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洪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7-79
孙中山作为20世纪中国的爱国巨匠,不仅有系统的革命思想,也有相当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形成了自己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2.
郭溪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0-60,65
孙中山"训政"思想既有时代的必要性,也有历史的局限性.训政强调在缺乏民主传统的落后国家采取渐进的民主步骤,重视教育指导的作用,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训政的理论基础是英雄史观,把民主当作是政府和政党给予人民的恩赐,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王列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24(2):112-116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在全面疏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试图融合中西道德教育思想以重构中华民族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塑造新的民族性格的结果;认为传统化的中庸思想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章还具体分析了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中西化观,认为他对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解释既体现了他的中西化观,也体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孙中山博大精深的思想建树中,关于西部开发与建设的内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业计划>中更着力对我国的西部建设进行了开拓性的思考和探索,成为我国西部建设的重要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5.
吴国舫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是国际国内矛盾冲突和孙中山本人文化素养相结合的产物 ,是为解决本国政治权威危机 ,创建驾驭欧美之上的新型良善政制而创造出来的。该学理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与基石 ,其基本内涵包括 :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万能、以权驭能和九权平衡四项原则 ,全方位体现了中西政治文化共同尊崇的宪法基本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6.
7.
8.
李志芳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1):120-121
爱国救亡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同时也是无数爱国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给中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何星亮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2):12-17
孙中山的“互助”思想形成于20世纪初,是孙中山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述孙中山“互助”思想的基本内涵及“互助”思想的渊源的基础上,就弘扬“互助”精神,正确处理“互助”与“竞争”的关系,建设公正的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继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3):33-34
在当前的社会转轨时期,稍加留意便可看到,文、史、哲学者似有失落之感。经济学则不然,可谓一枝独秀,令人羡慕。但在这支雄壮的交响乐中,也有些不和谐之音;在这表面繁荣的背后,似也潜藏着一种恼人的浮躁。本文对这一现象及其成因作些分析。一粗略地概括一下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浮躁”现象,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频繁的热点转移,短暂的理论周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某种不正常现象,具体来说就是,赶热闹的风气太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某个热点问题一旦形成,过多的人便集中在热点上;而当热点问题一转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孙中山先生针对近代中国农业凋敝、农村落后和农民艰辛的现实,提出了教育兴农、科技兴农、发展农村的市场经济以及让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发挥政府的作用等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对今天谨慎处理“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兆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29-232
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形成有三个阶段。辛亥革命以前,主要表现的是教育改良思想,积极推行学校教育,提出只有通过“兴学养才”,将西方先进文明吸纳、融变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才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辛亥革命期间,倡导教育为革命服务的宗旨,认为“教育是宣传”,要通过教育宣传革命、培养革命人才,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在彻底破除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国民教育;建立民国以后,提出了一系列对教育的建设构想,重用蔡元培制定民国新学制,进行现代化教育改革。从孙中山教育思想体系来说,这一时期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全民教育、人才教育、军事教育和科学教育等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鄢木秀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6):849-852
孙中山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民生切实之图”,他把农业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毕生都在积极探索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系统的科技兴农思想。尽管他的科技兴农思想中有不合理的因素,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无法贯彻实施,但他的科技兴农思想对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是孙中山全部学说和革命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一生奋斗的精神动力;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紧密联系的,他的民族主义中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是谋求中华民族自由独立和国内各民族平等的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具有民族性和人民性、世界性和时代感以及现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兴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23-29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始终以实现和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为己任,因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其中含有统一的趋势、性质、内涵、方式与方法等丰富内容;他为结束祖国分裂的局面,审时度势地几次进行北伐讨贼与开展和平斗争,以期再造真正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进而建设富强的新国家。他统一祖国的思想与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其一生爱国拯民和振兴中华这一伟大革命事业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本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1):90-95
文章主要从女子要在社会生活、教育、政治、经济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及女子要在国家建设等方面承担与男子平等的责任和义务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男女平权思想及其伟大实践,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为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男女的真正平等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本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490-493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为了团结亚洲被压迫民族,建立反帝革命战线,深入亚洲各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不仅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亚洲国家相继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联合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反对压迫的战争理论。 相似文献
20.
魏春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3):135-13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批判继承了中国科举考试遗产,科学取舍西方资本主义公务员考试的观念和方法,主张考试权独立,所有官员包括公职候选人都应考试,从而创立了独特的文官考试学说。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