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怎样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既保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又保持“中国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孙显元由于有了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才创立了剩余价理论,从而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要获得新的发展,必须在历史观上实现新的突破。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以在历史观上的重大突破为前提的。因...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把唯物史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与世界的统一、改革与发展的统一、渐进与突变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历史观念,它具有重价值、重方法的理论特色,是应用性、发展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的交往观及与之相关的世界历史观出发来理解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为:与生产力和分工密切相关的交往的发展,必然使民族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进入全球化时代;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的世界历史性事业,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开辟,但最终将由社会主义主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表述其历史观的理论外壳,又是论证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世界历史理论的时候,着眼于理论的发展性与实践性。因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经历了由单线论向多线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单线论的世界历史理论时,视角限于西方历史发展;19世纪70年代后,单线论世界历史理论发展为多线论世界历史理论,既包容了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道路,又兼容了东方社会历史的独特性,因而其世界历史理论有更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更具有科学性,也更便于人们理解其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形态的更迭,应该首先从发展程度较高较成熟的国家开始,然而许多具体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却表现出了与一般规律不同的进程。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能够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圆满的回答。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横观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为什么所建设的社会主义都不够格?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估计过高,因而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党的历史观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它以当前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生成背景,以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三重意蕴为问题域界,科学回应了以什么样的理论对待和审视历史、以什么样的观点去理解和把握历史、以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和评价历史三重历史之问,实现了实践的历史、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运思的历史三个层面的系统集成。中国共产党在尊重崇尚历史、记录探寻历史、运用反思历史中形成的正确历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立论的科学性、内涵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深厚的民族性,有助于民众在洞察历史进程与规律中增进历史自觉,在研判历史方位与方向中增进历史自信,在把握历史创造与预见中掌握历史主动,在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障中保持历史定力,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厚植历史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世纪之交的社会主义运动侯玉琪,肖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提示中国现代化与社会发展必由之路的科学体系,也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真正历史价值的价值学说。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蕴含着实践、资本与价值的三重逻辑,既彰显了马克思在历史观上的深刻变革,也对理解"逆全球化"的本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历史哲学体系的抽象性,以实践维度指明了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体化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的非历史性;通过探析资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辩证作用,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资本逻辑;最后论证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揭示了"逆全球化"思潮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导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顺应世界历史走向,契合人类解放哲学主题,彰显了世界历史观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0.
本雅明将以往的历史观分为依赖于时间线索的自然历史观,以及依赖于逻辑链条的世界历史观。针对这二者的理论局限,他提出了以语言学为方法的神圣历史理论。根据这种理论,神圣历史以其独特的结构性特征使历史意义得到不断生成和发展,而通过对上帝神圣语言的继承,人类便能够借助于一种客观阐释而获得解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邓小平以无产阶级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的非凡胆略和创造精神,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如何建设这样一个执政党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的学说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世 《天府新论》1998,(4):33-37,5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理论界引起了重视,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笔者试论其中三个问题。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关系由于黑格尔的历史观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理论前提之一,“世界历史”是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这自然使研究者们在探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时,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在“世界历史”理论方面的异同,给予相当多的注意。这是必要的。只是应更为深入一些,更为全面一些。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了二者在唯心与唯物、是不是“欧洲中心论”等方…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追求的系统总结和经典概括,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世界性的存在,蕴含着深刻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专业论述——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世界历史理论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历史性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也是总结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历史性的重要依据,更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奠基人和创立者,他们提出的世界历史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基础理论;列宁和毛泽东探索在世界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从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和江泽民着重探讨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高齐云邓小平理论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和理论主题而展开的,首先必须阐明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22日,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杰出的马列主义者、无严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回顾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和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化,不难看出: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哲学反思中,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又不能不涉及到马克思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思想。搞清楚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思想实质,从中引出合乎逻辑的历史观结论,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研究,决不是无关宗旨的“琐事”。本文拟就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为"全球化"这一术语不被滥用提供了学理依据。"全球化"这一很不规范的普遍流行的术语所涵盖的许多事实,都是对"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一种认定,但它并不能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世界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相继形成了"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从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这两者在其主体结构、利益结构、发展目标和原则、发展特点、格局结构等方面是有所不同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的。基于对"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批判,以及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的科学分析,由此提出的世界历史"双重结构"理论,既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全面地运用于全球化及其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将会为我们正确探索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中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转折关头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一、全会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入手,为拨乱反正,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准备了思想和理论前提;二、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正确战略决策;三、全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四、全会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明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五、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走上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0.
思想解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弥久弥新的历史课题。最近30多年以来,我们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在深刻反思,追问追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思想解放中,推进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全党全社会的理论成熟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