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老庄看来,人的生命以“道”为根源,由“道”到“气”演化出人生命的自然之性,而现实中人又承受着社会的樊笼、难名的孤独、外在的诱惑、死亡的阴影等诸多痛苦,所以人们要贵生、顺生、柔弱不争、少私寡欲、逍遥无待来养护生命,故老庄关于人之生命的终极关怀,在今天社会显得尤为珍贵。  相似文献   

2.
老子之‘道”在可见有形世界之先和之外,是天地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庄子以其相对主义之诡辩,消解了老子“道”与物的界限,从而使天地万物与道有相同的规定,道乃天地万物的本质和总括。但在先秦道家中,还是庄子仍以玄理阐释“道”,庄子乃老子道论的继承者和光大者。  相似文献   

3.
老庄论辨     
老庄以道为哲学根基。老子是道本原论者,道在物外,庄子之道兼具本原、本体双重意蕴,道在物之内外;老庄的认识对象是道,老子“虚”、“静”倾向于向外认知,庄子“心斋”倾向于向内认知;老子哲学主体是圣人,以治世、治外救世,庄子哲学主体是神人、真人、圣人等,以治己、治内救世  相似文献   

4.
老子和庄子在道论的许多方面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学术归止即社会和政治观念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其原因在于不同的实践主张引申自道论的不同层次。老子在哲学本体论上虽然有形而上学的道论成就,但是在政治观和社会观上,很大程度引申于较低的“有无相生”的层次,庄子的社会人生追求则是要求与“大象无形”的绝对概念相一致,由此形成了二人学术归止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道"作为先秦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集中表征了道家哲学的特有品质,它内在地具有抽象与具体、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性,即道不仅具有先天地生、独立自存、生发万有、周流万物、恒常不变的形而上本性,而且也是以道观物、以道论世、以道塑人地理解和把握人及天下万有的本根和依据,尤其对人的生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与西方哲学的"存在"具有形而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立足一般价值论的视角,从价值观的内在结构出发,对老子、庄子价值观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和剖析。老庄道家价值观可扼要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人道合一"的价值主体意识;"道法自然"、以"道"为本位价值;"齐善恶"等相对主义价值标准;"绝圣弃智"、"无为而治"的价值行为取向;"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价值实践方略;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素朴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先秦道家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揭露人类文明的局限性,其语言哲学思想主要是从语言与政治效果的关系方面论证语言的局限性。老子提示了语言把握存在的局限性,但他没有完全否定言,而是提出了"善言"的思想,并据此得出"行不言之教"的救治社会的策略。庄子从言意观、名实观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语言哲学思想,并以"三言"说化解老子哲学中言与道的紧张关系。庄子及其后学对于语言意义的认识,完全转向了言说主体上面,消解了语言达意的社会性及其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先秦道家学派老庄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运动变化的比较分析入手,论述了“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涵义上的相通之处,阐明了“道”与赫拉克利特的“火”、“逻各斯”所具有的朴素的辩证法含义。并对道家学说以道路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模式与古希腊哲学以语言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模式作了对比性描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学术史上,道家老庄最早建立了以“道”为核心和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老庄在哲学问题的阐释中又触及到了关的本质、关感、关的创造等多方面问题。他们以“道”为哲学基础,以“道法自然”为依据,由此及彼,推物及人,围绕自然、社会、人类活动三大方面阐述了他们的关学思想。老庄的关学思想是其哲学之道的延伸,蕴藏在哲学体系中,以互为联系、互为交织的形态呈现,但具有着潜在的逻辑体系性。老庄关学思想潜在体系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关、感受关、创造关及中国现代关学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莉 《东方论坛》2005,(2):68-71,76
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诗人哲学家之一,他与古代中国另一位诗人哲学家庄子虽然时隔两千多年,地距两万多里,但其在反主客二分认识论基础上建立的本体论艺术观,却与后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真理--"存在"与"道"、艺术--"无蔽"与"素朴"、自由--"诗意地安居"与"逍遥游"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分析,以期在二者之间同中寻异、异中求同,实现中西文论的某种对话.  相似文献   

12.
“旁礴万物以为一”是《庄子》道论的重要理念。旁礴指的是广泛覆盖、兼容并包,它的这种含义从文字构形上可以找到根据,在《庄子》书中一以贯之,并在先秦两汉及后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旁礴万物以为一”,指的是包容万物,万物一体。《庄子》一书在表现这种理念时,塑造了藐姑射神人、北海若和大公调三个崇高形象,创造出广远、至德、死亡三种雄奇、瑰怪的艺术境界和场面,凸显了这一理念的理性因素和审美意蕴,从而也使哲学理念文学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13.
庄子认为,女性伦理美应该体现"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表现为一种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对于女性的外表,庄子主张"大朴不雕";对于女性的心灵和人格,庄子主张去"迹"返"真". 虽然庄子以"全德全形"为女性伦理美的最高境界,但在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庄子认为女性的内在美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论艺术标准     
艺术在本质上是人类情感的普遍传达。据此可以逻辑地推定艺术的绝对标准每个个体的任何独特情感(确证感),都通过不可重复的对象形象(形式感),而为每个其他个体所同感(同情感)。在现实的艺术判断中,它可以表述为这样一个相对标准个体罕见的情感(个别),通过尽量不重复的对象形象(特殊),而为尽可能多的人所同感(普遍)。接近于全面满足艺术相对标准的是典型。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类艺术史,就是不断通过塑造艺术典型来实现艺术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体现诗人的风格.在现存的122首陶诗中,写到鸟的多达38首,可见鸟是陶渊明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陶诗中的鸟意象,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比兴手法,同时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陶诗中的鸟意象生成独具个性;分发挥了传情达意的媒介作用;到了物我浑融的境界;言表现冲淡自然.  相似文献   

16.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同时也体现在艺术接受活动中。无论从艺术接受的本质、特征上看,还是在艺 术接受的活动过程中,都始终离不开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存在于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7.
王焱 《东方论坛》2010,(1):55-59,69
庄子的审美体验即得道体验。庄子之道即"万物本根",具有创生性、同一性、本初性等特点。道的本初性意味着,得道即回归人的本性。道的同一性意味着,得道即恢复自我与世界的原初亲密关联。庄子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的人生在世的原初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8.
常德丝弦植根于湖湘文化沃土之中 ,是中国民族民间曲艺音乐艺术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它上承唐代变文 ,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 ;它以灵活、快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展示时代风采 ,为推动历史进步 ,提升人们的欣赏水平 ,特别是为传承中华优秀艺术传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