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修《辞源》第二册1067页“仿佛”条下说:“大概相似。同‘仿佛’,‘髣髴.《楚辞》宋玉《九辩》:‘颜淫溢而将罢兮,柯彷佛而萎黄。’唐李白《李太白诗》中《赠崔郎中之金陵》:‘登高望浮云,彷佛如旧丘。”又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仿”字下列了三个义项,其第二义云:“[仿佛]好像,似乎.杨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又写作‘彷佛’.”准此,“彷佛如旧丘”和“犹仿佛其若梦”两句如何解释?“仿佛”跟“如”和“若”岂不重复了?查《说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的山水诗,描绘的是当时南荒之地永州和柳州的山水,并非名山胜水。而其山水诗却是中唐山水诗的代表之一,影响深远。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室中语》说:“人生作诗不必多,只要远传,如柳子厚,能几首诗?万世不能磨灭”。《后村歌话》借汉老的话赞曰,能如子厚诗,“得一二首足矣”。其魅力何在?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山水诗的意境有着鲜明的独特性。本文拟就柳宗元山水诗意境的独特性及形成的原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到了宋代朱熹为之作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古之文献,泛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字材料。到了现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载体材料和记录知识的方法,使原来意义的文献函义逐步完善.根据 GB4894——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国家规定:“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所以说,文献是人类知识、信息和情报的记录,是大脑思维与记忆力功能的延伸。按其记录形式,它可以分为手抄文献、印刷文献、声像文献、缩微文献、甲骨文献、金石文献、杌读文献等。  相似文献   

4.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有大量关于“赀”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材料。“赀”是一种什么样的法律措施?在秦的法律制度中,居于何种地位?这对于了解秦的社会政治生活,对于我国法制史的研究,都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有关文献记载来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它作出必要的说明。一关于秦的“赀”,历史文献上记载不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秦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而家为王祷。公孙述出见之,入贺王曰:“百姓乃皆里买牛为王祷。”王使人问之,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景“大观园”,其现实生活原型本自何处,是几乎自红学有史以来就被一直关注和考索的问题。人们大都在北京诸王府园林、皇家园林和江南南京、苏州原织府园林中比附考证和探讨争论,却忽视了和曹家素有瓜葛的皇家宗室永?的“红楼即东皋”之说。关于这一“东皋”,曹寅本人及后来的皇宗室敦诚敦敏等都有记述,即京师之东的潞河东皋———“博尔都园”。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墨画之发生.唐末荆浩《笔法记》中写道:“夫随类赋采,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他评论玄宗朝代的王维的画是“笔墨宛丽”,又评论约与王维同时代的项容“用墨独得玄门”,评论代宗与德宗年间张璪是“俱盛笔默默……卓然不贵五彩.”这些都说明水墨画由此渐趋发展和兴盛的.但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初唐殷仲容“工写貌及花鸟,妙得其真,或用墨色,如兼五彩.”按文献记载.他作水墨画先于王维,作水墨画当以此人为最早.殷仲容作为画家不如说更以书家闻名于世,南宋《宝刻类编》卷二录有他所书碑文七种,其碑年代从唐初太宗贞观十年到则天武后久视元年,活跃年代在王维之前.  相似文献   

7.
何谓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孝?我个人认为.关于孝的内涵,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鼻祖孔子已为我们总结并确定了它的基本范畴,这在《论语》一书中,有很多的记述.《论语》中涉及到孝的记述,共有29条,分析其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孝的基本观点是:“事父母,能竭其力.”(侍奉爹娘,能够竭尽自己的能力.——译文用杨伯峻先生的.下同.)《论语·学而》所谓“竭其力”?具体说来,应是一养、二敬、三顺,四放心,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在这里,我们得感谢聪明的前贤.他们受儒家经典《论语》的影响,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孔子关于孝的论述的核心,创造出孝养、孝敬、孝顺这三个概括了孝的最主要的内容的双音词,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的双宾语结构,一般在理解上不产生分歧。但是有一种句子,如“紾(Zhěn,扭)兄之臂而夺之食”(《孟子·告子下》),“夺之食”到底是“夺其食”呢?还是双宾语呢?又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论语·公冶长》),其中的“为之宰”也同样会有不同看法。杨树达先生的《词诠》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东晋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而后人则因其未入晋宋两朝的仕途而称其为“靖节先生”.《晋书》等史书说陶渊明是隐逸诗人,把其描绘成一位不拘世名、超凡脱俗的诗人.这一评价果真恰当吗?纵览陶渊明的诗篇,其中涉及到身后名的诗句屡见不鲜.如:“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读山海经》其九)“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形影神并序》等.在此欲将“陶渊明的身后名”解析一下,看其究为何物.  相似文献   

10.
“郑声淫”作为孔子对郑声的评价,见于《论语·卫灵公》,其语云:“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关于这句话里的“郑声”是否指的是《诗经·郑风》?“郑声淫”的含义是什么?两千多年来的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持一端以为说。譬如东汉许慎在其《五经异义》中说:  相似文献   

