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母亲的脸面     
正母亲老了,而作为孩子的我,是她在这个世界最后的体面和后盾。怕给我丢脸同事打电话要过来,母亲瞧瞧外面的天色说:"房间里闷,我出去走走吧!"几次带她参加同事婚礼,一出门母亲就肚子痛,回来时,她正抱着手机在刷《楚乔传》。暑假里去看房,她临出门拿起零钱嘟囔:"要不我不去了吧?你去,我在家给你做饭。"母亲总是这样,很怕给我丢脸。我理解她,做了一辈子农民,皮肤黝黑,衣着简单,在这座陌生光鲜的城市,她会感觉到手足无  相似文献   

2.
我买了一条苏牧犬花了三千块钱,打电话告诉母亲,她气急败坏地吼我:“你这孩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节约,三千块钱买条狗,你还好意思说?”母亲一个月退休工资才两千,她肯定理解不了我买狗是想排遣寂寞,便不再跟她解释.  相似文献   

3.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在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  相似文献   

4.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名牙科医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是,我几  相似文献   

5.
刘仪 《伴侣(A版)》2011,(10):42-43
正一我打电话对母亲说,我要结婚了。母亲在电话那端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问,男孩叫什么名字呀?我说叫Rick,一个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执教的美国人。我解释了半天,母亲才明白Rick是个人名,她幽幽地说道,孩子,你出什么风头?好好的中国人不嫁,干嘛和一个外国人结婚?咱祖祖辈辈都没做过这么"出格"的  相似文献   

6.
六年间     
父亲在外做生意,从我懂事起,我们就聚少离多,只有节日才见上一次。尽管这样我觉得自己是爱父亲的,从小到大我都没顶撞过他,每年都记得祝贺他的生日。我开始工作那年,父母亲搬到广东定居。此后我每年只能见上父亲一两次。当然,每个周末我都会给他们打电话。可跟我聊的几乎总是母亲,偶尔父亲接到我电话,我们的通话也总是那几句。一般是我问,爸,吃饭了?父亲答,吃过了,你呢?也吃了!即使没吃,我也不想他担心。  相似文献   

7.
张金刚 《老年人》2014,(5):25-25
正不知不觉间,我突然发现母亲变了,特别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她的变化之大,让我吃惊。我在城里工作,以前母亲跟我打电话,讲的都是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现在跟我讲的却是人要多吃五谷杂粮,少吃大鱼大肉;不要久坐,要常运动;注意调整心态,生气怒火伤肝……都是养生知识,保健大夫似的。一次打电话又跟我唠叨些这个,我调笑她快成养生专家啦。母亲说她天天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跟专家学的。确实,专家的话就是不一样,一向节俭  相似文献   

8.
现在看来,我似乎总是刻意地想和母亲保持某种距离,也许这距离最早来源于她的某种忽视。我不会责怪她。母索的一生很苦,总有一天我要记录下她这辛苦的一生,作为对她和父亲的一种记忆。想到父亲的时候,我总担心他至今仍是一个游魂。  相似文献   

9.
认识艾叶是10年前。她是景德镇人。我们偶尔一起吃饭,记得那时,艾叶最常说的是,其实我需要的真的不多。她在广州已呆了近十年,在外企干到了主管级,该有的也有了,可是她好像总也不快乐。她曾推荐我看陈丹青的书《退步集》,现在都在谈进步观,谈日新月异,每天要变,变,变,紧跟潮流,加速前行,好像只有这样才叫进步。对于大家都去追随的事,你是否要打一个问号?她欣赏那些急流勇退的人,  相似文献   

10.
做好伴侣     
<正>婆婆每晚11点总打电话婆婆单身20多年,老公是她的独子。她每晚11点必会给老公打电话,可常常会打搅我们休息。我们曾尝试在晚上8点主动给婆婆打电话,但到了11点,婆婆又会打给我们。我让老公想办法搞定这事,可他迟迟不和婆婆谈,我们为此大吵了几次,我该怎么办?这个事情有那么严重吗?11点打电话是稍微有点晚,但他们会说很久吗?我想大多也不过几句日常问候、关心身体的话。  相似文献   

11.
给母亲捶背     
刘燕玲 《老年世界》2008,(20):20-20
母亲执意要搬一个小凳子坐在我前面,好让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一边看我喜欢的电视剧一边顺便给她捶背。这是我第一次给母亲捶背。记忆里,母亲一直都是那么能干那么健康,为家庭为生活如不停旋转的陀螺一样忙忙碌碌,好像就不会生病。她像天下所有贤惠慈祥的母亲一样,只知道为儿女不停地付出,却从不要求点滴回报。我作为母亲的女儿,一直都是那么怡然自得享受着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却从没想过我该尽的责任和义务,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2.
为母亲梳头     
母亲耗尽了她的黑发与青春,我们何时能自觉、简单地报答她?哪怕只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时,有一天,我偶然听到她对别人说:我现在最怕、也最难的事是梳头,两只手好像有千斤重,举不上头,每梳一回,都是疼痛难忍、满头大汗……可我每次去看母亲,见她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哲学     
中午,一位作家打电话约我下午5时到他下榻的宾馆见面,并告诉了房号。我将房号写在写字台供留言用的纸上。上班时忘了带,临到宾馆,怎么也想不起来,无奈,只好打电话到家里问。接电话的是母亲,家里只有她一人。我要她将写字台上写的房号告诉我。她说她不认识,只认得数字中间是一个圆。原来,房号是"307"。这便是我母亲,一字不识的母亲。母亲其实是很聪明的,她未上一天学,居然认识布票、粮票、人民币,认识花牌上的"孔、乙、己"、"化、三、千"。若论算,往往笔算、珠算胜不过她的心算。据说,小时候,外公请私塾先生教舅舅学珠算,舅舅未学会,在屋外薅草的母亲早已将  相似文献   

