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科举考试,从唐武德五年开始,历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唐朝的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官员子弟、平民子弟一视同仁,不以出身作为评判标准。"官二代"要想进入仕途,必须严格遵守科举考试的规定。如果在科举考试中有以权谋私和徇私舞弊等暗箱操作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处罚是极为严厉的。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这次科举考试是由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作为主考官主持进行的。但  相似文献   

2.
改革的底线     
马立诚 《领导文萃》2011,(21):65-67
宋代冗官太多,历史有名。当官的路子五花八门,科举考试当然最正宗,除此之外,还有“门荫”、“纳粟”等途径。人人谋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申论考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的策试。汉文帝曾两次下诏,命令各地举荐贤良之士,并采用“策问”的方式亲自考察被举荐者对当前政务的见解,应试者作出的书面回答即是“对策”。汉代策试制度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延续千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先河。此后,历代考试都把策问列为主要的考试形式。虽然不同社会制度下考试性质和考试目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八股取士的重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八股取士的重估何怀宏八股一向被人攻击为“不能得人”乃至于“破坏人才”,但是,为什么八股会成为古代科举考试录取人仕的首要标准?为什么不考别的,而就考这常被认为是最无用、也最呆板、最僵死的八股?它是怎么来的?是皇帝或政府刻意牢笼士子...  相似文献   

5.
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在涉猎大量的普通读物乃至快餐读物前提下,才可以让人有能力真正精读经典著作。 在古代,讲究“看书要看圣贤书”。所谓“圣贤书”,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以及儒家经典阐释著作及相关的道家名著;还常常指向参加科举考试所必须阅读的书籍(这两类常常是重合的)。到了现当代,文学类、思想类经典著作与考试用书被分隔看来,专家学者倡导人们尽量精读前一类,而人们真正读得最多的还是后一类。  相似文献   

6.
王佳伟 《领导文萃》2012,(16):78-80
众所周知,古人升官的途径很多,比如经过举孝廉、科举考试、战场上被临时提拔,等等。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人靠斗鸡、耍猴一类的伎俩升官,甚至还有人因为被蝎子咬了而升高官。  相似文献   

7.
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中涌现了大批的杰出人才,科举考试中也不乏能人辈出,从古至今,许多优秀的人在各个领域往往都是凭借着自身的卓越才学谋取官职或者扬名立万,也成就了科学、文学、数学等其他领域不凡的成就。因此,在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被西方的通力协作打败时,我们茫然了;当其他国家的高科技水平远远领先我们时,我们懵了;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出时,我们惊呆了……  相似文献   

8.
《决策探索》2008,(17):63-65
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个观点,自法国的伏尔泰等人首先论述以来,似乎已成公论。其实,即使是为了形象表述,并非恰当地将专制社会的官员比附为法制社会的公务员,古代的科举考试也不等同于现代的公务员考试。  相似文献   

9.
读书这件事自从隋朝开创科举考试以来,一直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如不信请仔细思量,虽然八股文章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在题材上有别,但其精神内涵倒未必有差别。古人云寒窗十年,现在大学毕业要十五年左右,如果考虑到知识爆炸的因素,多几年也是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10.
<正>李程论身世,原系李唐宗亲、皇族贵胄;论才学,他科举考试夺得进士第一、博学宏辞第一;论仕历,他先后随侍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诸帝,堪称六朝元老;论官运,他累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观察使、河  相似文献   

11.
正唐代翰林学士李程,是一个充满了传奇和争议的人物。李程论身世,原系李唐宗亲、皇族贵胄;论才学,他科举考试夺得进士第一、博学宏辞第一;论仕历,他先后随侍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诸帝,堪称六朝元老;论官运,他累官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观察使、河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讲究"看书要看圣贤书".所谓"圣贤书",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以及儒家经典阐释著作及相关的道家名著;还常常指向参加科举考试所必须阅读的书籍(这两类常常是重合的).到了现当代,文学类、思想类经典著作与考试用书被分隔看来,专家学者倡导人们尽量精读前一类,而人们真正读得最多的还是后一类.  相似文献   

13.
任民 《领导科学》2012,(26):37-39
由于公务员可以支配的社会资源比一般从业人员丰富得多,这就使他们经常面临比一般从业人员更严峻的"利"与"义"冲突的考验.能否经得住这种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自我意识的管理水平.因此,公务员通过加强自我意识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认识能力,丰富和提升自我体验水平,增强抵御外界诱惑的自我控制能力.《四书》在元代之后就成了科举考试的命题依据,对中国古代公务员影响巨大.今天,《四书》对当代公务员做好自我意识管理仍能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胥吏的出现由来已久,但若要论及胥吏政治的产生,大致要追溯到唐宋时期.自隋创科举制之后,随着它的完善和发展,它在制度上的某些规定客观上促使胥吏的权力扩大,形成并强化了胥吏政治;但自唐朝开始,国家明文限制胥吏参加科举考试,尤其禁止胥吏参举进士科,因此缩小了胥吏升迁的空间,阻止胥吏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官员之列.由此可见,科举制度的出现,既促使了胥吏政治的产生和强化,同时也阻挡了胥吏跨入正常官阶的升迁之路.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15.
左前锋 《经理人》2004,(3):48-50
“我喜欢变化,是变化的推动者,喜欢让大家不能安心过日子,让大家处于挑战状态,因为市场环境多变,我们需要变化。”  相似文献   

16.
“勃兴”与“倏亡”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重要、历时最久的官吏铨选制度。科举选士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历元、明、清,绵延千余载而赓续不绝。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设进士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被废,1300年间,科举考试共遴选700多名状元,11万名进士,670万名举人。作为古代社会的“抡才大典”,科举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拥有13亿人口巨大消费潜力市场的中国,每一次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商都热切的关注中国外汇管理策略的每一次变化。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外汇储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随着的危机蔓延与深化,中国外汇的管理策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来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每一次变动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脉搏,在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上,只有拓展外汇使用渠道,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矿工程对矿井水文产生巨大影响。不同的地质构造,不同的采矿方法、影响矿井乃至矿区水文不同变化。这些变化时刻影响和或威胁采掘生产的安全和效能,针对这些不同变化,要进行相应的客观分析,细致的科学研究,才能制定应对方案,采用有效措施,确保采掘生产安全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先觉意识”的含义及其意义 “先觉意识”,笔者将其定义为:从有限信息中,先于一般人觉察到事物变化的能力。这里的觉察,包括对于信息的捕捉能力和理解能力。事物是变化的,认识变化的本质及规律是我们的目的;同时,事物变化是通过信息显示出来的。因为信息有限,对少量信息进行捕捉并理解,就成了先觉意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个考试大国,也是考试制度的创始国,科举考试制度是我国封建时期的重要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历史时期延续了1300多年,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日益广泛地在中国传播,传统的科举制度不仅满足不了清王朝搜罗人才的需要,而且日益成为教育、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障碍,终于在1905年被废除。从1934年到1942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用了八年时间开展了"八年研究"这一美国教育史上最为广泛的调查研究活动,在"八年研究"中,"教育评价"这一术语首次被使用,并把教育评价纳入课程与教学的编制理论之中,使其评价成为课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