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心是爱的哲学的典范代表。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 ,赋予了冰心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模式以及一份稚拙的童心 ,使她能从童年经验、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中提炼形成自己的爱的哲学 ,并在母爱、童心、自然这爱的哲学的表达模式中处处浸润着晶莹剔透、天真烂熳的童心 ,透示出单纯明朗、活泼跳动的儿童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文学史上,冰心以基督式的爱的哲学开创了爱的文学,因此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母爱意识贯穿了整个创作生涯,冰心对母爱宣教似的竭力张扬,意在试图从哲学、宗教的高度对宇宙人生进行整体的把握,建立一个有牢固理论基础的人生观,并期待这种人生哲学能有现实的社会功效,来解读社会,有效地拯救众生,疗救创伤。  相似文献   

3.
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源头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对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吸收,家庭环境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冰心、庐隐的创作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庐隐早期都接受过基督教文化的教育。在冰心、庐隐的小说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基督教文化的痕迹。但冰心更多地接受了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形成自己温婉的小说风格。庐隐却更多地接受了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形成自己凄婉的小说风格。对基督教文化不同的感悟,形成了她们不同的文学创作观,因此她们对“人生究竟是什么”有着截然的不同答案:一个是“爱”,一个是“恨”。  相似文献   

5.
钱道静 《南都学坛》2002,22(4):123-123
<正> 20年代初小诗兴盛时,曾有大批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在小诗作者中,写作最早、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冰心的小诗忠实地记录了冰心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轨迹,体现出冰心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创作“真”的文学,表现“真”的人生。 一、冰心的小诗深情地赞颂了真挚的母爱 母爱是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被诗人视为生的慰安、爱的典范。冰心小诗中着力表现的母爱源于她与母亲的深厚感情,母亲对冰心深挚的关爱培养了她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和温和细腻的性格特征,而冰心对母亲的感情也非常真挚,一直把母爱当作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诗情的重要来源。“母亲呵!/这零碎的篇儿,/你能看一看么?/这些字,  相似文献   

6.
冰心一生与基督教关系密切,青少年时期是冰心受基督教的影响最强的时期。通过对有关史料、作品的梳理分析,探询基督教在冰心的信仰皈依、人格形成、爱的哲学构建、圣女形象塑造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印证冰心个人生活近百年的历史轨迹与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冰心是表现“母爱、童心、大自然”“三爱”为一体的集大成者,其作品中却独少爱情题材,这一现象在评论界极少得到关注。而冰心作品中爱情题材缺失并非偶然现象,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心态的制约、个人人生体验的缺乏、作家思维定势的拘囿和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等方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冰心那些向泰戈尔致敬的文章以及写出的小诗,都远比郑振铎对这位哲人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更显神秘。泰戈尔的"孩子"典型是爱的化身,是对冰心的"母亲""大海"和"自然"的补充。《新约》中四部福音书对爱的展示,《旧约》中的部分情节及泰戈尔的爱的福音书,共同构成了冰心的"宇宙的爱"和"爱的宇宙"。爱的哲学显现在带宗教色彩的诗、小说、散文中,对她的作品有着正面和负面的效果。整体上看,冰心受限于浓厚的宗教情感所导致的不足,但由这种纯粹的情感所激发的作品仍值得称道。在冰心对精神状态的描述中,不仅强调了爱,也包括一些由寂寞、孤寂、烦闷、悲哀等等同义词所传达出的与之对立的情绪。在这方面冰心是"五四"一代人的典型代表。冰心智识的发展本身就是"五四"之后的时代最有趣的故事。令人遗憾的是冰心囿于时代局限,终于无法超越两种张力:一方面是本土传统和外来冲击间的张力;另一方面则是东西方最重要的文明智慧源泉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张力。1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纯社会功利性的冰心文学批评提出了质疑,对冰心"爱的哲学"进行了再审视,提出"爱的哲学"是世俗化了的基督宗教爱,是理想化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冰心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学家,不仅她的"冰心体"独具一格,而且所倡导的"爱的哲学"更是意义深远,面对快节奏、高科技的当代生活,"爱的哲学"给当代寂寞、冷清的精神家园带来温暖,是解救人类精神危机的良药。  相似文献   