11.
天干地支各包含阴阳五行思想以及根据这种思想而创作的《易》卦.这一论断,难免见笑大方,请允许我申说几句.关于阴阳五行思想的起源问题,古史辩派学者谓其产生于战国时期.学者皆笃信不疑,只有胡厚宣先生在其《甲骨学商史论丛》中曾经表示怀疑,因为甲骨卜辞中有“帝五臣”等一类的记录.《左传》中有大量五行的史料,疑古学者并非视而不见,只是囿于经今文学,不免入主出囿,是丹非素而已.先秦经籍有没有阴阳五行思想,不能拘泥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秦始皇的姓名是什么?”也许不少人的答案会是“赢政”,而且许多书上也是这么写的。然而,如果我们打开《史记》,就会看到司马迁的记载却并非如此。虽然《史记·秦本纪》里说:“秦之先为赢姓”,可是在《秦始皇本纪》中却说:“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在《楚世家》中说:“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秦始皇本纪》的末尾还有一段评论说“吕政残虐”。这样一来,在记述秦始皇的史迹最详备的文献《史记》之中,不但有关于其祖先为“赢姓”的记载,而且还有他本人“姓赵氏”,叫“赵政”或“吕政”的说法。那么,这位始皇帝究竟应该姓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存”和“收”这两个词,在中学文言课文中有种含义较为少见,很难理解,因此值得一释。 一、关于“不知存恤”的“存” 《隆中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存恤”,课本注为“爱抚,爱惜”。其实,这只是“恤”字“体恤”、“顾惜”的意义而並未落实“存”字。这个“存”字应该怎么讲?《说文》云:“存,恤问也。”所谓“恤问”,就是“出于担忧而慰问”,简言之,实际就是“问候”、“省问”。“存”字的这种含义,在古籍中不乏其例。如《战国策.秦策五》:“无一  相似文献   

14.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诗人的吉光片羽,往往在《诗话》中能窥见点滴,这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对研究清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文献。《雪桥诗话》中,保存了大量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和史料,特别是对研究清诗意义重大。另外,诗话是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有很多文化史故实都能详见于此,有补文化史乘。诗话“因人及诗”,“因诗及事”,欲“为本朝一代诗史”的录诗宗旨,也揭示其诗史观的传统。诗话以人存诗,以诗纪人,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尤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是研究清诗、清史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5.
“者”是古典文献中出现频率很高,意义也较多的词.“者”到底是属于什么词性呢?语法界人士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还是作代词来讲为好.查许慎的《说文解字》“白”部,“者,别事词也.”许慎明确地指出这个字的指示分别性质.刘淇在《助字辨略》中引《正字通》云:“凡文有者字,所以分别隔异也.”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认为“者”字是接读代词.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尻安在”,一句中的“尻”应作“居”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作“尾闾”讲;二、文献的相互印证,如利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中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内容,与《天问》中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三、文义的释证,如《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一句的释证。  相似文献   

17.
一“载”,究其本义,《说文解字》说:“载,乘也;”从车本声”。这明确地表明,“载”是一个形声字,它是以“车”为义符,以“哉”为声符,其本义从“车”而得“乘”意。最早文献,见诸《易·大有》,其文为:“大车以载”。然而,语言的发展,词义出现引申,人乘为“载”,而物乘也可以是“载”,如《诗·正月》“载输尔载”。再由此,乘坐之具也成了“载”,如《书·益稷》:“予乘四载”。更由此而产生“承”义,如《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事”义,如《书·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木兰辞》中“策勋十二转”一语,在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本中对该句的注释是:“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的意思”.这里把“勋”解释为“功”,“转”解释为“次”是不对的.仅从原诗上下文来看,天子一次就给木兰记很多次功,这在逻辑上至少也是十分令人费解的了.那么,“勋”和“转”在产生《木兰辞》的那个时代是指的什么呢?《旧唐书·职官志》指出:“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十分清楚,“勋”在  相似文献   

19.
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他的论仁的思想。我们研究孔子学说,入其堂奥,究其底蕴,就必须研究他的论仁的思想。“仁”字的原始含义是什么?《说文》云:“仁,亲也,从人,二声。”刘师培《理学字义通释》引《说文》训仁即“从人二”,并说:“人二,犹言二人也。以“人必合两人,而后见人与人接,仁道乃生。”又郑玄《中庸》注在“仁者,人也”下云:“人读如相人偶之人”,即以“相人偶”释仁。“人偶”是汉代的一个常用词汇,宋翔凤《过庭录》解为“相尊敬”的意思,阮元《研经室集·论仁》则认为是“尔我相爱之辞”,  相似文献   

20.
秦汉"小儿医"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秦汉时期“小儿医”方面的医学成就,通过文献梳理、解析的方法,研究认为:《汉书.艺文志》“经方十一家”著录《妇人婴儿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可见针对“婴儿索痉”、“婴儿病间(痫)”、“婴儿瘛(瘈)”的病方;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方论》有《小儿疳虫蚀齿方》、《救小儿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方》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于名医淳于意的事迹,涉及二十多个病例,其中有医治“婴儿小子病”的记录;华佗医治的病例中,也有儿科疾病。看来,有学者以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幼科或儿科,初萌唐宋”的意见,可以有所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