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先秦时期的依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在春秋战国时又有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表现为依附者——"私徒属"与"宾客"对其所依附的各级贵族的人身依附的减弱。具体来讲:私徒属讲求忠于主人,至死不贰,宾客则以势取舍,择木而栖;私徒属仕于主人,奉职尽责以取得俸禄,宾客则无有职掌,有事差遣,无事闲处,仰衣食于主人;私徒属视主人为衣食之本,尽忠于主人即是其人生目标,宾客则视主人为进身之阶,出将入相,显身扬名于国方是最高理想。这种依附关系的演变反映了早期国家的集权化倾向以及君主专制权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春秋依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依附关系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春秋时期。春秋时的依附关系主要表现在私徒属对于主人的依附。私徒属是随社会分化而产生的社会群体,他们依附于其贵族主人,要为主人效忠。同时他们又是主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私徒属是贵族的私有领民,不受国君直接控制,在社会等级体系中属于士集团。私徒属对主人的依附主要是政治依附,和秦汉以后发展起来的人身依附、经济依附相比,有着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3.
《史记》中对人情世态的描绘集中于世态炎凉,反映这一情形的作品达十二篇之多,描绘范围之广,批判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描绘主要表现在宾客与主人之关系和同僚之关系两个方面,与司马迁的身世际遇、社会理想和实录精神大有关系。在展示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同时,作者将救世的希望寄托于游侠,则反映了他对儒家纲常伦理的失望  相似文献   

4.
“飨礼”、“私饮酒礼”、“燕礼”同为周代饮酒典礼。从社会史与思想史的角度可认识到:飨礼经过飨神灵到飨宾客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周礼仪制度的人文化特征,从而与侧重世俗性的私饮酒礼、燕礼关系密切;适应周代宗法制基本政治制度的私饮酒礼发挥着强化血亲的作用;但是宗族制度血缘结构和政治组织功能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周代“君统”系统的运作,并要求燕礼承担强化君臣之和的政治功能,燕礼于是成为周政治礼仪舞台上的主力。三类饮酒制度的相互交织、承接。透视出周代社会上层建筑政治性逐步强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6.
游牧民族同世界上所有民族一样,其私有财产的形成和发展,贫富不均的出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过程。一方面,部落民破产,另一方面,则分化出地位特殊的、拥有私产的贵族。社会依附关系的规模在这一或那一集团中的扩大,无疑是同跨部落组织的发展,部落间联系的加强,经常性的外交活动、商业和同盟关系的支持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统治某一集团的稳固的贵族政权。贵族渐渐变为主人,而经济上依附于他的部落民则变为他的属  相似文献   

7.
西汉是由庶民革命推翻暴秦统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刘邦以一介草民起于闾巷,奋竟草泽而履九五之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在汉初公卿大臣中,唯张良出身最贵,其余大都出身于屠夫、渔民,商贩、游民、士卒、寒士。如丞相肖何“为沛主吏椽”,丞相曹参为沛县狱椽,任敖为狱吏,夏侯婴为沛县厩司御。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四十亩”.郦食其“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輓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形成了汉初的“布衣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论养生王云度由刘安及其宾客于文景时编撰的《淮南子》是西汉前期以道家为主·融合各家的理论结晶。《淮南子》“其旨近《老子》,……其大归之于道”①,《淮南子·要略》在概括《原道训》主旨时说:欲一言而寤,则尊天而保真.欲再言而通,则视物而贵身,欲参...  相似文献   

9.
1、地租与地税的分裂 秦代已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所谓“民田…租诸民”(《云梦秦简》三),秦律第一次公布了私田的“契约租佃”为统一的法律制度。“无贵贱,以田多少出人…为徭。”(同上二)也是秦律第一次肯定地租归地主,赋役归国家,农民具有二重人身依赖关系为统一的法律制度。亚丹·斯密说中华帝国地租与地税合一,这是错误的。所谓私属徒、隐民,虽往往只有一重隶属关系,民间也往往有不立租约习惯,隐民更多不立约,但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顾炎武的性情论,指出它把“性无不善”和“有私常情”内在地统一起来,其实质在于论证“私心(情)”为善。继而,作者又结合顾氏的义利观进一步考察了其公私观,认为顾氏的公私观可被概括为“公寓于私”;顾炎武对于“先公后私”与“先私后公”之相互关...  相似文献   

