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泰戈尔生于1861年5月7日,他的家庭是印度望族,祖父的叛逆精神,曾给诗人终生的鼓舞,父亲追求真理的挚着,对哲学和宗教经典的酷爱,都影响了诗人的世界观。至于在泰戈尔的长辈和同辈中,更有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对诗人的成长和脱颖而出都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然而,泰戈尔所受的学校教育却是令人遗憾的。 泰戈尔不到七岁就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他曾先后被送进各类学校学习,但由于他憎恶当时呆板落后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所以始终毫无长进,十七岁时他又被送往伦敦。泰戈尔最早进的是欧里安塔·塞米纳里小学,后来诗人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过:他不记得曾在那里学过什  相似文献   

2.
种姓制是印度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教合一的古代印度 ,它在宗教上得到认可 ,又被赋予法律效力。它将社会分成不同的等级 ,维护着高种姓的种种特权 ,限制着低种姓的一切行为。印度获得独立之后 ,就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 ,还出台了各种规定来照顾低种姓的印度人。然而在印度人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中 ,种姓制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清除干净 ,它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活动、择业、婚姻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泰戈尔与中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泰戈尔论中国文化和中印关系泰戈尔一生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和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关心中国。1881年,他才二十岁的时候,就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死亡的贸易》。在这里面,他严厉地谴责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  相似文献   

4.
万伟珊 《船山学刊》2021,(6):98-110
谭云山是现代著名学者,为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他在中国发起创建中国中印学会,又与泰戈尔一道创建了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并以此为平台,在印度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播中国佛教文化以反哺印度,为促进中印睦邻友好关系几乎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被誉为"现代玄奘".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现存文献中对谭云山一些事迹记载不详,甚至完全阙如,导致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新发现的文献资料,中印学会创建动议的提出者应是清末报人后潜心研究佛学的安徽怀宁人何雯.泰戈尔也"本有斯意",而后与泰戈尔结识的谭云山则为具体落实者.关于中国中印学会的成立时间,经过考证,应是1933年而非1935年.谭云山为主要创建人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和中印学会为中国文化在印度的传播,增进中印两国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的小说《戈拉》特别关注印度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地位,他借两位主人公对种姓制、歧视妇女和崇古主义这三大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地一起,以强调“整体”和“同一”的东方精神去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奥罗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e 1872—1950)是印度现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领导人和杰出的诗人。奥罗宾多出生于加尔各答近郊的一个婆罗门种姓家庭。七岁时,父亲送他到英国,曾在伦敦的圣  相似文献   

7.
1 王统照的好友——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瞿世英说:在中国文学家中,最受泰戈尔影响的有二人,一位是冰心女士,再一位就是王统照,“他的思想受太谷尔(即泰戈尔)的影响很深”。王统照当时在座听了这番话,后来还将它加了按语,编入北京《文学旬刊》。可见,在唤醒王统照创作灵感的外国作家之中,泰戈尔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王统照对印度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20年,他曾在《曙光》杂志上发表《印度诗人葛拜耳之略传与其诗之表象》的论文。不过,他  相似文献   

8.
一、印度古代社会 印度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半奴隶和全封建式的种姓划分制,或简称“种姓制”。种姓,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阶级”或“阶层”。种姓制就是阶级社会。印度古代种姓(阶级)主要有四个;婆罗门种姓、刹帝利种姓,吠舍种姓、首陀罗种姓。  相似文献   

