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现代性道德体系的建设理路,突显了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构建中的传统道德的根源性与历史继承性问题。但承接的价值合理性何在?则需作出进一步的学理阐释与澄明。本文从“全球化”这一标示时代生存方式特质的时代话语出发,从历史视角、现实视角、发展视角三个纬度,求证传统美德现代承接的价值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林楠  黄月细 《学术论坛》2005,(9):133-135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现代性道德体系的建设理路,突显了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精神构建中的传统道德的根源性与历史继承性问题。但承接何以可能,则需做出进一步的学理阐释与澄明。文章从中国现代化中的全球化境遇切入,从轴心时代的精神传统、多元文化的寻根意愿、文明对话的现实期待三个维度,求证传统美德承接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传统美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传统美德臧乐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与我们民族传统道德的关系,已经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实践问题。我门认为,对传统道德要坚持两分法,坚持批判继承。要古为今用,使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探讨中国道德建设,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不仅关涉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传承问题,更关涉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发展的方向问题。面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近期天津市伦理学学会召开"中华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与创新"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此主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一、传统美德的现代转换与创新是时代需求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漫长发展涵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既造就了中国灿烂的物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江泽民同志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十分精辟地论述了创建人类精神文明和传统道德、革命道德的辩证关系。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
摘要:五四时期,在救亡图存的社会运动中,西化派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阴暗面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而保守派则在继承的同时艰难地寻求着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所受到的强大挑战,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应该在关切政治、参与社会事务的同时,积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杜维明的这一现代知识分子观在我们看来有其合理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童萍 《兰州学刊》2005,3(1):58-60
恩格斯道德相对独立性理论是恩格斯科学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道德对社会经济条件的依赖性、历史继承性和能动反作用.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并更好地发挥道德的功能,批判继承优秀道德传统、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鞠凤芝  杨玉环 《理论界》2004,(6):328-32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道德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同时存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道德,借鉴汲取宗教道德中的积极因素,有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的一个紧迫任务。现阶段道德体系的建设应循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人类道德文明相融合这一基本理路进行。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道德体系 ,需要坚持体系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将完善法律体系与完善道德体系结合起来 ,将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极为丰富,对"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极为推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意识,要赋予其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意义,积极倡导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自然万物等美德。面对当前社会感恩文化的断层,要主动、积极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感恩文化,以更好地推进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感恩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