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揭示史学与社会的关系是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一书值得注意的特色之一。作者通过对中国史学发展历程的考察,以事实说明了史学与社会有没有关系和史学对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强调史学家应该具有关注社会的治史宗旨;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史学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代蒙元史研究可从四个时期考察其历史发展。鸦片战争时期是近代蒙元史研究的开创时期,作为这一时期边疆史研究重要内容的蒙元史研究,直接服务于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其治史旨趣已经不同于乾嘉学派脱离现实的古史考据;洋务运动时期是近代蒙元史研究承前启后的时期,蒙元史料搜集范围扩大了,域外史料的采用使治史方法上有了创新;从甲午战后到五四运动是近代蒙元史研究新旧递嬗时期,一些旧史家继续沿用封建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蒙元史,其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是陈腐的,但其对史料的搜集与考订功不可没,而资产阶级史学的建立使一些学者尝试用资产阶级文学思想与方法研究蒙元支,代表了蒙元史研究中封建史学向资产阶级文学演进的历史趋势;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运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与方法研究蒙元史的时期,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学术大师在蒙元史研究中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宋代史学在研究领域、史著作例、文学方法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这些特点与宋代居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统治地位的理学密切相关。从史学研究领域来说,理学对促进宋代的唐五代史与家本朝史的发达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史著作例来说,理学与宋代编年体史的盛行、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的创立、学术史专著的编撰有着密切关系,方志体例的确立也折射出理学的影响;从史学方法来说,宋人治史求会通与理学联系在一起,理学促使这一时期史论史考空前发达、只有把理学与宋代史学结合起来考察,才能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宋代文学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既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又是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代表作《史乘考误》,从内容看,一方面澄清史实和补充史实;另一方面对史事和史学进行评论。从方法看,它主要是以当代文献互考为主,同时兼用以典章制度与古代史知识证史的方法。《史乘考误》是明代第一部以考证为主的史学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史学第五次反省的代表作。第一,划清了历史资料和历史著作的界限,对历史做了全新的定义,指明了“历史的本体”;第二,提出要区分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史学任务论体系;第三,阐明史学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系,强调史学的“铸魂”功能,完善了史学功能论。通过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和继承而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对当前史学的振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史学批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十年代以来,史学批评的研究日益为学界所重视。综观前一时期史学批评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对史学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所谓史学批评就是人们对史学实践所进行的评判;它包括史学主体(史家),又包括史学实践物化成果(专著);因而史学批评的内容就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对史家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评判,一是对史著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的评判;批评的方法主要有历史的批评、逻辑的批评和比较的批评;史学批评的功用则主要表现为推动史学实践的发展和促进史学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05,25(3):F002-F002
郑先兴,1961年生,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史学博士,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考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思想研究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邃性,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古代史学思想研究,从思维方式上认识传统史学的民族特点,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史学的民族精神,是从深层次上理解传统史学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内涵:关心民族盛衰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变革的必要性;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特别强调重民的民本思想,在治史上突出经世史学的主张。这些都是民族史学的珍宝。我们应当从时代高度重视古代史学思想的研究,把社会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时代思潮、哲学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经、子与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思考21世纪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典籍,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还有文学价值;不仅对当时社会,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曰”论赞就对为后世史学论赞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对《左传》“君子曰”的摘录、梳理、分析从“谁之论”、“如何论”、“论什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政教合一的体制结构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此相适应的功利化的学术观念、文学观念、史学观念至今仍未根本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写史主体学术心态的自由,从而成为我们重写文学史最严重的内在阻力.  相似文献   

11.
笔记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为正史所取材;补正史之阙佚;纠正史之谬误;提供全方位的丰富史料。研究中国历史,包括进行典章名物、风俗礼制等等方面的史学研究,笔记是极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有赖于对史学传统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如何估价和对待旧史学与新史学的传统成为史学理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旧史学对新史学的影响切入,揭示新史学对旧史学的突破及发展进程中的误区,略陈在新时期对待史学传统的心态问题,以求有补于史学的更新,一、旧史学传统的优劣并存旧史学是相对于近代梁启超等人所倡导和实践的新史学而言的.它格守着近代以前的治史方法和价值观念,散发着与新史学完全不同的学术气息,故一般也称传统史学.不过对“传统史学”的界定,学术界曾出现分歧.…  相似文献   

13.
怀疑精神作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司马迁功不可没。司马迁把“尊疑”、“传疑”、“阙疑”作为治史原则,表明了汉代史学的趋向成熟;而“善疑”则要求史家学识、求实、严谨完美的结合;疑与信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则促使了治史的深化。可以说,膜拜正统、伏首权威的封建史学由于注入了怀疑精神才放出了异彩,《史记》就是其体现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刘师培所建立的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古文学者的立场亦往往存在暧昧、游移。章太炎的古文学是在与常州今文学的对话中建立的,其早期主要回应刘逢禄对古文不言大义的批判,努力调和春秋三传,论证《左传》亦传素王大义;中期接受“六经皆史”之说,以今古文经皆为良史;后期坦然接受刘逢禄对古文为史学的论断,擅“尊史”为古文专长。刘师培与今文学的关联更为暧昧,其早期始终试图调和今古,与今文学家亦关系良好;中期因章太炎之力劝,方才信古非今;后期在廖平影响下重新以地理疆域为视角调和今古。而古文后学因对实证史学的追求,更罕言今古之辨,走向瓦解今古之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对世纪末史学反思的再反思(2)雷戈三、理论缺陷由于历史学理性基础的崩溃,史学理论便愈发不可收拾地趋于一元和独新。所以迄今为止,中国当代史学史上还没有产生一位真正具有自己风格和体系的史学理论家。历史学的附庸性在史学理论家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和醒目。史学理...  相似文献   

16.
史注作为史学的组成部分,与史学发展相表里。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史学的兴盛发达,注史受到学者的普遍重视,注史方式冲破了经学家注经,不对经文作修正补充,侧重阐发文字语义的束缚,走上浩征博引,补史籍之阙文,或正历史记载的谬误。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对后世注史方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史注进行探讨,不仅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和中国史注的研究有所裨益,就是对古籍整理工作,也可提供借鉴。以下就这一时期的史注分为:一、重要的发展,二、丰富的内容,三、显著的特点,四、实用的价值四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史学界最需要做的有3件事情。第一,在政治层面上解除“史学政策”的禁忌;第二,在哲学层面上重建历史观,即,使历史观成为现实的;第三,在史学层面上重建史学观,即,使史学观成为理性的。现在,我国史学还处在危机之中。所以,史学必须追求一种彻底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一生对史学亦颇有研究,他在学史用史方面主张多读史书,但要不为史书所惑,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学以致用。鲁迅关于“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以及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等史学思想尤为可贵,对深化鲁迅研究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史学史应该怎样发展,这里提出三条思路,一是对传统史学的总结,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史学史应当重视文献目录学,但显然又不能局限在那样的范围内讨论中国史学史的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史学史研究已经取得了重...  相似文献   

20.
陈寅恪作为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成就卓著,为中国历史学开辟了多方面的研究视野和方向,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观点。他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学术研究自由精神和"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更是为后世学者所敬仰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