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茜琪 《学术界》2008,(2):160-165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分权化的制度架构使地方政府行为具有了正反两种趋向的行为:政府既扩展市场,又分割市场;既进入区域共同市场参与经济合作,又以行政权力损害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悖论行为实质是地方政府为追求行政区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政府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统一性、协调性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有新的制度供给来校正分权化体制架构下政府分割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竞争:制度创新与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在经济领域分权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激烈竞争.传统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在区域市场割据的地方保护下进行的,往往是一种低水平的资源性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无法展开,制度创新也就无法深入.因而地方政府要想通过制度竞争与创新实现区域发展,首先就要突破地方保护,建立务实创新型政府,进而通过核心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最终实现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达到区域的和谐与善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区域金融安全为出发点,分析并论述了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与区域金融安全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地方政府既是区域金融安全问题的"系铃人",也是"解铃人".当前的金融安全区建设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而且还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建设金融安全区为切入点,在安全区建设中体现金融生态的本质要求;着力于从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信用环境等方面来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是我国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从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来分析我国地区金融深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由于外部约束与目标函数的差异使得地方政府在金融资源的控制方式、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特别是分税制的实施,使面临财政困境的欠发达地区政府加大了对金融部门的干预,从而制约了产业结构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政府与空间两重维度进行结合,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来分析区域对外开放问题.对地方政府进行适当的分类,分为独立型、合谋型与互助型的地方政府,尝试性地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从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扩展到时期竞争,同时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解释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对外开放进程产生的不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税收优惠对区域对外开放的整体效果已经减弱.多数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不再把税收优惠作为主要的经济竞争手段,而转向改善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竞争.但在硬件和软件公共物品之间,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硬件基础设施投资,这也引发了政府对软件供给物品的供给不足.此外,制度优化竞争涉及到的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中介组织发育等一系列制度环境因素,也会对区域的对外开放产生重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地方政府行为悖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但地方政府因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和社会产出最大化的双重目标,而产生计划与市场、区域间合作与竞争、可持续发展与短期收益等政府行为上的一些悖论。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有限理性、激励约束机制、囚徒困境等方面来分析地方政府在区域发展中的行为悖论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重塑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等措施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理念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处理当前甚嚣尘上的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而可行的规范对策需要建立在对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竞争理念的反思提炼出多维视野下的竞争观,并将之运用于解释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论证了单一制国家也存在着地方政府间竞争,分权化改革并未带来地方政府间竞争,而是改变了地方政府在竞争中争夺的稀缺资源、稀缺资源的所有者以及地方政府满足稀缺资源需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叶敏  张建雷 《学术月刊》2023,(11):110-122
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浙北某县的发展经验,试图提出县域政府经营地方的概念,以刻画发达地区县域政府经济发展行为的新形态及其变迁逻辑。以“盘活式发展”为特征的经营地方模型试图强调这样一种地区发展模式: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政竞争的环境下,以土地为单一的要素竞争优势已难以为继,为持续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县域政府在上位政策体系提供的大框架之内,试图将辖区内的全要素(土地、产业、环境、政策)进行系统化“盘活”,以最大化地塑造地方发展的竞争优势。这种以“盘活式发展”为特征的经营地方模式代表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地区发展形态,县域政府试图加强对地方发展资源的统筹、规划和治理来提升地方发展的整体效率和对多元目标的兼顾。  相似文献   

9.
