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有效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然而,由于结构张力和路径依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也存在现实困境,需要更为有效的行动策略。通过对全国首个城市"慈善社区"试点创建项目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社工机构通过进入、服务、互动的全过程行动策略,可以实现融入社区、促进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社会工作应立足于解决社区"共同体困境",着力构建社区合作网络,推动内生型社区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精准脱贫中,政府与企业的有效扶贫合作十分重要。政府与企业在合作促进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的政企扶贫合作模式存在表层化及目标与行动的偏离性问题,亟须加以矫正和转变,探索和实践精准互嵌型的政企合作新模式十分必要。精准互嵌型政企合作新模式的特质在于,以贫困农民脱贫需求为中心,以贫困农民实质参与为要件,实现政府与企业实质性、精准性的互动联结,进而走向目标精准、策略共决、利益共享及资源充分整合的深度合作状态。然而,精准互嵌型政企扶贫合作模式的发展在实践中受到利益诉求、政策制度、合作程序及合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此,应通过利益目标调适、制度完善、程序优化及环境系统建设等措施应对现实困境,以实现这一新型扶贫合作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嵌入视角以社会工作为中心,探讨嵌入主体和嵌入对象的关系,对被嵌入对象的能动性与多元主体的互动重视不足。组织场域视角鸟瞰包括社会工作机构在内的组织互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突破嵌入视角的局限。组织场域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政府、医院、社会工作机构等多个组织互动合作并建构新制度的动态过程。在政府主导作用下,社会工作实现了强制性嵌入,内生动力不足的医院与社会工作机构形成了间接桥联,但组织场域内也存在权力失衡与过度依赖、合作共识缺失与认同困境、利益关联薄弱与互动不足的问题。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从嵌入发展迈向共生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权力关系,增进相互认同和合作共识,建立多方共赢的互利关系。在多元主体共治的社会治理背景下,组织场域视角更有利于社会工作机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4):229-235
邻避事件是引发网络舆情的热点议题。地方政府在邻避事件和网络舆情的背景下面临着来自多方压力和多重治理挑战。在邻避议题产生到转化为邻避者行动的过程中,公众的认知因素是形成邻避者"议题-行动"系统的关键,对邻避事件的事态发展、相应的网络舆情产生重要影响。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模式对公众的认知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演化经济学的结构-过程分析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学术研究》2005,1(2):44-48
文章认为演化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序与无序、稳定与创新、必然与偶然的统一与矛 盾关系,而结构-过程分析框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构-过程分析包括结构性约束、 行为主体、社会互动和历时动态分析与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这种分析方法既强调行为主体受到结构性因素 的制约,同时也强调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而演化的结构-过程分析方法下的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同 时考虑到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经济政策的影响来自为结构与行为主体之间提供特定的、新的互动与关联方 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趋势已经形成。创业成功与否并不必然由个体创业能力等因素决定,而受到社会结构的极大影响。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来看,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动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情境关联意识的支配和影响,在动态结构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意识冲突问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根本性的现实困境来自日常互动中的三类意识冲突,表现为作为老板的返乡农民工和工厂工人双方在时间意识上精确与模糊的冲突、规则意识上规定与人情的认知冲突以及质量意识上做完与做好之分。意识的冲突是现代工业文化与乡村文化碰撞的结果。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种冲突有其必然性。随着农民工的陆续返乡,类似的冲突将持续产生。乡村文化该如何应对,是改造、消失,还是再出发,值得进一步深思。  相似文献   

7.
