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家柽     
程家柽(1874-1914年),字韵荪,休宁县汉口村人。 少年时期,曾在私塾攻读儒家经典,后入武昌两湖书院求学。不久,被书院选送日本留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抵达东京。在一位侨居东京的成衣铺店主的引荐下见到孙中山,成为追随孙中山的坚定的革命者。  相似文献   

2.
对于“晚清文学”,多数学者以1898年前后(戊戌变法、小说界革命)为开始,以民国为结束。而我以为,把晚清文学与传统的清代文学概念划分开来,是基于一种“变化”的考虑———这种根本性变化实际上在1898年以前就已经逐渐发生:从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剧烈方式冲击中国时起,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的漫长的现代性进程,也就缓慢地萌芽了。所以我所谓的“晚清文学”,其实包含了1840-1898这一时段的文学内容。对于“现代性”的内涵,尽管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我以为,“变化”是它的一个基本内…  相似文献   

3.
试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亚洲主义》是1924年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的重要演讲题.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汪精卫对此曾进行歪曲、纂改、使人们对其产生误解,以为他的大亚洲主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幻想,或是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联盟.本文拟对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提出的背景及目的进行剖析,辨明它与日本帝国主义以及汪精卫大亚洲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对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吴禄贞(1880—1911),字缓卿,湖北云梦人。十七岁入湖北武备学堂,十八岁赴日本留学入士官学校骑兵科,二十岁时结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并加入兴中会,中间曾回国参加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又赴日继续学业。一九○二年毕业归国,任武昌普通学堂教习,积极宣传革命。一九○三年十一月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发起组织华兴会。一九○四年后打入清军内部,历任清军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并曾去西北考察。后任帮办延吉边冬到东北,曾与日本侵略者交涉“间岛”问题。不为日屈,立场坚定,遏制了日本吞并延边地区的野心,升副都统,并被派往德、法两国阅操。回国后任新军第六镇统制。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为谋划在北方组织武装响应赴滦州约张绍曾,蓝天蔚等举兵反清,又去石家庄与山西革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公元589年,精统一中国,日本与隋朝往来更加频繁。到唐朝,两国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前代,整个唐代日本曾先后派19次遣唐使“。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和尚与日本僧人荣壑、普照等人曾派人到福州买船以东渡日本。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日本派出遣唐使团学问增空海、格逸与大使藤原葛野麻吕等人所乘第一艘船因遇风暴,在海上漂流多日,于八月十五日到达福州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镇),这是福州境内首次接待日本遣唐使船舶。当年十一月三日,在福建观察使兼福州刺…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上李鸿章书》(日)山口一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他的早期论著《上李鸿章书》中已经表明了思想原型的基本内容。而且,孙中山不断将其基本思想予以深化。到了晚年,明确地展开了三民主义革命论的全貌。(1)建立近代国民国家的构想孙中山在1894...  相似文献   

7.
端方与清季预备立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方与清季预备立宪刘高葆预备立宪是清季政治体制的最大变革。在预备立宪运动中,端方是极其活跃的朝廷大臣。端方,字午桥,号斋,托忒克氏,满洲正白旗人。他生于1861年,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直隶霸昌道,从此展开了他显赫...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日本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近代中日友好的伟大使者,他曾自称是“向为主张中日亲善之最力著”,而日本舆论界也称赞他为“日中亲善的楔子”.在孙中山的一生中,15次踏上东瀛国土,侨居时间累计有9年半,约占其30余年革命生涯的三分之一,因之孙中山“视日本无异第二之母邦”.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1866-1925)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孙中山先生又喜爱文学,有过文学创作,并对文艺问题有他独特的看法,这方面的情况,许多人并不了解。值此孙中山先生诞生130周年之际,我想专门论述一下孙中山的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一)有关文艺问题,孙中山先生没有系统的论著,只有对个别问题的意见,但从这些意见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文艺思想。孙中山先生熟悉中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优秀遗产有很高的评价。他在《诗学偶谈》(1918年)中说:“中国诗之美,逾越各国,如三百篇以遗患未…  相似文献   

10.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揽,倒行逆施,废除新政,并力图废弑光绪帝另立新君。这一切使康有为痛心疾首,誓与慈禧“伪临朝”势不两立。他们认识到在敌人掌握强大武装和国家机器的情况下,要救出光绪帝继续维新事业,非发动武装勤王不可。早在1899年春,康、梁即与唐才常共同创议武装勤王,是年秋,唐才常在日本与维新派、革命派人士广泛联络,共同商定利用会党在长江流域发动武装起义的战略。11月间,唐才常、林圭等纷纷回国,在上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桥大学副教授横山宏章最近在上海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他与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者的不同观点。 横山说:他研究孙中山的特点之一,就是着重对孙中山在日本的活动,以及与支援他的宫崎滔天等人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特点是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演变为中心,从政治领导方面进行研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成 《理论界》2007,1(2):192-19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被正式提出到孙中山逝世,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最后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三次嬗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进步,使其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梳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嬗变的轨迹,利于我们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有幸得到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滕邦康整理的、东京大学法学部近代日本法政史料中心所藏《井上雅二日记》及其卷末的有关记述.日记从明治三十三年五月到八月,对唐才常自立军起义前后的情况多有记叙,保存了许多重要资料.井上雅二(1877-1944年),日本兵库县人.1898年7月以东亚会干事身份来中国游历,在北京碰上戊戌政变发生,帮助王照和梁启超脱险出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1873—1929年),是中国近代坚持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并长期致力于改革事业的重要政治活动家,又是一个领袖群伦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学者,在中国逐步走向近代化的艰苦历程中,他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过重要影响。他于20世纪初对新型经济组织——托拉斯的考察、分析和预测,在当时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近代文化遗产上看,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一) 1898年戊戌政变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即以日本为据点,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多种报刊杂志,倡导民权,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当时的…  相似文献   

15.
1917~1925年间,孙中山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都与唐继尧发生了密切关系.在1917~1918年第一次护法战争期间,唐继尧表面上支持护法,实际上另搞一套,以此对外扩张,拆孙中山的台;1920~1922年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唐继尧流落香港,孙中山欢迎唐到广州,安抚和争取,但唐仍不买帐,并支持陈炯明反对孙中山;1923~1925年大革命来临时期,孙中山再度争取唐继尧,唐仍执迷不悟,最终为大革命风暴所推翻.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及其阶级实质李永伦孙中山在1903年12月复某友人的信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到社会主义:“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①从这以后一直到1925年3月逝世,孙中山在许多论著、讲演和信函中多次论述了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马庆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男,汉族1940年12月生于广东潮阳1959年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1964年毕业在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从事图书资料。编辑工作25年1989年5月调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与李联海合著历史文学《一代天骄——孙中山传记》(重庆出版社1986年版)、《孙中山和他的亲友》(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担任《孙中山辞典》、(广东人民版社1994年版)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宋庆龄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宝安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特约编辑(总编纂)发表…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梁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冯友兰潘德荣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生于河南唐河祁仪镇一书香之家。其父冯台异是清朝戊戌(1898)科的进士,曾任湖北崇阳县知县。1915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开始系统学习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由江苏省社科联、孙中山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南京中山大厦召开。来自全国包括台湾在内的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以及英国、日本学者,旅美华人等12o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近百篇。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代表们围绕这一主题所提交的论文,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学、宗教、道德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但也不乏涉及很少或未曾涉及的研究课题,如孙中山近代化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