吴非  曹铭  任晓怡 《西部论坛》2021,31(5):46-68
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是中国政府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与实现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微观企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下,GDP增长率成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并形成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格局;在此情形下,过高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与实现目标的硬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可能过多干预地区经济以确保目标实现,而这种干预会抑制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以2007—2018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越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过高,会促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张、产业结构偏向工业化和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迟缓,并驱使企业加大实物资本投资力度、提升杠杆率和降低财务稳定性,这些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行为的转变会引发"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变化: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加码"行为(超越国家目标和区域目标)和"五年规划"考核临近带来的考核压力加大,都会强化"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在地方政府竞争体系中,"为增长而竞争"的相对弱化和"为创新而竞争"的相对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投入"的结构性错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结构性调减,并有效弱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研发创新"的负向关系.因此,要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优化地方政府竞争体系结构;各级政府用重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审慎制定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目标管理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适配度,疏通阻碍企业创新活动的堵点.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90-194
蒂布特模型假设在满足一系列条件下,不同地方政府提供不同的税负-公共服务水平组合,人群(同时也是选民)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选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主要围绕着资本要素的争夺展开,人才和科技等要素的争夺从属于资本要素。东部地区在发展阶段、人才与资本积聚程度、财力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方面,都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对人口资源进行争夺的竞争标杆和战略都会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合作是政府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制度供给不足和分权化改革为政府创新留下了较大空间.在经济区域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通过合作解决跨界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提高民众对地方政府的认同,是地方政府在合作中进行政府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合作中的政府创新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自身的创新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促进地方政府合作中政府创新的扩散,应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学习考察,加强区域合作组织间的交流互访,完善干部交流任职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忠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主流意见认为发行地方债券有利于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发行地方债券还将有利于改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利于缓和财政联邦主义下的地方财政困境。在当前中国财政联邦主义状况下,地方政府由于事权、财权不对等出现了财政困境,使地方有了挖掘财政潜能的动力,而中央对地方分权的深化又使地方政府有了攫取"制度模糊"租金的能力,在兼备动力与能力的状况下,由此"诸侯经济"更加加剧,并与宏观调控相冲撞。赋予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能力将有助于改善此种状况,并且对于实践意义上的财政联邦主义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单向性"政府行为开始被人们广泛怀疑与反思,我国政府行为必须进行调整与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导致的政府"经济人"行为的蔓延,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经济人"动机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扭曲表现为:地方政府往往以单一发展目标取代系统发展目标、政府行为目标与公众需求目标开始背离、政府宏观目标与官员微观需求目标开始分离、利益机制与责任机制开始分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地方政府的行为价值取向必须转型。地方政府行为纠偏的对策主要包括:重塑政府行为价值理念、重新定位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地方政绩科学化考评机制、培育社会力量并增加社会参与度、建立地方政府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是构建民生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但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决策往往出现伦理失范现象,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决策实践中的伦理建设,从加快行政立法,建立决策民主参与机制等入手,加速民生型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15.
政府生态治理、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与政治锦标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机制的内在机制失灵与公民社会的自组织困境凸现了政府生态治理的主体角色。然而,以往对政府生态治理意愿与效能的塑造路径局限于政府组织层面的理念、体制与机制上。这实质上是传统西方组织理论囿于组织结构研究视角的逻辑作用结果。事实上,政府生态治理过程无法回避政府体制中的核心行动者,即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其意愿与行为将直接影响政府生态治理的政策走向与政策效能。通过政治锦标赛模式,塑造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生态治理意愿与合理生态治理行为,从而有效保障政府生态治理的持续性绩效。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公信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行政条件下信用政府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探索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措施方法,以此希冀建构一个亲民、法治、廉洁、高效、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初步界定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涵义的基础上 ,从社会变迁、制度缺陷和利益诉求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 ,指出 :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因 ,制度以及制度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缺陷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因 ,而对制度创新预期净收益的诉求则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在上述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才得以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8.
借鉴企业ISO管理经验,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是政府治理工具创新、行政管理标准化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我国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更新观念,根据具体实际编制可行的质量体系文件,健全公众ISO绩效评估制度,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央和地方的职能与权限的划分 ,法学界讨论较少 ,我国的立法也非常滞后 ,中央和地方职权重叠的现象相当严重。文章对中央和地方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的划分作了深入论述 ,并最后提出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公共财政的建立是一个渐进过程 ;财权应适度集中 ,事权适度下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