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清华 《老友》2008,(12):38-38
在萍乡市安源区后埠街五里井社区,今年已72岁的徐正华可谓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以嫉恶如仇、铁骨铮铮而遐迩闻名。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原有的信仰和关好的希望,使他一度迷惘。但是经过痛苦的彷徨之后,他终于战胜了自己,走出了迷惘,在他的作品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硬汉子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都无一例外地果断、顽强、临危不惧,满怀与厄运拼搏到底的激情;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精神打不垮的硬汉子,海明威式的英雄都是孤独奋战的硬汉子。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的一生丰富多彩且充满矛盾.如果说海明成本身就是一部自我矛盾的杰作的话,那么这种矛盾既贯穿于他的一生,更渗透于他全部的作品.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几部主要作品人物塑造和写作技巧的分析,向读者展示:海明威小说的内容,源自他自己的生活体验,源自化的思想,源自他的灵魂,源自他身上的一切东西.他是时代的任杰,更是美国文坛的一大检杰。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的文学创作是在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精神资源中成型并得以发展,与之相形的是张承志的创作深深烙上了宗教色彩的印记。“硬汉子”形象的塑造和对伊斯兰神秘主义的演绎即为这种印记的体现。从深层次考察,张承志对宗教的虔诚源自他对人生信念的执着与坚守,这对当下媚俗社会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四年,美国著名作家欧奈斯特·海明威(一八九九——一九六一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授奖的原因是: “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其中特地提到了《老人与海》,足见这篇中篇小说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地位和它的世界性影响。菲力普·扬说过:“在现代世界,凡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知道海明威。”而凡知道  相似文献   

6.
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他们奉行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与时代、与现实紧密配合,作品全都表现出昂扬厚重的战斗风格。七月诗派主张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诗品和人品的一致,他们的作品充满着阳刚之气,表现出生命的力度和抗争的激情。七月诗人的这种硬汉子品格值得我们当代作家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亨利,对战争从热情参与到深恶痛绝,对爱情从逢场作戏到真挚负责,对困难和厄运,艰辛抗争,表现出他是一个“硬汉子”。战争的残酷,爱人的死亡,又使他走上了迷惘和绝望之路,反映了遭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残的“迷惘的一代”所共有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8.
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过程中,敢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方式,受到老同志的欢迎。在思想准备上突出一个“真”字。局党委和各党支部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学习“三个代表”要真正拥护、真正贯彻、真见实效,共  相似文献   

9.
孔子认为,人生处世有四种境界:"学""道""立""权","权"是最高境界。行"权"并非易事,有赖于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关键在力行,志学、适道、立礼是其前提和基础。行"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无所必从,无所必违,"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是行"权"的外在形式,"仁"为原则,"义"为准绳,内守仁,外行义,内外兼修,据时而权,做事合宜恰当,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就日语词汇中三个较难区别的近义副词,通过对析大量的日文原文中的句子,详细说明了每个词的使用范围,以及在同一个句子中三个词或其中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的场合下,在语感上有何微妙区别。  相似文献   

12.
吴之如 《今日南国》2006,(21):61-61
大清朝绵延267年,要找它的些许亮点当然不难。不过,若是将总体审视的时间跨度再加大些,谁也无法否认,这一封建政权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历史痕迹,黑暗多于辉煌,屈辱淹没尊严,抱残守缺胜过开拓进取。它的残暴,它的冥顽,它的愚昧,不但让数以亿计的百姓蒙受无边的苦难,更让“中华崛起”的理想化为长久的破碎之梦。虽然时下的电视屏幕契而不舍喋喋不休地为这具早已朽烂的政治僵尸涂脂抹粉,它也根本成不了历史美人;为它动情地唱起“再活五百年”的颂歌抑或挽歌,它也无法复活。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其进入学术话语体系的过程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作为中国美学学科化的副产品,“美学范畴”与“意象”实现了历史融合,这种融合既具有学理上的合理性,也不乏中西碰撞的偶然性。中国美学的“艺术美学”特征,使意象陷入了人为设定的“美学”与“艺术学”藩篱,这种划分的必要性有待商榷,“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体系”是意象研究的合理策略。意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中蕴含着艺术思维中超时空、超门类艺术的共性质素,因此开展意象创构与生理学、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是进行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现代转化,甚至确定未来美学研究走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启功老先生爱美食,对京味小吃一贯是爱不释“口”,尤其是对北京的招牌——“全聚德”烤鸭更是宠爱有加。启老是和平门“全聚德”的常客,每每“大驾光临”,却独爱“猫”在外面的散座上斟茶品菜,很少选雅间。散在热热闹闹的散座大厅里,人声喧哗,觥筹交错,老先生泰然处之,怡然自乐。启老用餐不张扬不讲排场,却绝非冷冰冰拒人千里之外。菜过五味,总有食客认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的启老,便兴冲冲凑过来索要签名。每逢此时,  相似文献   

15.
从时下流行的几种关于“待字闺中”的“字”的解释入手 ,从文化学和训沽学的角度给“字”一个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旧时江湖上结拜把兄弟,要互相交换一个帖子,上面各书自己的生辰八字,家族谱系,以此作为勾结在一起的凭证,这种帖子又称“兰谱”。王张江姚“四人帮”长期以来拉帮结伙,他们“互相呼应,联成一起,亲如兄弟”(《事情正在起变化》,《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四二四页),自然也是有“兰谱”可查的。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本文认为“我参加打仗,是敌情逼的”(邓友梅《朱彤心》)这类句子,从结构上说,是一种“得”字句,,句尾的“的”用的是个假借字,其本字应当是“得”。它与通常说的“得”字句的极为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得”居于句尾,其后不再出现补语。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这类句称作无补“得”字句。本文用的主要代码:Sn代表主谓短语(小句),Nn代表名词性词语,Vn代表谓词性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20世纪的80年代,炎黄子孙之中,出了这么一种——"反传统的英雄",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描抹得一团漆黑,自诩要给中国文化"大换血",要"使国人脱胎换骨","重建"人的生命本体".其调门最高者,甚至扬言:"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说我叛国,我就叛国! 我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不孝子孙,且以此为荣."①如此"文化精英"的作为,不仅前无古人,大概也后无来者;即使有,恐怕也是无以复加的了.纵观历史,不可多得,实应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9.
旧时江南有句谚语:“不痴不聋,难作阿家翁”。意思是说,当家的老先生,要想把全家人拢在一块,平安度日,就得装痴装聋,换言之就是要装糊涂。倘若家里事无巨细,丁是丁,卯是卯,都要讲“认真”二字,就有可能招来诸多麻烦,弄得家无宁日。这句谚语已是老掉牙的旧话,然而至今还有其朴素的道理在。现如今在家里熬到“阿家翁”或“阿家婆”地位的老年同志都可以从中学到点治家之方。  相似文献   

20.
"的"、"地"、"得"是三个不同的结构助词.虽然历史上它们合用,但分用体现了语法发展的趋势,是规范化现代汉语的要求.今天,社会上混用"的"、"地"、"得"的现象广泛存在,这种混用毫无疑问是不规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