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构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论框架。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放在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进行人格教育;把立足点放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养成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全社会各个方面整体协同实施教育,进行协同教育;把切入点放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亲身体验和教育互动上,进行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与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自然延伸,也是现代慈善发展对慈善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回归真实的、客观存在的生活世界,回归人们生活其中的赋予生活以价值和意义的生活世界,以及使人们建立精神储备和实践养成的未来生活世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回归生活世界的慈善教育首先要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来实现,还可以采用“移情”的启发式教育、互动式的参与等方式。面对孩子的慈善文化反哺,家长应该积极回应。把慈善教育纳入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慈善自觉,需要慈善组织的积极作为,以及全社会关心支持慈善教育的合力。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同辈群体的影响开始凸显。对慈善捐赠的研究发现,同辈群体不但影响人们是否捐赠,而且影响到捐赠额的大小。慈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需要合理利用同辈群体对人的影响,通过同辈群体的相互激励促进慈善教育。这种激励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发挥好同辈群体在慈善教育中的激励作用,学校、家长和社会必须对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3.
法律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等学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回归生活世界。高等学校法律回归生活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回归生活原理与法治的生活立场原理。其回归生活的路径包括:教学时间的生活回归、教育内容的生活回归与教育基点的生活回归。  相似文献   

4.
法律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等学校法律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回归生活世界.高等学校法律回归生活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回归生活原理与法治的生活立场原理.其回归生活的路径包括:教学时间的生活回归、教育内容的生活回归与教育基点的生活回归.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命题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是教育向生命的回归 ,其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命、生存与生活是人存在与发展水平的三个层次,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展现了教育使人成为“全人”的整个过程。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为内容构成的“三生教育”,以人存在的多维性来构建带有系统意义的教育理念,是提升人的主体性并以人为中介的教育行为,它为回归本真的教育价值,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找到了“出场”,即通过提升受教育者价值创造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受教育者对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提升受教育者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能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关心人的成长、发展与人生福祉的人文学科,就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去关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人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对生命本体的关注,有利于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不仅要有信念层面的坚守,也要有生活层面的引导,还要有生活实践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研究的兴起为隐性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为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隐性教育的"隐"表现为教育者传递信息方式上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无意识性和教育结果的隐蔽性.从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出发,结合隐性教育的"隐"之特征,可以看出,回归生活世界,是深化隐性教育研究的一种可能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谌安荣 《云梦学刊》2006,27(4):116-118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理论核心是内涵丰富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来源于传统儒学的认识论、墨家学说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通过对这三方面理论的兼采并收和批判继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生命力强盛的生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教育多注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政治目标,却忽视了对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致使青少年在生活方式上出现了种种令人忧虑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的内涵及意义,以期引起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生活方式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政策,明确了教育公平的含义,从各视角分别分析了入学、从教选择、农村与城市教育、东部与西部教育、权义等政策有望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可能引发的新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的大学教育中,德育与美育举足并重,两者密不可分,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德育与美育的关系,阐述美育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德育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联系 ,但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这两个教育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借鉴 ,相互促进 ,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分别从大德育观和心理教育领域出发 ,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一个组成部分 ;研究教育对象的角度、判断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方法、施教关系都在自己的体系内实施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适应社会 ,发挥潜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给大学生提供全面教育,并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哲学教育从其独特的角度和全方位的视野以及独有的审视世界及其状态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发挥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与教育民主化——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与教育民主思想@李大中$自贡市第十中学校~~~~ ~~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素质教育必须从二者的辩证统一出发,双管齐下,尤 应从人文教育入手,才能给科学教育以巨大的精神支撑,并提供动力、方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受基础教育权利与受高等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其中。受基础教育的不平等表现为受基础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与过程不平等;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表现为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变化不均衡、高考入学机会指数不平衡、异地高考的阻力重重等。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推进受基础教育权的平等,另一方面要调整高校布局,推进受高等教育权的平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要突出职业素质的培育。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程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确立,素质教育必将带来高职院校教育思想上深刻的变革,进而从宏观上影响到我国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关爱自然生命之存在,提升精神生命之意义,培育社会生命之和谐是高校教育的价值诉求。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与无知,彰显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空白。所以,高校必须在反思中承担起对生命的价值关照。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产业化不能等同于教育商业化和教育企业化 ,它不仅不会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反而在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