9.
林布族居住在尼泊尔东部,是喜马拉雅山地民族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一个族群。由于历史上印度高种姓阶层不断迁徙到林布族人居住的地方,林布族人被迫抵押肥沃的土地,甚至离开原住地外出谋生。挣到钱的林布族人回到家乡,不仅赎回质押的土地,还开始从事其他贸易,取代往日的头人成了地方精英。林布族人对种姓制度的认识表明了他们具有民族主义情结,但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又让林布族文化逐渐与印度文化趋同。林布族妇女的权力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接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印度传统文化特征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受地理环境、宗教传统、种姓制度、村社结构、语言断裂等影响,形成了多元复杂性、浓厚宗教性、极大包容性等特征.我们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定位及其特征的论述,力图探索印度文化对印度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奈保尔移民英国之后面临的文化选择为我们研究移民文化身份提供了生动个案,他对待英国文化采取了依附与背离并行的二重文化选择取向,依附与背离形成一对共时性的矛盾。一方面,奈保尔家族的移民事实注定了他文化身份的“养子”命运,在特立尼达他接受英国殖民教育,说英语,在伦敦他研读英国文学,用英语写作,并定居那里,形成客观的依附倾向,这样英国文化成为他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文化场;另一方面,奈保尔天然的印度裔种族身份、不可变更的殖民地移民身份、家族文化遗传、印度文化的潜在影响等又让他时时感到文化上的水土不服与排异反应,并对宗主国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形成了背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印度妇女是世界上最为悲惨的妇女,森严的封建礼法制度规定她们处于无权地位———从人格到经济上都得不到独立;而印度特有的封建产物———种姓制度又给她们牢牢地加缚了一条锁链  相似文献   

13.
泰戈尔戏剧创作中的宗教冲突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这种冲突,一方面是因为泰戈尔作为个体的宗教信仰者的原因,另一方面则与当时印度社会的文化特征紧密相关。宗教冲突因此成为泰戈尔戏剧创作切入当时印度社会和宗教界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辜鸿铭文化保守主义透视乔志航在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辜鸿铭是个言人人殊的谜。对辜鸿铭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他是个顽固可笑的保守派。而褒之者则从一些世界著名学者对他的高度评价中重新重视辜鸿铭。不难看到,印度诗哲泰戈尔把辜鸿铭看作东方文化的代表人物。①俄国...  相似文献   

15.
姜玉洪 《北方论丛》2001,2(3):61-62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东方大国,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印度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印度的发展,那私探索印度深层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公社结构、身份种姓和文化断裂,便可以推论出印度社会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其离散性。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被称为20世纪新儒学运动的开山鼻祖。他的东西文化比较理论的出台,在当时社会曾引发大规模的东西文化论战。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一直影响着后人,尤其是他反理智的直觉主义,还被人尊称为中国的泰戈尔。 梁漱滨的文化哲学和人生哲学经历了两大转折,正如其后来的《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所说,“我常常说我一生思想转变大致可分三期,其第一期便是近代西洋这一路。以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后来折反到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是第二期。从印度出世思想车又转归到中国儒家思想,便是第三期”①。在梁漱溟思想的两度转折中,对他的人生观、文化理…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上印度大诗人泰戈尔(1861—1941),于1924年春访华时,曾在北京清华园小住半月有余。诗人的来访,使清华园“益呈霭祥可爱之象”,为中印文化交流史增添了一朵绚丽之花。泰戈尔出生于加尔各答一个世族家庭里。那时印度还处于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十多岁时,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男人如果有了外遇,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无疑会有一些刺激的感觉。可是,慢慢地他会觉得有些心神不宁,深怕别人发现这桩秘密。于是千方百计加以掩盖,表现失常,结果是欲盖弥彰,终究还是纸包不住火,真相被抖露出来。一个家庭,于是又有好戏上演。 一个家庭到了这种地步,也并非山穷永尽,非要进行一场“战争”不可,如果你还想维系这段婚姻,最  相似文献   

19.
辜鸿铭的大部分著作是关于政治批评、历史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理论,但同时他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又是文学家或者作家.勃兰兑斯称他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1];有人将他视为杰出的文学家并提名他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有传记资料显示:"瑞典文学院提名两位东方人作为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一位是印度的泰戈尔,另一位就是辜鸿铭.  相似文献   

20.
肖亚娟 《理论界》2013,(7):62-64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有着复杂的文化背景。从印度到特立尼达到英国,多次的移民生活经历及文化背景使他一生都在寻求其文化身份。他的作品不仅描述了后殖民时代多元文化生活及其文化价值冲突,也善用一个个意象表达对自我身份的探求。在当今多元文化糅杂的世界,奈保尔的思考及抉择具有启迪人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