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着重就东晋门阀与玄学的关系作了论证。认为东晋的门阀政治是西晋以来世族集团按照玄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封建政治格局。门阀体制建立后,玄学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蜕变为长生之学。其代表人物是葛洪和张湛。同养生之学相联系的是在晋门阀阶层隐游导养之风的大盛。  相似文献   

2.
东晋王朝由高级世族垄断政治、军事大权,继承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使之达到顶峰。同时,东晋又面临着北方沦亡、山河残破的严峻现实;民族危机是当时全社会关注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焦点。本文对东晋桓温等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北伐和东晋门阀政治作初步探讨。桓温北伐前的东晋社会西晋崩溃后,北方陷入了民族战争的灾难之中,世族豪强地主纷纷南迁。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治、经济等特权,他们扶植了以民族代表的形象出现的东晋王朝。在东晋建立过程中,北方世族代表人物琅邪、王敦兄弟功绩最大,从而操纵了东晋内外大权,形成  相似文献   

3.
“王与马共天下”是魏晋时期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种特别形态.蜀汉时,刘备、刘禅与诸葛亮密切合作,使得蜀汉政权顽强地生存在魏、吴两个大国之间.西晋灭亡以后,北方门阀世族与南方门阀世族联合起来,在建康建立起“共天下”的东晋王朝.“共天下”既是皇帝与权臣共处的权力分配方式,也是东晋君权的实际运行过程,其支撑着东晋政权延续了百年.  相似文献   

4.
治史者一般认为,门阀制形成确立于魏晋,发展鼎盛于东晋。但在研究过程中常把东晋和南朝相提并论,由此造成错觉和混乱,以至有人认为东晋世族一开始就已糜烂,其实,东晋时期世族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极盛阶段,从而导致门阀制发展至鼎盛时代。本文即是对其入仕情况作一试探。  相似文献   

5.
刘宋初期的皇权政治与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宋初期的皇权政治与佛教杨耀坤以前史学界一般认为,两晋南朝的政治,都是高门士族统治的门阀政治,其实并不尽然。真正的门阀政治,只有东晋一代。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对此即有精辟的论述。而南朝的政治,更不能称之为门...  相似文献   

6.
自魏九品中正制实行以来,门阀世族凭借家世祖荫,世世代代入朝做官.在入仕从政、游玩享乐之余,门阀世族阶层也将读书论道、著书谈玄作为家学和特长发扬光大,出现了一个将谈论学术与评价政治相结合的思潮.魏晋更替之际,门阀世族又将此思潮引向表达自己政治态度和选边站队的方向.西晋建立后,经武帝大力提倡和引导,择善从良,百官大臣们建言献策,著书立说,为新王朝奉献自己的政治智慧和精神财富,出现了与西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康之治.  相似文献   

7.
门阀政治与司马氏的称帝道路赵昆生司马氏代魏,从司马懿开始,历经三代四帝七十多年,于965年建立晋朝。这个阶段充分表现出了门阀世族阶层的勃兴、强盛及控制封建王朝最高统治权的全过程。门阀世族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其演变道路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  相似文献   

8.
在汉魏更迭之际,门阀世族开始崛起,他们的政治取向对当时政治局势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当时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荀或父子功业和政治命运的分析,论述了荀或悲剧政治命运的根源和荀颉追逐个人利益的真实目的,昭示了那个时代世族政治信念的变迁、政治人格的变化与政权更迭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门阀政治与东晋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阀政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东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此时期的门阀政治是一种特有的政治形态,它以空前强盛的庄园经济为基础,与皇权政治相抗衡。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发展演变影响到此时期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撰述。在东晋史学家、史学撰述与史学思想均受门阀政治演变影响的同时,史学的发展也对门阀政治的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东晋自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都建康建立政权,至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420年)为刘裕取代,历经十一位君主,一百零四年。这百余年是中国门阀政治的鼎盛时期。关于这期间的门阀政治、历史地位与演变趋势,学术界多有论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理论上过多地强调了阶级分析,在史实上突出:“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人寒人无寸进之路”的特点,在问题的研究上难免以点概全,有所偏颇。本文试图就门阀政治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一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