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产业布局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抉择 根据我国产业发展既要着重推进传统产业革命,全面实现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任务,鉴于我国现有产业布局的态势与特点,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今后布局政策和区域政策的要点应是: (一)适度倾斜和地区协调发展相结合 我国产业分布和开发条件客观上存在着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尽管三大地带内部也有明显差异,但总的说,东部地带基本达到或接近“成熟型”,中部和近西部大体居于“成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区域经济政策倾斜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对沿海实行倾斜政策,这一模式促进了全国经济和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地区间差距拉大、产业结构失衡和趋同、“诸侯经济”割据等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从过去那种中央高度集权下的“平衡”模式到地方分权下的“倾斜”模式是一种进步,但也是我国新旧  相似文献   

3.
依据国情即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建国以来,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人,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创立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即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5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计划经济型的向内地倾斜战略到双轨制型的向沿海倾斜战略的转变;前者未能实现效益与均衡的统一,后者则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应选择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型和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国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和区域倾斜是我国东西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这种区域选择和区域倾斜仍然在继续强化.这一现象同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宏观战略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矛盾.如何研究和解决这一矛盾,如何通过一定的外资政策,把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同发展重心转移的战略结合起来,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能源消费数据,根据碳排放的主流算法,本文估算了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总量和三大区域分行业碳排放总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总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碳排放总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农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碳排放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相当明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立足于东部地区工业、建筑业和运输业的升级和转型,实施差异化的低碳经济区域政策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域尺度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全国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东部、中部、西部所辖省区的区域数据对三个区域进行逐个检验,分析这种关系在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不同表现。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各区域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在区域科技战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探讨我国现行的区域科技发展的战略管理模式和政策,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找到有利于我国区域科技发展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9.
发达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国家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上,普遍采取区域经济手段法制化的方式解决市场自身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西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本质上是公权力对现代市场经济交易的调控规则,这些规则反映着治理现代市场经济共同的客观经验法则.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新课题,加强区域经济立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问题本身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法律与社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应当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层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中后期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张锐(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对梯度推移战略的反思随着70年代末期区域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由均衡发展向倾斜发展的转换,按东、中、西三大地带顺序展开经济布局的梯度推移战略成为我国80年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主流。其理论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三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三十年的历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三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在区域发展、区际关系、区域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微观理论基础尚未融入区域经济理论体系,与主流经济学还有相当距离,时区域经济现象解释不够,进入门槛低,个别研究内容的泛化.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不仅包括现实问题,而且包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十多年来,借助于国家向东部倾斜的政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区域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缺少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间利益分享与补偿方面的制度安排,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回波效应远大于扩散与辐射效应,没能逆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的扩大,从而影响到地区间正常的资源要素整合。研究表明,利益分享与补偿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和创新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体系,并以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利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系统失灵的典型类型及差异化创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区域创新系统问题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很少有文献涉足区域创新系统失灵与差异化创新政策领域.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发展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区域创新系统失灵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无差异的区域创新政策.论文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关键性创新障碍因素入手,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失灵的三种典型类型,即"组织稀薄"型、"锁定"型、"交互作用缺失"型,进而提出了基于不同问题地区的差异化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5.
陈林生 《天府新论》2016,(1):116-119
海岸带是一类特征明显的经济区域。海岸带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环境可持续性承受的影响错综复杂等因素,决定了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破坏及海岸带区域无序开发。海岸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要着眼于海岸带区域产权的复杂性、环境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发展政策的框架是建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完善污染控制政策体系,建立地方政府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是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探讨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资源型城市大庆市为例,以其1978~2006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为参照,对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大庆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区域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对整体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完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状况与石油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8.
整个8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循着东部倾斜的思路而展开的,从而使得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在发展层次上呈现出重大差别,甚至带有“马太效应”的色彩。这种失衡的空间格局的形成,固然存在诸多原因,但在理论认识上,则与对威廉姆森曲线、国外区域经济实践中的“开发顺序”、“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和“共同富裕”等四个重大问题的认识误区高度相关。一、威廉姆森曲线能否作为中国地区经济政策选择的依据威廉姆森曲线源于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1956年,库氏首次提出了“倒U型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  相似文献   

19.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调节、控制经济运行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准则和措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与其它地方有较大的差异性。制定和实施当地的经济政策,不仅要反映再生产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一般要求,而且必须充分反映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区域自治的特点。“少数民族是否也把自己看作是各种政策领域中具有特别的关注和利益的集团?这是非常重要的。”①经济政策符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客观实际,反映各民族的共同意愿和要求,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包括管理本地区经济的自治权、财政倾斜、扶持优惠和人力投资等方面的特殊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当前,在传统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地区的体制目标与运行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的经济政策也需要在新的经济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与选择,才能适应当地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有效地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区域研究一直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这种兴趣的中心可扼要概括为“区域经济的差异与平衡”.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是明显的.就其原因来说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的原因;二是地理环境的不同;三是国家的投资与政策向东部的“双重倾斜”.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均衡发展”,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全面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