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伟大的人文的科学主义者和科学的人文主义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界定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的基础上,以爱因斯坦为议题,着重剖析了他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最后再次指明,消除两种文化分裂的正确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的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人文: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的分歧与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科学主义认为管理学的研究完全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一套方法,追求以事实为实证基础的客观自然的因果定律;人文主义则主张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描述理解,不要轻易做出超出情景的定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竞争深刻地体现着管理学研究不同的本体论前提和认识论基础,表现为实证论和诠释论的分歧。而无论管理活动的本质、管理学的学科属性还是方法论本身,都交织着科学与人文的内在价值,因而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应该是一种人文和科学相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革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 19和 2 0世纪之交的科学革命对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五点启示 :实在弱化 ,主体凸现 ;理性主导 ,经验趋淡 ;理论暂定 ,真理相对 ;科学价值 ,难以分开 ;科学自律 ,平权对外。论文最后强调 ,科学人必须警惕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人文人必须戒除井蛙主义和夜郎主义。只有如此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才有可能走向新的综合———科学的人文主义 (新人文主义 )和人文的科学主义 (新科学主义 )。  相似文献   

4.
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微词或指摘主要表征于自然的祛魅、本性的迷失、生活世界的湮没和人生意义的失落等方面。人文主义抵戯科学主义的话语轨迹实质上隐蕴了一段段人文意识排斥科学迷信和科学沙文主义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一幅幅圣哲先贤在求道、闻道和悟道中反对科学主义霸道、背道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休,并形成了科学主义史学派和人文主义史学派。笔者认为,科学主义历史学与人文主义历史学在经过十九世纪末的尖锐对立后,在本世纪的争论中,呈现出合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得益于科学观念的两次转变。它们分别以相对论的提出和当代解释学发展为主要标志。据此,我按两次转变之前、之5中和之后将科学主义历史学划分为S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试5图明晰科学主义历史学对科学观念5的依赖性,以及科学主义历史学由5此走向人学的进程。5近代科学主义历史学诞生于利九世纪上半叶,当时的客观主…  相似文献   

6.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前提和思想基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其两条哲学思想轨迹,人文管理由于溶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管理理念而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向。以人为目的的管理思想是现代人文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西方现代哲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解释循环科学主义20世纪初追求科学的惟一性开始,却在20世纪末走向了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探索,科学主义从推崇科学转向对科学的价值重估;而人本主义从海德格尔开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则从技术的社会批判逐步转向对技术合理性的印证,从而在哲学层面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后现代组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通过不同的路径,在哲学的层面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交汇.  相似文献   

8.
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历来存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之争。既肯定思辨研究的意义,又肯定注重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普遍定律和演绎说明的价值,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种研究范式的融合,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包含的经验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性、独特的意义系统以及假设演绎和解释性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融合的客观依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要实现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就必须根据具体研究情境,有选择性地实现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超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冯契的"智慧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哲学思潮的对立,其实质是科学和人生的脱节,知识和智慧的割裂.冯契的"智慧说"阐明了怎样"转识成智",超越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峙."智慧说"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发展的系统整体观来看,人文主义的指引铺就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道路,也造就了文明史的重大转机。以此为基础,科学主义思潮的诞生又反过来弥补了传统人文主义的偏狭和粗疏,并引致了新人文主义的理性复归。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进一步消弭了唯科学主义的蜕变与异化。最终,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促成了科学与人文关系由冲突至融合的全新进展,科学人文主义思潮顺势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之争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必须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应得到协调发展。科学当然具有真理的客观性,但它又与价值理念交织在一起,具有社会价值,对科学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晓燕 《江淮论坛》2009,(6):175-179
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个人的充分和谐发展服务。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有“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这些教育思潮在特定历史阶段顺应了时代需要,但由于科学与人文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些思潮呈现出相互更替、妥协和融合的历史轨迹。基于对当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审视,文章提出“科学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指出它既不是“‘科学的人’教育”,也不是“‘科学的并且人文的’教育”,而是“科学的‘人文教育”’,其根基是“人文性”的,其发展方向是“科学性”的,其宗旨是使人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科技的单向性,它的社会结果就是社会的"单向度"和人的异化.近年来,随着科学、人文融合趋势的加强,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从单向性走向多元化.科学的单向性体现在科学认识论、社会批判理论和存在论哲学三个方面;科技的多元性则由科学内部的多元性和科学外部的"文化多元性"组成.科技从单向性向多元性的复归,是人类从"狭隘理性"走向"新人文主义",扬弃唯科学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概念经历了从个别意义向普遍意义发展的思想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教育、人的理性、人的价值就构成其基本内容,并成为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当19世纪历史思想家用人文主义概念来解释14世纪文艺复兴思想时,这正好表明他们所具有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对科学主义的内在性批判,同时,又表明以人为本的思想与人文主义概念的形成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关联.这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李梅英 《东南学术》2012,(3):244-249
"新批评"常因重视文本分析而遭受指责,其对传统诗论和人文主义的继承却罕有人提及。本文认为,近代人文主义对现代英美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新批评"则是这一影响的典型代表。"新批评"的理论渊源及观念建构中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如反对浪漫主义,主张重理而抑情;反对科学主义对文学研究的侵蚀,在提出作品分析理论的同时,强调批评家的职责在于价值判断,认为文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提倡继承经典作品和"伟大的传统"。因此,"新批评"并非机械的形式主义,是与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存在诸多差异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正>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了把唯物论和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考察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揭示出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发现了客观历史的基本规律,使历史的研究真正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7.
库恩的范式论与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恩的范式论在心理学界引起“革命论”与“渐进论”的争论 ,促进了对心理学的科学性的反思。库恩的范式论本质上是科学观和方法论 ,是对科学主义的反叛。库恩对文化、社会心理及价值等因素的关注 ,有利于消解心理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 ,促进心理学的统一与整合 ;范式论强调理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提供了哲学依据 ;库恩对科学主义的“价值中立说”进行了批判 ,提出了相对真理观和多元价值论 ,这又为心理学重视文化因素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俊生 《人文杂志》2007,27(1):170-176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国际关系研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回归。本文通过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这两大思潮进行剖析、比较,指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接受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同时,由于学科特点,国际关系研究也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潮回归.本文通过对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这两大思潮进行剖析、比较,指出了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接受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论“科玄之争”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转换的影响王云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和对立是20世纪世界性的哲学课题。发生于五四时期的“科玄之争”即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实质上也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和冲突,是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场争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