女性的精神面貌,从而让女性意识到自我思想解放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修辞是对语言的创新使用,可以说,生活无处不修辞。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交际中,通过修辞的突破常规,可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修辞的创新使用是对语言常规结构的突破,也就是修辞的解构性。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的语言为例,分析其中体现的修辞的解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与赞美诗》是由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所作,类属于短篇小说,欧亨利运用极为幽默的手法书写了《警察与赞美诗》,无论是小说的题目、语言、情节还是结尾都可以看出,此作品具有浓厚的艺术特色与气息.小说不单单对当时美国在司法制度创建时期的黑暗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深刻的讽刺,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现实社会的伤心、难过与失望,是一...  相似文献   

14.
15.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在我国也不乏读者。在这部作者的代表作中,海明威用真实洗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位打不垮的硬汉形象,小说意味深长,引发了中外广大读者的持久关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是著名的农民作家,他擅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创作,其中有大量的民间口语,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他的语言质朴,生动丰富,让他的作品极具特色。本文就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西先生的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同样的故事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发生了偌大的变化。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小说、电影、电视剧的比较分析得出电子媒介与纸质媒介受众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家》以五四运动之后为创作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细致的描写,为我们提交了一份控诉封建专制制度的血泪书。在小说中,鸣凤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她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和压制,但她不愿沦为命运的傀儡,最终在湖水中结束了自己为人控制的一生;大家闺秀瑞钰出生于世家,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因其父亲迷信所谓的血光之灾将其赶出家门,身怀六甲的瑞钰最终难产而死;大户千金梅芬青年寡居,在孤独与悲哀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封建体制下的女性是悲哀的,她们没有自身人格,她们永远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家》正是把握了这一时期女性悲惨的命运,为我们展现了特定时期女性的凄惨,这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的新华增刊专栏以其独特的形式在华北根据地轰轰烈烈开展文艺工作,不仅有效的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联系和团结了广大群众,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为我党有效开展抗战工作作出了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以托马斯·哈代的同名作品为素材改编而成,厚实地利用电视剧自身的优势,叙述了苔丝悲惨的一生。该剧对叙述空间精妙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叙事效果,使观众深切地理解了该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运用电视叙事学相关理论,对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的叙述空间进行探讨,以分析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