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海南话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话有很多古朴的语音特色,不但上古汉语无轻唇、舌上,日泥同类。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三归端等公认的古音学说能一一印证,古精组字读t声母又与文献记述的秦汉楚方言读音相合。本文以语言事实和移民历史为依据,分析探讨海南话形成的历史层次,指出黎语和福建话入琼影响海南话声母。使s或ts变t之说不可信。唐宋福佬移民入琼仅仅是外来文读形式的强化介入。海南话是明代中晚期由福建闽南话播入并激烈变化后而成的观点不符合海南的人文历史。结论:海南话是保留古代移民语言多的典型例子,海南话的形成有秦汉时期汉语楚方言移民语言和唐宋福佬移民语言两个历史层次,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现代有很强闽语特征的方言。  相似文献   

2.
村语与黎语同属一个语支,但与黎语比较,它的汉语借词较黎语多得多,除了有不少早期汉语借词外,还有一套汉字读音。村语的汉语借词与海南岛上的几种汉语方言读音有一定的差别,文中将村语汉语借词与儋州话、海南话、军话做了比较,认为村语汉语借词中村读汉词音和村读汉字音来源不同,村读汉词音来自古老的南方汉语方言,村读汉字音则来自比较古老的一种北方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3.
电白“旧时正话”是明朝抗倭士兵留下的“军话”,其方言性质待考。本对其音系进行调查描写。正话共有声母20个,韵母52个,声调6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武威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指出了内部小片方言、被称为“秃嘴子话”的清源话的语音特点 :声母无 ts、 tsヰ、 s,其属字皆归 t 、 t ヰ、 ;名词后缀“子”有舌尖颤音韵尾 r  相似文献   

5.
运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探讨黎语的外生态和内生态环境,弄清黎语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的变化,比较出黎语方言的内部差异,是现阶段我们研究黎语的基本思路。只有从海南黎语生态环境现状入手,关注黎语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黎语内、外生态环境的特征,才能更加科学地制定黎语发展规划,进一步做好黎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6.
海南汉语方言姑姨舅类亲属称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上的海南话、儋州话、 话、军话和迈话等汉语主要方言 ,其姑、姨、舅类称谓 ,无论是父母的同胞还是其配偶 ,都同伯叔类一样严格区分长幼 ,而且父方母方共用同一称谓。这不仅与汉语北方类型大相径庭 ,而且与汉语南方类型也差别很大 ,然而却与岛上非汉语系统的黎语、临高语和村话相同。这种情况是由于受岛上非汉语诸语言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株洲方言大体可分两种 ,一种是以市区话为代表 ,属湘方言长益片 ,一种以醴陵话为代表 ,属赣方言。“咖”、“哒”是市区话的主要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  相似文献   

8.
株洲方言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以市区话为代表,属湘方言长益片,一种以醴陵话为代表,属赣方言。“咖”、“哒”是市区话的主要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  相似文献   

9.
湘潭县县志记载,湘潭县境内方言可以分为易俗河话,花石话,青山桥话三类,在对湘潭县方言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一结论与实际语言事实有一定的出人。文章从“古全浊声母是否保留浊音;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是否送气;古全浊上声的归派情况;声调类型和数目”四个方面,对湘潭县境内方言进行分析归纳,将其划分为五片:易俗河片、花石片、中路铺片、青山桥片和茶恩寺片。  相似文献   

10.
上古汉语中“来”母字的构成及其演变一直是汉语史学界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上古汉语部分“来”母字在苗瑶语中的对应出发,指出上古汉语的部分“来”母字不但对应于当代苗语三大方言中东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有的学者为[r])和西部方言的舌面音声母[z],而且与中部方言的舌根音声母[v]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指明这一对应关系在今后汉语史研究中将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成都、重庆话在四川方言分区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持古音多少为界定标准,可以将四川方言分为新、老两派。川西、川南区大都有入声,部分地区有2h组声母,是老派四川方言。川东、川北区古人声已消失,古“知系”与“精组”洪音(zh-Z)合并成一类,是新派四川方言。成都虽然地处川西,但它也和重庆一样:无入声,古人声字归今阳平调,无止组声母。两者都只能代表新派四川方言,因而不能认为只要举出成都、重庆话就能代表整个四川方言。  相似文献   