11.
《荣辱》原文: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杨倞注:洁其身,则自清也,但能口说,斯俞浊也.俞,读为“愈”.高亨:“口”疑当作“厶”,形似而误.“厶”古“私”字.《说文》:“厶,奸邪也.韩非曰:‘仓颉作字,自营为厶.’”“私,禾也,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是“厶”乃“公私”之“私”,“私”疑是“私田”之“私”,二字义亦相通.禾按:高疑“口”当作“厶”.观上古字形,“口”作,“厶”作,似无由致混.“口”字无需改,即“言语表达”义.《书·说命》“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之“口”即用此义.欲使人认为“清”,应以行为示之,辩说不仅无补于事,反会致害.故杨倞说深得其旨.  相似文献   

12.
歌词与诗(徒诗)同属诗学范畴,无本质差异。但它们抒情审美的基点不同,歌词属群体广场呼应式抒情,诗则属自我心灵絮语式抒情。歌词因依附音乐而导致审美机制不自足,诗以其独立性而显出审美机制的自足完形。正是这些决定了它们在结构方式、意象表现、语言策略、节奏类型等艺术表现的策略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汉代田庄主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手段控制的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等众多依附人口,除奴婢外,他们不仅在法律上是国家的编户齐民,而且在社会现实中,其绝大多数也处在国家掌控之中,承担国家的义务.即使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非正常社会状态下,田庄中的依附人口即便不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也在地方割据政权的控制之下.否则,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权都将无法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商事交易中发生财产权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可化约为经济要素交易关系—商事交易关系—商事关系的表现形式,使商事关系呈现契约“点—链—群”的内部结构样态。商事关系因此具有内部价值、转化价值和适应社会系统之外部价值的三层价值,形成以保障私权为原点,以尊重商事自治、促进商事交易效率、维护交易安全为轴的三维边界结构。商法规范生成于商事关系结构,且随其动态发展而进化。商法规范的革新方向,则取决于不同研究者对商事关系价值次序的认知。故商事关系应是资本聚合之持续经营体,以营利目的与其他平等主体通过对交换价值的交易行为而形成的私的关系。经由商法的规范转化,商事关系纳入私法关系之属,并成为商法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症结性问题,是对国外理论的移植性依附与对国内改革现实的简单性盲从。这种“依附”性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学者所言的教育研究范式的“自我殖民化”。而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盲从”现象则集中表现在:宏观层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观念依然束缚着我们的头脑;中观层面,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依然在低水平上运行;微观层面,沿袭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充斥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因而,需要我们以“无立场”的思想理路去“穿越”流俗。真实的“无立场”思维要求我们以类似现象学的方式,“朝向事情本身”,即我们在以各种现成的理论观点(别人的,别国的)解释事件的同时,更要以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的观点和策略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转化和深化,也才是我们所言的一种思想方式。从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需要出发,自觉而主动地研究中国地域化之间的问题表征与根源差异,进而寻求“问题本身”的解决战略与策略,这才是研究者需要确立的“本土生长”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最杰出的爱国者。本文试图对王船山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作一些探索。1 王船山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集中表现在当国家、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他毅然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一切都要服从国家、民族利益之需要。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则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自定也”。他认为“夷夏之防”“天下之大防”中首要之防,是“万世守之而不可易”的“古今之通义”。而“君臣之义”是“一时之义”,  相似文献   

17.
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剥削的本质特征。在中世纪西欧的领主庄园内,农奴的“人身作为土地的附属物”(《资本论》第3卷第891页),和土地同属于主人的财产。领主对土地的等级占有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了条件,而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土地依附和司法依附关系则成为封建领主对农奴实行超经济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赵襄子灭智伯。智伯门客豫让漆身吞炭,屡次刺杀赵襄子,意欲为智伯报仇。有人问他,智伯并不是你惟一的主人,你没有替以前的主人做过什么,为什么却对最后侍奉的智伯如此尽力呢?豫让回答,以前的主人只是视其为单纯的食客,而智伯“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  相似文献   

19.
论鲍照诗歌中的羁旅行役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照的一生似乎始终都在宦游,依附一个个幕主,这使他的诗歌多描写羁旅行役主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称谓的转换如“游子”、“旅人”的方式加以表现,另一个则是通过地名的转换加以表现。此种作品如此之多,其原因一是身体的多病,二是出身于寒族。  相似文献   

20.
相同·契合·延伸——大江健三郎的创作与“私小说”之比较张莉日本大政时期,一种在自然主义文学的土壤中萌芽,依据个人的琐细生活为素材,以吐露自我心绪为主的“自我小说”,在日本广为流行,这就是所谓的“私小说”。“私小说”将作者个体通过作品“自白于世”,其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