论规则     
王询  董巍 《北方论丛》2010,(4):136-139
规则可以简化行动主体的选择过程,增进行动者相互间行动的可预期性,约束和协调相关主体的行动、调整利益关系.按照规则作用的强弱和方向,可区分出四种规则:指令性规则、禁令性规则、诱导性规则、抑制性规则.任何规则的合理性都是有限的,规则通常是"次优的".促进规则实施的机制包括相关行动者的自愿遵守,相关行动者间的相互约束,以及第三方强制.规则本身的属性、相关行动者的特征及其构成,以及外在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规则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群体利益最大化之间的这种矛盾就被称作社会困境。治理社会困境,就是用规范的制度、控制体制和组织模式,促进群体内合作及抑制个体间的竞争。在合作治理公共物品时,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地方政府并非是最好的治理公共物品的方式。因此,可以考虑选择与其他治理方式相结合,寻找更好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技术合作是APEC运行的重要支柱,但自愿合作带来的"搭便车"问题、成员结构多样性带来的异质性需求及行动目标的模糊性使其面临"地位高但发挥作用有限"的现实困境。作为APEC的重要成员,中国应坚持战略性、包容性和经济性的指导原则,积极推动经济技术合作改革并切实参与其中,以加强与亚太经济体的经贸联系,强化在APEC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经济技术部门在改革过程中逐渐从主导性服务向市场化服务推进,但在政府机构管理体制不顺和农民缺乏组织化的条件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施面临着"双重两难"困境。对此,政府部门应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提供主导者、竞争规则制定者和强制推行者的角色向服务参与者、服务网络构建者和合作促进者的角色转变,由管理功能向服务功能过渡,以"放权、转移与参与"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与城市相比,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出总量不足、结构失调、供需矛盾、主体失衡的困境。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主要制度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既是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事权与财权不对称的重要制度环境,又是导致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化供给主体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就成为化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失去了追求公共价值与美德的意愿和能力,从而陷入德性困境的泥淖。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公共行政的德性困境源于价值和经验的二元纠缠。而西方公共行政的现实困境正是这一二元纠缠的产物,无论是民主制行政还是官僚制行政都没有摆脱西方政治思想中由来已久的二元对立传统。西方公共行政要以追寻公共价值为目的,并真正地提高公民参与,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为解决西方公共行政的困境找到可能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贫困在于不能立足于生活实践,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和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力指导。哲学的贫困严重妨碍哲学的发展甚至威胁其生存。生活世界始终丰富多彩,哲学的贫困源于哲学家的贫困。哲学家惟有立足实践,以合理的间距反映生活,以严肃执著、淡泊名利的态度致力于学术研究,才能使哲学由贫困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4.
陈瑞红 《文史哲》2004,24(1):124-128
纨绔主义既是一种凡俗的生存风格,也是一种艺术审美诉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文化的审美性质态。纨绔主义在19世纪欧洲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审美性因素在这个运动中不断增强的过程。纨绔主义自身蕴涵的矛盾以及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激化,终于使其陷入唯美与媚俗、先锋与颓废的尴尬处境。纨绔主义的困境,深刻反映了审美现代性中的矛盾命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道德哲学话语中的"道德"意蕴并非让人不去"得",而是教导人如何"得",但是,现代性道德存在着主体有限性带来的困境。与西方文化"预定的和谐"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多种价值理念构成的生态文化,这种生态文化对于解决现代性道德困境具有资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璐 《理论界》2013,(9):172-177
本文在"非对称性互动中存在大国困境"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以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互动为逻辑起点,提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互动过程具有非对称性的特征"这一判断,在这种非对称的互动中,作为相对的大国——中国,由于一般的大国特征以及本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陷入了一种"大国困境",中国的南海政策正是在这种大国困境中制定和实施的,对该政策的理解、评价和未来趋势的预测都必须考虑到这种"大国困境"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文化普遍主义的批评甚多,而对文化特殊主义(相对主义)的困境却往往忽视。把文化相对主义误读为文化普遍主义必然导致真正的普遍性的匮乏,而普遍性的缺失,将使多种文化的沟通成为不可能。消除文化特殊主义与文化普遍主义之间的僵局,可能的途径是“求大同,存小异”———把一种独特的文化视为普遍性的具体表达;在普遍主义的基础上,使文化交流得以可能,从而使特殊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政府形象传播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比如能力困境、责任困境、接受困境、道德困境和引导困境等,产生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期待与现实的反差、宣传与交流的信息失衡及问责与担当的制度缺位等。破解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确立服务公众的形象本位,二畅通对话交流的形象渠道,三巩固为民谋利的形象符号,四疏解舆论监督的形象批评,等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法学是以信息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现有文献与实证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信息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在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方法采用以及教学开展等方面同时陷入了困境,而困境的根源在于该学科的定位和归属不明。立足于我国法科教育的传统并借鉴美俄等国信息法学的最新成果,将该学科定位为跨领域的独立法学门类,并据此提出应对困境的具体思路:构建独立与开放的理论体系,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法学的概念分析与价值分析为主并兼采其他学科方法,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注重多学科的知识结合与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20.
Social phenomena are suggested to be explained by the matching law - an empirical regularity of individual behaviour. Whil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his law exists, only a few sociological applications can be found. This paper points to the problems that come with its usage as micro-foundation of social behaviour and provides solutions. In particular, a model of melioration learning enables the derivation of social phenomena from the matching law.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illustra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l to the volunteer's dilemma. In contrast to game-theoretical solutions, the matching law leads to more intuitive results in case of the asymmetric dilemm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tching law and utility maximisation is discussed by its integration into economic consumer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