12.
在方言和普通话里,声母和韵母配合成字都有一定的规律。例如北京话O韵只限于和唇音声母p,p‘m,f相拼,和其它声母拼则都拼不出字。相同的声母和韵母,在方言和普通话里的拼合情况也不同。如北京、福州都有[k]声母,也都有[i]、[y]两韵母,但北京话里[k]声母不能和i、y两韵相拼,而福州话的[k]可以和i、y两韵拼合,比如“旗”[ki]~(52)、“居”[ky]~(44)。音系相近的方言,它们的声韵配合关系也不都相同。了解声韵配合关系,对于纠正方音,学好普通话无疑是有一定作用的。本文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开齐合撮,把方言和普通话的声韵配合关系进行比较。为节省符号,下文中的注音一律采用国际音标,外面不加方括号。  相似文献   

13.
陆志韦先生在《汉语构词法》中提到,在吴方言里动词重叠后加助词“看”组成“××看”式,便有“尝试一下”的意思,这种重叠形式在上海话、苏州话里用得很普遍,如“汰汰看”、“拎拎看”。据笔者所知在属江淮方言的九江话,以及属赣方言的上饶话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带“看”尾的叠音动词在普通话口语中流行范围很广,出现频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四川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征王文虎本文以四川方言中的成都话为代表,试图通过成都话语音系统和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比较,描述四川方言语音的特点,分析四川方言语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和差异,从总体上揭示四川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征。一、声母成都话有19个辅音声母,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成都话舌尖后音声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六十年代记录成都当时实际语音的《成都语音的初步研究》和《四川方言音系》表明:成都话舌尖擦音、塞擦音只有组一套声母,没有对立的组声母。调查表明:世居成都的老年人“语音分辨舌尖前后”。舌尖后音声母还残存在部分六七十岁以上老年成都人的口音中。对声母的保存与否影响较大的几项社会控制因素依次为:年龄、民族、性别、居住区域。老成都话分的类型属“南京型”,读二组音的字方法与《西蜀方言》一致。  相似文献   

16.
崖州话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属于闽方言的“海南话”,是海南岛二百多万汉族人民共同的交际用语,也是黎苗回汉各族人民间的交际用语。海南话按语音特点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方言片。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对这种话的研究较多地注意了岛东部、北部的文昌话、府海话,间或也涉及到万宁话,因此对海南话特点的概括无不以此为代表。这样人们在谈到海南话的特点时,一般都认为“没有送气的塞音 th,kh”“送气音的消失是海南话的一个特点”“有完整和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7.
弋阳县位于赣北地区,归上饶市管辖.弋阳县人多数使用弋阳话,弋阳话属于赣方言中的弋鹰片.弋阳方言是弋鹰片中的一支典型方言,很多语言现象都非常具有特色,研究价值很高.在弋阳方言当中,“滚”多用为表示物体的温度比较高,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中“滚”字多数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在阳方言中“滚”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表示温度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黎语,弄清黎语的外在生态和内在生态在黎语发展演变中的作用,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黎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变化,调查黎语各方言的生态特点,比较黎语各方言的不同,建立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研究模式,是黎语语言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南阳话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从声母看,南阳方言有比普通话声母多的现象,还有声母相混现象;从韵母看,南阳方言中的母相混现象较多,另外还有丢失韵头现象;从声调看,主要是南阳方言调值与普通话调值不同。找出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掌握简单的纠正方法,不失为南阳人学习普通话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所谓海南方言,是指海南岛以文昌话为代表的海南话,属于闽方言,不包括儋县的儋州话,崖县的迈活,也不包括儋县中和镇、那大镇、王五墟、长坡墟与崖县崖城,昌江县乌烈一带的“军话”,因为这些地区的方言属于另一种汉语方言。其次,所谓汉代方言词,是指汉代杨雄《方言》中所记录的方言。《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是汉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