14.
手机     
年迈的母亲住在偏远的乡下。我每次往家里打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母亲不在家。我想给母亲买部手机,只要她学会了发短信,我们母女就可以经常保持联系,也能让在外做生意的父亲给母亲报平安了。那天,我真的买了一部三星牌手机带回家。母亲接过手机满心欢喜,仔细端详了一番,就认真地问“:这洋玩意儿咋用呀?”我说“:好学得很,一学就会。”母亲有高小文化,脑子好使,在我印象中是学什么像什么。比如,她年轻时学裁缝,三个月就出师,做的衣服还像模像样。果然,母亲拿过手机的说明书看了看,再由我稍稍指点,她就掌握了基本操作。我又告诉她手机有短信功…  相似文献   

15.
天气预报     
傍晚给家里打电话,母亲接的:天儿冷了,上班的时候多带件衣裳,小心别感冒了;你弟弟有棉衣没有,我见他落在家里一件,他买过被子了没有?母亲的话就像是一束太阳光,暖暖的,从脊背的脉络开始,暖着心,暖着胃,暖着千百年来的血浓于水的情。母亲对天气预报有种天生的敏感。小时候,记忆中母亲对天气预报总是很上心,天气预报她几乎一天不落,她根据天气安排一天的事情。天儿响晴的时候,母亲  相似文献   

16.
如果生活是完美的,那么,妈妈会是女儿温暖的摇篮,女儿会是妈妈贴心的棉袄。这样的幸福将在一代代母女关系中延续下去。但生活处处有缺憾。相爱却又冲突,似乎更能体现真实的母女关系。甚至,"冲突"的感受比"爱"更加影响女儿的生活。很多女儿成年后,依然停止不了与母亲的各种纠缠和矛盾。从"她很少把我抱在怀里",到"她不给我一点儿自由";从"她常常嘲笑我的招风耳",到"她总是对我做的一切感到不满意"。十几年到几十年的相处时间,没有磨损血浓于水的亲情,但也填充了怨恨、不满、对抗和矛盾。我们发现,不美满的母女关系会让连接在母女之间深深的爱,难以释放;恨,却越来越多。她们如同刺猬般,只能远远相望,不能靠近取暖。无论做女儿的多么想摆脱母亲身上的种种问题,却发现越来越多母亲的影子在自己身上显现:说话时尖酸刻薄的语气、脸上嘲讽不屑的神情……最重要的是,抚养孩子的方式。生活好像是一个循环,在即将走完一圈的时候,女儿与母亲这两个圆越来越接近重合。还想让不美满的母女关系重演一遍吗?还想在20年后,听着女儿声声控诉,一如当年的自己吗?如果不想让生活的阴影一代代延续下去,那么,请重新审视女儿和母亲的关系,接纳不完美的她,修复不完美的关系。因为,你不仅是女儿,你也终将成为母亲。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我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相似文献   

18.
<正>母亲问他几点了?他答:"时间好像都不对啊。"母亲说:"不是时间不对,是人不对。"在特护病房里,母亲躺在病床上一动也不动。小时候他哭,母亲再忙都会停下来,要么把他搂起来抱在怀里;要么蹲下来,抹干他的泪水。现在,好像她要撒手不管了。妻子守在特护病房外,等护士吩咐。没湿纸巾了、没有纸尿裤了、没爽身粉了,她随时递上去。妻子要他回家睡会儿,说不然母亲醒来,看他红通通的眼睛又要难过了。  相似文献   

19.
她一提出分手,我就感到我真的完了尊敬的滴扶老师:我叫张小红,一个贵州的男孩,20岁。我一直都在看《爱》刊中"滴扶人生信箱"给读者的回信。现在我与女友分手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痛苦万分!今天,我鼓起勇气写上我的一切,希望您在万忙之中抽出一点空闲,看完我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她。她曾是一个在超市上班的服务员,叫芳芳,长得漂亮。不久,我们开始恋爱了。可过了一阵,她不喜欢我,就到另一个男孩子家里去了。我却老思念她,给她打电话,她关机,我只有等她打手机给我。有一天,我在吃饭,她给我打电话了,说她要回来。我当时连饭都没吃完就去接她,但没接到。后来,我知  相似文献   

20.
1当母亲知道我要带相处七年的男友谢震回家吃饭的消息时,特别高兴,说要给未来的女婿大展厨艺,好好表现一番。在她兴奋之余,我提醒她:妈,到时候你说话注意点,别又把人给吓跑了。母亲自信地拍着胸脯答应我说:别担心,妈有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