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多项支持保护粮食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同时又提出了要强化粮食的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那么粮食支持保护与粮食宏观调控的关系是什么呢?有了粮食支持保护,还要不要宏观调控?有了宏观调控,还要不要粮食支持保护?其实,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粮食流通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后,为了矫正市场的缺陷,需要政府对粮食产业  相似文献   

2.
1994年,气候条件多变,旱涝灾害交替出现,夏粮减产,全年形势如何?本文通过考察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背景和我国粮食生产的周期,分析了1994年和今后几年我国粮食生产波动所处的位置,并根据此周期和数字模型对1994年及今后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产量从1966.6万吨一跃而达到1994年的2523.5万吨,10年中连续创5个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1994年,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1993年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94万吨的基础上,又获得全面丰收,总产量又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并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从表面上看,河北省粮食生产确实形势喜人,但能否持乐观态度?能否可说粮食已经多了?已经过关了?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1979—1984年间,粮食生产曾出现过持续增长的好势头。可是,自1985年起,粮食生产发生波折,至今未见根本转变。于是,粮食问题重新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我国当前粮食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对此应采取什么对策?这不仅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急待解决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985年我国粮食产量减少6.9%,成为建国后的第二大减产年。随后的几年,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1989年粮食总产量超过了1984年,1990年农业生产又有转机,不仅粮食总产量又可望再创历史纪录,而且其它主要农产品也都有所增长。但是,我们不应就此掉以轻心,认为农业生产已经打破徘徊局面,粮食问题已得到解决。倒是应当吸取以前丰收后就放松农业的教训,加强对粮食问题的研究,探讨粮食生产徘徊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长远性和综合性对策,使我国粮食生产能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粮食出现徘徊的事实本身,人们已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但对于造成徘徊原因的认识,却存在明显分歧。粮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本文从农业管理体制着手,从三个方面来剖析我国粮食徘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和收购价格,鼓励粮食经营多元主体依法入市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 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作为异军突起的私营粮商,是如何参与粮食市场流通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到黑龙江省讷河、拜泉、五常、宾县、青冈等县(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往何处去?如何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第二次腾飞,对此,我们面临新的抉择。一以家庭承包为特征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长期落后的农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促成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第一次腾飞。尤其是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几年保持迅速增长的势头。从78年到84年,粮食生产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6%,84年总产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主渠道和逆向操作均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粮食流通垄断时期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要求或评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中,谁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谁在逆向操作?均应引起我们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45年10月16日成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10月16日被选定为世界粮食日,以唤起人们对粮食的重视。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为什么要年年唤起?事实上,越是基本的常识越需要轮番唤起。最早的教训来自春秋时期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政府粮食储备能力显 著增强,区域布局问题值得关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 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当前我国政 府粮食储备主要布局在粮食主产区,而居民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粮食主销区,政府粮食储备 区域布局安排与居民粮食消费区域分布并不契合.这种粮食储备布局安排会造成粮食产区 向销区“倒补贴”、销区“搭便车”现象频发以及时段性集中运输矛盾突出等深刻影响.基于 此,借助宏观调控理论、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博弈理论和流通理论,从完善政府粮食储备宏 观调控机制、建立粮食储备产销区资金保障机制、构建粮食储备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建 立产销区完善的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政府粮食储备区域布局的路径,充分 发挥政府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我国粮食市场高质量 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趋势.作为已经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福建省,其粮食安全问题如何解决?本文旨在强调要在把握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与粮食安全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考虑粮食安全战略,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对此,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还要统一认识。 今后15年乃至若干年,什么问题最大?还是那句老话。吃饭问题最大,我国现在已经有12亿人口,到2000年,每年大约要增加1400万人。按目前的生活标准计算,到本世纪末,每年至少需要粮食4900亿至5000亿公斤。也就是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350亿到450亿公斤,平均每年要增加70~90亿公斤粮食。如果农业不加强,粮食生产不能按时达到既定的指标,势必要影响人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我们颇受启发。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如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粮食税是否是新经济政策的中心内容?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的经济计划是怎样的关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如何完善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的生活中,吃饭是一件大事。人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食物,而粮食是食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吃粮食是粮食的消费过程,这不仅是自然条件造成的,而且是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人口,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和消费力的统一体。人既然是粮食的主要消费者,那么,如何正确认识粮食消费和人口增长的关系呢?谈点肤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93岁末的一场“粮价风波”,引发了广东上上下下对粮食问题的极大关注:在农业走向市场的今天,“米袋子”、“钱袋子”,究竟怎样来充实?在迅速发展的二、三产业的冲击下,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何以为继?  相似文献   

16.
关于粮食问题的若干基本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市场化是粮改的目标,还是粮改的手段 目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将粮食市场化作为改革的最终目的,二是将粮食市场化作为改革的手段。究竟孰是孰非呢?笔者认为,市场化既是改革的手段,也是改革的目的。 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而言,市场化是改革的手段。在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一世上物质千千万,有许多东西是你的,但又不是你的。一财主虽拥有良田千顷粮食万担,可他一天只能吃三餐,你能说那如山的粮食都是他的?不,只有吃进他肚子里的粮食才真正是他的,等他吃完了最后一口,那多余的粮食不过是他替别人暂时储藏着而已。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条件与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持久抗战的基础。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粮食工业发展缓慢。全面抗战爆发后,重庆的粮食工业开始兴盛,碾米业、制粉业、切面业等蓬勃发展,官营与民营同步扩大,重庆的粮食工业因抗战而兴,呈现出明显的发展特点,为支持前线抗战和维护后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粮食流通体制和政策也几经变革和反复。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历时4年,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勿需讳言,新一轮粮改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其绩效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明显,改革的政策效应也在减退;一些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又出现。下一步粮改究竟如何深化和完善?社会各界都在思考。本文试图从当前粮改的问题分析入手,对粮改的政策取向与选择作些探讨。 一、当前粮改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今年,国务院决定提高粮食统销价格,放开工业用粮,果断地对粮食购销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它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减轻国家财政负担,鼓励节约用粮、合理消费以及消除粮食商品流逋过程中的一些混乱现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今后的问题还很多,提高价格可以缓减多种矛盾,但只能是暂时的,现行粮食购销体制没有变,弊端没有消除,产生矛盾的基础依然存在。如果粮食的市价再次上升,怎么办?只能再次提高计划价格,而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