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刊和《中国西藏》杂志于9月26日在京联合举行座谈会,邀请在京的部分藏学家、法学家和藏族著名人士,就《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谈话。与会专家学者畅谈了对白皮书发表的感想和认识,一致赞扬这份白皮书对西藏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客观、真实、公正的概括,是正确认识西藏,维护中国对西藏地区主权和了解西藏人权状况的有力武器和极好教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多杰才旦主持了座谈会。下面刊登的是部分发言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2.
郭军宁 《民族研究》2001,(3):104-105
20 0 1年 3月 1 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民族历史研究室共同举办了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 0周年专题学术座谈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等长期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 2 0余人 ,畅谈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西藏 5 0年来各方面建设的成就及经验教训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5 0周年。民族研究所所长、《民族研究》主编郝时远研究员主持会议并说明了举办这次座谈会的必要性。他说 ,1 95 1年 5月 2 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正式签订了《关于…  相似文献   

3.
3月2日,民族画报社、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发表座谈会。 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状况,重申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向全世界昭示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表明了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是一个正确选择。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  相似文献   

4.
梁俊艳 《中国藏学》2015,(2):193-194
2014年12月27日上午,"明清西藏历史研究暨庆祝邓锐龄先生九十华诞座谈会"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和中国藏学杂志社合办。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邓锐龄先生的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发表《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内容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建立和发展;西藏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自治权;西藏人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西藏人民享有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和信仰宗教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该白皮书着重强调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治区是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自治地方,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实行人民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国…  相似文献   

6.
正3月28日是西藏民主改革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段历史,激励当代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砸砺前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于3月27日举办《西藏通史》出版学术研讨会暨"活佛转世"专题片发布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藏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参加《西藏通史》研究编撰工作的共7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7.
高颖 《中国藏学》2013,(1):184-186
第二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会议于2012年12月1日至2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联合举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在京的部分藏学专家学者、中央统战部、西藏和四省藏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60余人参加会议.研讨会期间,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弘扬优良传统,利国利民利教"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课题组还向会议提交了《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试讲本)》《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究文集》(第一辑)等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1999年5月18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座谈会,邀请在京的部分藏学专家、藏族学者、十八军老战士和民主改革的亲历者等,纪念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会代表畅谈了对民主改革的感想和认识。一致赞扬四十年前西藏高原上发生的这场惊天地泣鬼神、举世瞩目的社会大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自己解放自己的民主改革运动。从此,西藏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开辟了康庄大道。专家学者们认为,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其重大意义,已成为藏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座谈会的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 2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白皮书以大量详实、准确的事实和数据,系统介绍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现状,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怍出的共同选择。为此,国家民委、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月28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共西藏昌都地委、《中国西藏》杂志社10月1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隆重举行《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出版座谈会,并藉此纪念昌都解放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管理权也落入代表外国侵略势力的外籍税务司手中,致使海关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缉私权.20世纪20年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趁机收回部分海关主权,整顿加强海关缉私工作,逐步确立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缉私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