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市场分割源于劳动力市场上不同劳动力的不同属性,进而在市场上占有各自的市场份额,而难以进入其他种类的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会对经济的发展构成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上海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业已对上海经济形成了负面的影响;在上海今后的发展中,提供制度的供给,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将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外国劳动力与韩国劳动力的供给行为特征比较、外国劳动力对韩国本地劳动力市场的补缺替代效应的分析,指出外国劳动力大部分流向韩国本地劳动力回避的次级劳动部门,缓解了韩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对韩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出较强的补缺效应。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刘易斯转折点临近的背景下,"民工荒"与"洋黑工"现象突出的产业集聚地区应坚决禁止非法劳工的流入。同时,根据韩国在内的东亚经验,外国劳动力的流入在我国会呈现增长趋势,因而,需要重新思考限制外国低技术工人入境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长期劳动力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伦 《西北人口》2014,(1):45-49,55
文章采用Leslie方法预测2015-2050年中国人口总量及其年龄分布结构.据此预测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总量,根据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预测劳动力的需求总量,计算劳动力供需缺口。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总量都呈现减少趋势,供给减少更快,2015年后,劳动力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并有扩大趋势。面对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供需缺口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红  高鹏 《人口学刊》2003,(3):59-6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总量增加;从近期看,由于切人了国际市场的变量,我国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结构性及行业性就业量减少。面对入世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出发,提出对中国"知识失业"现象的解释。理论模型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和工资"去管制化",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则是"知识失业"的出现和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去管制化",知识失业率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因此,"知识失业"是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的结果,"知识失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减少甚至消弭。微观数据实证分析证实,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和工资"去管制化"都是2002年样本劳动力市场出现"知识失业"的原因,2009年样本劳动力流动"去管制化"仍是"知识失业"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工资"去管制化"效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立足于促进劳动力流动,片面地强调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高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给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重视不足,在人力资本投资模式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导致了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普遍下降。建议重视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鼓励企业和劳动力建立较稳定的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实,在工作搜寻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大学生个体择业行为模型揭示"知识失业"的原意。研究表明:第一,高校扩招只是导致"知识失业"的诱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的保留工资对其劳动力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化不敏感,使得市场无法出清,才是出现"知识失业"的真正原因;第二,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来看,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工作因为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其待遇变化对大学生的保留工资会有较大影响,当其与竞争部门的工资差距不断拉大时,"知识失业"情况将会出现恶化;第三,"知识失业"降低了大学生深造的机会成本,劳动市场分割则提高了大学生深造的收益预期,进而造成局部和短期的所谓过度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3年微观个体数据,定量估算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扭曲程度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的市场化效率仅达到65%2013年微观个体数据,定量估算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扭曲程度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决定的市场化效率仅达到65%75%左右,存在严重的工资向下扭曲现象,工资扭曲程度约达25%75%左右,存在严重的工资向下扭曲现象,工资扭曲程度约达25%35%;200535%;20052013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工资扭曲程度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拐点大约发生在2011年;劳动合同和工会对于劳动力的工资扭曲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已经成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双重"保障机制。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构建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缺陷和制度性障碍是必要的,同时还应在继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工会制度。  相似文献   

9.
范东君  朱有志 《西北人口》2012,33(3):104-109
本文通过利用对湖南五个乡村2008—2010年连续跟踪的调查数据,分析和测定了湖南农村劳动力流出对其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程度。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1-2009年的调查数据和2010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出是影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流出每增长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就会上升0.067%,农村劳动力流出增加会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目前农村劳动力流出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01年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进行失业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城市本地劳动力,农村外来劳动力的失业风险更低.但是,这种"优势"依然折射出外来劳动力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国正在努力完成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这一背景之下,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市场,促进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将会促使我国劳动力资源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劳务市场。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外劳务输出,需要认真研究相关各国劳动力资源的未来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各国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有关劳务政策新动向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劳务输出计划,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在增加劳务输出数量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做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工作,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重新上岗。由于某些原因,现有劳动力人口中的一部分目前仍滞留各地再就业中心的大龄下岗困难职工,将可能永远无法再回到社会主导产业中去,或找到稳定的就业机会。所以,可否考虑在利用“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岗位援助,为其创造“边缘性”就业机会的同时;利用“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提供保障援助,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帮助这部分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逐渐、直至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实现“下岗”向“退休”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预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峰 《人口学刊》2008,(2):53-55
目前,中国劳动力的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问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该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与京津冀人口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对外地流动人口进入北京寻找就业机会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年以后,北京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使一些行业遇到了用工难的境遇,但从劳动力需求结构看,有些行业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这种现实向我们提供一个信号,未来北京仍然是一个吸纳流动人口的重要城市。河北省是向北京提供劳动力的重要省份,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储备情况看,尽管河北省不可能向北京提供无限供给的劳动力,但在近期河北省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相当大部分需要流向北京。一方面北京需要劳动力,另一方面河北省需要向北京转移劳动力,但现实情况是有很多因素制约了河北省劳动力向北京的流动,因此,需要从法律、制度、职业培训等方面拆除制约劳动力流向北京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劳动力供求关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目前刘易斯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劳动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而持续的低生育率将会导致未来劳动供给减少。为了对未来劳动供需关系有一个较为客观的判定,采用生产函数法,设计高低两个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方案,在给定经济增长速度下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未来资本存量的增长,结合对TFP给出相应假设,测算得到未来劳动力的需求。比较已有的劳动供给预测结果,即可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的第一个刘易斯拐点将在2015~2020年前后出现。因此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应该适应未来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 ,中国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并逐渐形成了劳动市场。 2 0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 ,解决了众多劳动就业问题 ,但因过去持续几十年的劳动力人口增长 ,未来劳动市场仍将面临供需矛盾和强大的就业压力。通过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预测 ,展望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供求态势变化、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劳动供给和需求态势的变化,认为我国无限劳动供给时代已经结束,"招工难"具体地反映了劳动供求形势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虽然并不意味着劳动力数量绝对短缺,但意味着劳动者工资只有实现合理增长才能保持劳动力资源充分供给。综合劳动供求变化,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和问题,认为虽然从统计数字来看我国城镇失业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但劳动力市场形势并不令人乐观,实际失业率水平仍然较高,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实现充分就业,我国仍然需要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同时需要改善就业质量,让劳动者更加公平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杨雪 《人口学刊》2007,(6):9-12
目前,东北三省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比重最高的人口转变时期,关注劳动力供给发展趋势及其内在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分必要。未来几十年内,东北三省劳动力供给总量表现为先上升,2010年将到达峰值,以后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劳动技能人口分布不均衡,劳动年龄人口将面临老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秋成 《西北人口》2009,30(1):81-86
就业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正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连市而言.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和劳动力供求趋势是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统计资料.深入探讨了大连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业和劳动力供求发展趋势,指出,按目前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2015年前后大连将真正迎来劳动力短缺期,此后劳动力缺口将持续扩大。并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要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今后大连市应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引进力度,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同时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全力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应对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劳动力供需增长的城乡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以来 ,我国劳动力供需增长重心都已明显地转移到城镇地区 ,但也不可忽视全国劳动力存量重心仍在农村。不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量看 ,城乡都存在供过于求的矛盾 ,必须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努力扩增城市就业容量 ,充分发挥城市化对城乡就业压力的双向疏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