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工荒问题研究为我国就业政策的战略性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人口减少的前推力、产业技术进步的后拉力和城镇化进程的固化力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区域和年龄的结构性短缺,我国刘易斯转折点不存在一个固定时点而是在一个区间徘徊运动。研究试图建立一个以农村职业义务教育为核心,以工资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和市民化为基点的农民就业转型机制。  相似文献   

2.
“民工荒”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逐渐成为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具有时代的新特点,他们懂文化有理想有追求。企业传统的职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伴随着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不断发生"民工荒"现象。如何在"民工荒"背景下考量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资源问题,构建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寻求"民工荒"问题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焦克源  张彦雄  张婷 《西北人口》2012,33(1):109-114
伴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民工荒一直困扰着国内发达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一带的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初民工荒再度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焦点,为此政府以及相关学者不断探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途径,以维持我国工业经济有序发展。本文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理论精神,通过扩展修正,借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现状来研究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迁移的致因,并通过劳动力供给曲线从两个角度来阐析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出发,提出对中国"知识失业"现象的解释。理论模型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去管制化",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则是"知识失业"的出现和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去管制化",知识失业率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因此,"知识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的结果,"知识失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和工资"去管制化"都是2002年样本劳动力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2009年样本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仍是"知识失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工资"去管制化"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峰 《人口学刊》2008,(2):53-55
目前,中国劳动力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南“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民工短缺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民工荒”。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民工工资水平低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由中国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阻碍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所致;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最有力的措施在于提高沿海土地价格迫使低级产业迁出,降低内地制度成本接纳迁出产业,在此基础上引进先技术设备,促进沿海地区企业技术迅速升级。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技工短缺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临界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把农民工的乡城迁移分成三个阶段,分析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民工迁移的关系及导致中国民工荒和技工短缺的原因,运用制度变迁的有关理论分析了农民工的退出所导致民工荒和技工短缺对政府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收益的影响,并通过把目前城乡收入状况与中国发生重大制度变迁的1978年情况作对比,认为目前的民工荒和技工短缺是制度变革达到临界点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重新上岗。由于某些原因,现有劳动力人口中的一部分目前仍滞留各地再就业中心的大龄下岗困难职工,将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或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所以,可否考虑在利用“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岗位援助,为其创造“边缘性”就业机会的同时;利用“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保障援助,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帮助这部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逐渐、直至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实现“下岗”向“退休”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近年来 ,中国出现了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 ,劳动力总量增长速度过快 ;其二 ,城市劳动力失业率上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大 ;其三 ,劳动力的培训不利造成了劳动力结构性的供给大于需求 ,解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劳动力个人三方面的力量相互配合 ,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0.
在减量发展背景下,科学预测北京2021—2035年劳动力供需趋势对实现北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若保持当前北京户籍人口每年净迁入水平与外来人口规模,即在基准预测方案下,即使在劳动参与率逐步提升、劳动力素质逐步提升和就业需求弹性持续下降的假定下,劳动力供给仍将持续下降。在提高户籍净迁入与外来人口规模的高方案下,劳动力供给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同时,无论是基准方案还是高方案,2021—2035年,25—44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规模都将持续下降,而45—64岁组大龄劳动力规模都将大幅上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将加剧。在此基础上,探索劳动力供需平衡实现路径,发现大幅提高45—64岁组劳动参与率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劳动力供给的途径,同时提升劳动生产率是减少劳动力需求的有效途径。最后,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提出政策建议:供给方面,推动大龄劳动年龄人口与女性人口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加劳动力供给规模,同时,增加教育投入与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力质量,全面提升劳动力供给效率;需求方面,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降低就业弹性,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  相似文献   

11.
北京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与京津冀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对外地流动人口进入北京寻找就业机会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年以后,北京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使一些行业遇到了用工难的境遇,但从劳动力需求结构看,有些行业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这种现实向我们提供一个信号,未来北京仍然是一个吸纳流动人口的重要城市。河北省是向北京提供劳动力的重要省份,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储备情况看,尽管河北省不可能向北京提供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但在近期河北省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相当大部分需要流向北京。一方面北京需要劳动力,另一方面河北省需要向北京转移劳动力,但现实情况是有很多因素制约了河北省劳动力向北京的流动,因此,需要从法律、制度、职业培训等方面拆除制约劳动力流向北京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市场分割源于劳动力市场上不同劳动力的不同属性,进而在市场上占有各自的市场份额,而难以进入其他种类的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会对经济的发展构成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业已对上海经济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提供制度的供给,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将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未来劳动力供给进行准确预测判断将有利于我们未来就业政策、现实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科学制定,也是对未来人口与经济形势准确判定的依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劳动参与率年龄模式变动以及受教育水平提高影响的基础上,对未来劳动供给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到2016年将达到从业人员的高峰7.58亿,其后持续减少,到2050年前后减少到6.4亿;如果考虑65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我国的就业高峰将出现在2022年前后,到2045年以后,劳动力供给将大规模减少。届时劳动供养人口将会大大增加,这必须引起当代人在规划人口发展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 《人口学刊》2003,(5):53-57
农民阶层是社会地位较低表现为:农民收入明显低于其他阶层的收入;农民充分就业率低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差。橄榄型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要求提升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持续性就业根本性的路径选择。政府应为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等方面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杨雪 《人口学刊》2007,(6):9-12
目前,东北三省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比重最高的人口转变时期,关注劳动力供给发展趋势及其内在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必要。未来几十年内,东北三省劳动力供给总量表现为先上升,2010年将到达峰值,以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劳动技能人口分布不均衡,劳动年龄人口将面临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侯力 《人口学刊》2004,(6):30-34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实现了大规模的转移,且具有逐年增加、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向沿海地区集中的特点,但劳动力市场制度分割、户籍制度与农地经营政策、劳动力素质偏低且劳动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步伐,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并加大教育和培训投资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提高转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目前刘易斯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会导致未来劳动供给减少。为了对未来劳动供需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定,采用生产函数法,设计高低两个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方案,在给定经济增长速度下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未来资本存量的增长,结合对TFP给出相应假设,测算得到未来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已有的劳动供给预测结果,即可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2020年前后出现。因此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应该适应未来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18.
吉亚辉  伍士邦 《西北人口》2009,30(4):126-128,F0003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形成了新的趋势,分析总结这些现状对当前全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具有一定的借鏊和指导。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