11.
冰心的信仰转变始于20世纪30年代,她的民族意识随着对基督教和西方的怀疑而逐渐增强,国内接连不断的战祸使其思想更趋现实。唯物思想的传播引发了冰心对马列主义的认同;她的基督教信仰本身所具有的人化倾向从根本上导致了其在50年代初向社会主义文化急速转向。  相似文献   

12.
冰心“爱的哲学”的生成环境可以从社会和个体成长环境两方面分析,前者主要包括五四时期文艺思潮对人道主义的推崇、对童真的发现与崇扬以及泰戈尔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后者则主要是指家庭背景和基督教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相比,冰心的爱广博而丰厚.“爱的皙学”囊括了母爱、童真、自然诸爱却独独不包括男女性爱。文章通过对冰心思想和作品的分析,探讨并剖示了她与众不同的爱情现,指出冰心作品的性爱是一种“宇宙化”、“秘密化”(郁达夫语)了的爱.  相似文献   

14.
以冰心翻译为例,考察翻译研究的新途径——生态途径对具体翻译活动的阐释力,得出以下结论:生态视角下的冰心翻译体现出整体性生态哲学的基本精神、存在关系和实践路径;在翻译选材上,冰心轻欧美而重亚非,体现了对翻译生态整体性的自觉维护;她翻译和创作共生与互生、相持而长的存在关系呈现了整体性生态哲学的核心特征,这种共生与互生的生态存在关系得以实现主要得益于冰心至诚无息致中和的生态伦理观;在她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论述中也处处体察出她"尊德行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实践至诚之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冰心对母爱、童贞以及大自然的深挚而又细腻的描述 ,阐述了冰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 ,并对她的“爱心哲学”积极和消极面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剖析。她从歌唱童真、描绘绮丽的大自然中体现出了爱的思想 ,抒发了她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 ,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深切激情 ,表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植根于大爱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和人性厚度,使冰心成为大写的人;而为人与为女的统一,既传统又现代的家庭婚恋观,创立母爱文化,使冰心成为一个大写的女人。  相似文献   

17.
论萧乾的创作与基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萧乾的创作与基督教杨剑龙(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少作家受到过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鲁迅汲取了基督的救世精神,庐隐接受了基督教的罪感内涵,冰心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构成其爱的哲学,许地山在基督教文化的濡染中追求博爱与苦难中的坚定性格。萧...  相似文献   

18.
模糊的创作方法--论冰心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冰心具有"三合一体"的特点个性气质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信条上的现实主义、基本观点的人道主义,所以,她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模糊性--表象写实背后涌动着浓郁的抒情、理想和哲学色彩.一方面,现实主义的深刻性被削弱,浪漫主义的激情淡化,因而,她的小说不能视为现实主义小说或浪漫抒情小说;另一方面,却由此创建了独特的"冰心体"小说文体模式,形成冰心小说清浅、单纯的风格,并以此表明了白话文在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抗衡中取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冰心受基督教最根本的影响表现于其早期的个人主义观及注入式写作方式,这不但彰显了冰心独特的个体性,也为中国现代文学添加了难得的终极之思。但在自由主义神学和泛神论影响下,冰心逐渐偏离基督教神圣价值体系,回归中国传统思维理路,致使其对基督教产生误解并对中西文化判断失误,独特的、个性的冰心也由此消失。  相似文献   

20.
冰心诗歌中对“母爱”分外突出的铺叙和描写,具备三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其一是梦幻化,这是一种留恋旧日梦想而不可追寻的怅惘表述。其二是知觉化,以“甜丝、春光、太阳”等景物构成审美框架和一个满蕴着故国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境界。其三是寻找“情景交融”的精神家园,由此折射出冰心对民族文化和谐人伦的渴盼,导致她的女性文化意识更加典型,并为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确立了“爱与美”的经典性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