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一般意义上讲,课程研究范式涉及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三个部分。对某种研究范式盲目地推崇与应用并不是理性的选择。课程理论作为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过程中需要确立共同的“研究范式”,以保持课程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的统一。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本土化”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强化课程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课程研究的流派意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课程范式问题时,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课程研究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揭示课程价值与中国教育结构之间的联系。而所谓“课程研究中国化”是指外来课程的合理因素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倡课程研究在中国教育中的具体范式与具体运用,确立中国课程研究的主体性,建立中国的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风格。为了推动课程研究中国化的进程,应强化课程研究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学术规范意识、学科共同体意识、中国问题意识、流派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是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面向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民族高校“中国文学”的思政出路,既要从新文科建设对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与“中国文学”对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两方面认识其必要性,又要从课程认识与适应、专业融通与课程搭建、人才培养与思政协同等方面认识其不足之处,最后从知识生产与教育培养“目标化”、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智能化”、课后训练与科研导向“项目化”等三方面寻找出路,以期实现新文科视域下“中国文学”课程“重人文、重原典、重融通、重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已经进入了自主构建阶段,原创性研究和本土化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土壤.在批判和借鉴已有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知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之上,大力促进中国课程与教学论流派的发展,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更好地利用课程与教学论流派所刨生的理论与学说,指导中国大地上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是专业课程拓展课程深度和延伸课程广度的有力抓手。在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育人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外延与内涵二维度探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以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课程设置具体而鲜明地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教学特色。本文对中国与俄罗斯某应用科学大学外语课程设置进行案例式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应用型大学外语课程应借鉴俄罗斯大学外语课程"专业化"设置方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一直是中国主流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近年来,西方各种课程理论越来越为中国学者所理解与接受.其中,泰勒的课程理论被公认为是西方课程探究的主要范式,被誉为"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这两种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涉及的意识形态来源各异,肩负的教育使命亦迥异,因而对"课程"、"教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论诠释.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藉此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梳理、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陈鹤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思想作为中国化新教育的独特创造,既是对现代教育理论原则的吸收和借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异与回归、对近代我国学前教育现实问题强烈关切的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陈鹤琴认为,课程应以儿童生活为主要素材,通过儿童的生活来帮助儿童适应目前生活需要,进而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课程还应进行调整来适应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现实性、儿童作为课程活动主人的主体性、整体联系与灵活变通的兼顾性等实践品性。当前我们应积极借鉴陈鹤琴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思想,加强课程活动中对幼儿生活世界的关注关怀、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生活化方式的融入水平、注重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积极建构与整体引领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英语口音是一种英语口音变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是中国英语的组成部分,学生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与应用。试图通过一个多元英语口音变体语料课程,测试受试者在课程语料输入前后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变化。研究结果发现,该课程虽然不能明显改变被试者对中国英语口音的态度,却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口音多元化的客观存在,让学生接受中国英语口音存在的现实,进而影响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态度,克服因说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导致的自卑心理,提高对他人带口音的英语的接受度和容忍度。  相似文献   

10.
1953-1957年间,为了适应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课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模式,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教条主义地对待国外教育经验,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出现了对苏联模式的照搬和移植的偏误.1953-1957年间的课程改革,实则构成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二波.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学术界对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的复杂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摄取了立宪派研究中的"立宪派与保皇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立宪派与革命派"等疑难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童年生活中五位具有母性色彩的女性对曹禺施加不同影响,中学时期扮演女角的艺术尝试,使曹禺很早就萌蘖出强烈的女性关怀意识;清华园美好的学习环境与黑暗腐朽政治社会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积淀在曹禺心理形成正负情感的交错碰撞,因而曹禺在创作<雷雨>时能不断进发出诗意的火花;备受争议的结尾与序幕是作家抒发求学清华园,初涉爱河正性情感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13.
修辞隐喻、认知隐喻、语法隐喻的对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修辞隐喻到认知隐喻再到语法隐喻 ,对隐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体。本文从三个层面———隐喻的性质、隐喻的机制、隐喻的功能———对这三种隐喻观各自对于隐喻的认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这三种隐喻观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且展示了隐喻研究的多维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系统结构分析及其发展阶段判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实证研究和定量方法,在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的基础上,运用SPSS11.0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甘肃省定西市这一典型农业产业化系统的结构特征;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效益生成结构模型,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效益阶段论”,并进行了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金融自由化并没有否定金融监管的基础,相反还强化了金融监管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文章从纵向角度探讨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转工人员的再边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转工是我国特有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以一个具体村庄为样本,探讨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性因素和个人性因素是如何影响农转工人员从边缘化到再边缘化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具有更广泛解释意义的再边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为出发点,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特征和英语发展的历史背景,加以案例分析,揭示莎翁作品的语言在遣词、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的特别之处,并与现代英语的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对其在英语的使用和后世文学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归纳,也为进一步研究莎翁作品提供语言特色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变革与企业文化管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笔者针对企业变革中存在的成功率不高,员工抵制等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变革类型的研究,认为企业变革中存在文化变革与行为变革这两个相互影响的方面,企业文化变革存在于企业变革的始终,并对企业变革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变革各阶段的特点和实施要点,力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变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他们眼望上苍》中对珍妮的形象塑造和《紫颜色》中西丽亚的形象塑造,探讨了赫斯顿和沃克如何在作品中塑造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并通过对两部作品中的中心意象骡子、梨树和紫颜色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揭示两部作品之间的传承关系,特别是“妇女主义”思想在两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子见南子":儒者的困惑与解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见南子”,是历代儒者既感到困惑而又力图解惑的一个问题。文章对历代儒者的诠释进行比较、分析和再诠释,运用注释、解释、演释3种方式,分别从文字训诂、历史背景的角度,结合儒学本身的思想资源,厘清历史事实,追寻事件背后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