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昌 《晋阳学刊》2011,(4):109-114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是周汝昌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关系的一种新思考,认为《红楼梦》所蕴涵的中华民族文化浓郁深至,从氏族文化等4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其核心价值,是才与善两端,是重情但并不反理学和礼教,儒家的主体精神仁、恕等价值观都融化在情与才之中,是对作者过往认为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以情反礼和反理"观点的一种反省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评价方面,认为《红楼梦》是大事均有所本的写实之作,后四十回亦为曹雪芹所写,全书结构不够精密等。二是在红校研究方面,经常以《红楼梦》作为参照系,将其所赞颂的历史上的真实女性(如柳如是及《再生缘》的作者陈瑞生)与《红楼梦》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林黛玉)进行比较,从而寄寓自己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等诸多情怀。  相似文献   

4.
陈健 《南方论刊》2010,(3):100-101
读《红楼梦》,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感悟,因为人生是饱含酸甜苦辣的,是丰富多彩的。红学家段启明说:“《红楼梦》之所以伟大,之所以感动万千读者,主要是它最真诚地写出了人生的真象和真情,是一幅千古罕见的人生图画。”最近,我阅读了吴月明著的《红楼人生解码》,感觉作者作为茂名市教育局、茂名市语委的干部,作为公务员,潜心研究《红楼梦》而能出版专著,感到惊奇。惊奇于作者对《红楼梦》解读的深透,对现实人生领悟的深刻,  相似文献   

5.
作者认为本文就《红楼梦》如何写女性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认为在贾宝玉意淫之下,《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从而证实了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6.
从真假问题看《红楼梦》的主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传荣 《江淮论坛》2003,(4):121-125
本文从《红楼梦》中三对真假人物及一副关于真假的对联上对《红楼梦》的主旨进行了探讨,认为从真假问题上主要可看出《红楼梦》的知数叹命的主旨,当然,警情刺淫、惩恶扬善、悔过劝世也有一定的反映。由此作者提出了《红楼梦》的主旨应是知数叹命、警情刺淫、惩恶扬善、悔过劝世。  相似文献   

7.
论《红楼梦》的梦幻艺术李广华《红楼梦》以梦幻始,以梦幻终,用奇特的梦幻手法表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因此,研究《红楼梦》的梦幻艺术,对于揭示《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审美意蕴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来源。在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8.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霍国玲在《山西师大学报》以“反照风月宝鉴”为题,论述了《红楼梦》的主线问题.文章提出,近年来,红学刊物不断发表研究《红楼梦》主线的文章.所谓一部分作品的主线,一般是指表现这部作品主题思想的主要情节线索.不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红楼梦》的主线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为了探讨作品的主线,首先必须抓住作品的主题思想.研究者都承认此书中隐进了作者难言的苦衷,但作者饱蘸着人生血泪“哭  相似文献   

10.
北京作曲家王立平的大型中乐作品《红楼梦组曲》的内容与小说《红楼梦》相比是一种非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从音乐与文学的比较研究出发,作者对音乐如何移植小说《红楼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本质具象的“组曲”写法,即设想《红楼梦组曲》应主要表现以下内容:太虚幻境、黛玉葬花、大出殯、元妃省亲、黛玉焚稿、宝玉哭灵和宝玉出走。  相似文献   

11.
孙丽君 《中州学刊》2015,(2):159-163
在现象学视野中,《红楼梦》主题的探讨方式来自于读者的建构,中国读者生活在强调血缘关系的文化中,这一文化使得中国读者在现实中经常获得一种宿命性体验。《红楼梦》通过故事和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过程也强化了这一宿命性体验。《红楼梦》对宿命意识的强调构成了中国读者强烈的共鸣,这是《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经典的本质原因。宿命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有限性的理解,《红楼梦》的审美价值就来自于这一理解。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反复强调“假作真是真亦假”,并精心营造了甄土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宝玉、贾宝玉等寓意“真”“假”的人物形象。清人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红楼梦》一书,全部最要关键是真假二字。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木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不为作者冷齿,亦知作者匠心。”可见,“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真假互补关系,是曹雪芹对《红楼梦》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题材,为《红楼梦》的真实性提供了坚…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无与伦比的巅峰之作.但迄今为止,《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还没有形成共识.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有完全确凿的依据和非常充分的理由证实是冒辟疆著作了《红楼梦》!本文将以《冒辟疆全集》中的记载为主要依据,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史书和谜书。"金陵十二钗"就是作者为确保《红楼梦》的史书性质和文学品格所采用的特殊的创作方法,即谜语手法。通过考证可知,《红楼梦》作者是在与相关的历史人物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和曹宣父子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是清代之前能够指代和影射顺治和曹宣的十二个帝王;"金陵十二钗"副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是顺治和曹宣以及顺治在五台山出家时清代还活着的两代十个皇子;"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除顺治和曹宣外,其他十人都是随康熙去五台山的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证实《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明末崇祯皇的太子朱慈烺,曹雪芹只是作者的笔名这一判断为真,让我们进一步研究《红楼梦》的内容。鲁迅先生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指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  相似文献   

16.
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为“满纸荒唐言”之作。其荒唐处有二,一是宝玉原型的身世遭遇及他为顺治之位的真正继承人这些史实内容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对局外人来说自然会显得荒唐透顶;二是作者为了将这些犯朝廷忌讳的史实披露出来,不得不采取了违背小说创作常规的谜语手法,这对于那些习惯于用读普通小说的思维定式来读《红楼梦》的人来说自然也会感到荒唐可笑。总之,《红楼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其它任何一本小说所不具备的荒唐性。因此,判定人们对《红楼梦》的解读是否符合作者创作底蕴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研究是否让人产生荒唐感。当然,这并不是说,凡是让人产生荒唐感的《红楼梦》研究便一定是符合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说,不让人产生荒唐感的研究决不可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相符,荒唐性只是判定《红楼梦》研究是否与作者创作本意相符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画论、构图、色彩、技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指出《红楼梦》中表现出的绘画美学思想亦为作者创作整部书的艺术理论基础。文章充分肯定了这种融诗情画意于创作之中的“小说叙述方式”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红楼梦》作者研究的新发展杨向奎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在今传《红楼梦》第一回中已经交待清楚,其中有: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是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当此日...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红学” ,与“莎学”、“浮学”一样 ,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与价值。从胡适“红学”范式开始 ,便延续着反 1 2 0回的《红楼梦》的基本思想。“红学”的真正意义 ,应以主题学为骨干 ,涵盖作者学与版本学。曹雪芹是 1 2 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王国维的“红学”范式 ,是新红学的创始模式。美学批评学、文艺心理学、史学索隐学、文学考证学等学问为“红学”的研究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显学文化。《红楼梦》从“真事隐去”说 ,说是南京梦 ;从“假语村言”说 ,即是北京梦。 2 1世纪的红学 ,不是反对《红楼梦》 ,而是支持《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