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一轮发展要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按照“四个面向”“四个新”“四个第一”的工作要求,以“筑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战略思维,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基础培育、创新条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和创新体系能力形成,加快构筑新阶段上海创新发展的战略优势,加快实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全面升级,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2.
梁兵 《职业》2023,(1):13-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强劲号角.  相似文献   

3.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坚持“六个结合”:即体制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区域特色与国际标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导向的创新相结合;建设“四个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相结合;现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与发展新兴产业相结合;坚持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区域协同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如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农学专业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学专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生科技创新型社团、学习成绩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因素与培养农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的关系,希望能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学专业人才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马建章 《城市》2010,(7):48-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技术革命和创新驱动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和国内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首要抉择。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借助京津科技优势促进河北省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萍干 《职业》2012,(11):54-55
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推进创新型人才建设和提高科技综合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向科技创新的重要转向对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登辉 《职业》2023,(7):6-9
<正>二十大精神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这为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吹响了号角。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新形势下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所在.上海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积极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打造富有韧性的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周海源 《科学发展》2016,(12):15-20
制定《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既是搭建科技创新中心法律框架的必要,也是完善科技创新法规体系的需要.《条例》在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上与《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有诸多不同,不会造成立法的重复.《条例》需要明确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划定科技创新的区域布局,设定平台建设、科技市场体系建设和创新环境建设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科技创新的基本历程和基本成就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广州在科技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根据广州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广州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组织结构,从实施国际人才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优势转化机制、建设知识产权枢纽、完善创新驱动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创新中心是指科技创新资源密集、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文化发达、创新氛围浓郁、科技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科技发展潜力和人文自然环境、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区域,是全球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产生中心之一。上海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稳居全国各地区前列,具备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先天优势。上海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必须在城市总体发展格局中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功能,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文化强市战略,全力以赴抓好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使科技创新功能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和关键,着力增强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具有雄厚竞争力、强大辐射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创新资源配置中枢、国际创新知识生产源地、世界创新经济战略高地和国际科技创新竞合平台。  相似文献   

12.
王立岩 《城市》2019,(1):3-12
我国当前正处于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重要阶段,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成员,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笔者构建了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协调指数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天津2005年~2013年的协调指数为中度协调,2014年以来为高度协调,2016年的协调指数为0.9012,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笔者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徐珺 《科学发展》2013,(6):82-89
近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两头冷的现象。究其原因,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体来看,上海虽已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但科技服务能力的疲软仍是阻碍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的短板。上海应逐步调整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将科技服务业列入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产业来培育,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业市场化运作环境,有效激发其活力,从而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良泉 《职业时空》2008,4(4):27-28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特别应当充分估计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并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石。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审时度势地顺应当今时代特征和着眼我国发展全局做出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要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学成 《职业时空》2008,4(3):106-106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国家顺应时代潮流,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创新型国家建设涉及思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但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担负着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必须不断推进地方高校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基础科学研究发展保障产业链安全,以产业链安全保障经济安全,这是上海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战略使命.上海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全新阶段,要以全新的理念加快原创研发和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基础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就是发展高科技创新经济活动的新的组织实践方式和组织生态,甚至包括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要对原创科研规律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只有开展一定的原创科研规律研究,才能不断完善原创型科技研发体制.  相似文献   

18.
李菲云 《城市》2016,(1):40-43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也是上海自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笔者从创新动力、 创新能力及创新转化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瓶颈, 并对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代老年》2007,(1):9-9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20.
张智 《城市》2006,(4):38-40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月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科技创新的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过程中,城市建设科技的发展,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