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民国时期人口研究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 ,有关人口问题的研究思想并非肇始于民国 ( 1912— 194 9) ;确切说来 ,民国期间已初步形成了具现代社会科学特征的现代中国人口学研究的若干基础。换言之 ,民国时期的人口研究以其学术思想的活跃、研究手段的进步和涉猎问题的广泛而对现代中国人口学的研究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民国时期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专业门类提出的人口观和人口政策主张 ,以及他们所采用的人口研究和调查方法 ,丰富了中国人口研究的理论库藏 ,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县域行政区划这一层次上来看,研究中国当代县政发展,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进行县政问题的调查中,感到县域政治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政治生活,有许多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从其发展战略理论的高度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博士下乡",是民国时期知识界颇具影响的运动,对旧中国的乡村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当时,很多博士由于受到爱民报国之心的驱使、乡村衰败现状的刺激和晏阳初人格魅力的感召,纷纷来到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把科技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行"四教三式",密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设立县政研究院,将学术研究与县政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当然,由于战争的影响,"博士下乡"无奈地终止,但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奋生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问题研究学者之一,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且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边疆问题解决体系,是民国时期边疆研究高潮的重要成员之一。对蒙古自治运动、边疆概念与内涵、边疆民族政策以及边疆民族自决自治理论、边政机构、边疆政治制度等问题的探讨,构成其民国时期边疆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他将"治学"与"治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并呈现出边疆研究本土化的研究倾向。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县域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县域行政区划这一层次上来看,研究中国当代县政发展,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进行县政问题的调查中,感到县域政治作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的社会政治生活,有许多特点和发展规律,需要从其发展战略理论的高度上进行探索。一任何社会的政治如果从其运动形态和变化过程来看,政治都有其发展的特征。但是,“政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湖南县政改革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清末的县政治理模式、镇乡行政设置和固有团体改良等制度和设施,为民初县政建设所继承与利用。民初县政建设重在行政组织建设上,发展到议行并立的县政治理格局,体现出近代中国县政民主化改革的最佳态势。建立起“县—镇乡”基层行政体制,使国家行政力量深入基层;改变清代地方行政的“简约治理”传统,建立现代官僚行政组织和机制;在地方公共权力组织与行政官厅之间建立起权力配置、监督制衡机制,构成了此后30多年近代中国县政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是中国艺术史的现代转型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史学者都有着自觉的艺术史分期意识。艺术史分期是艺术史学者在安排阐释要素时须加以虑及的一种逻辑结果,这种分期的标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每个研究者都有一种从自身理解艺术史而建立的分期标准。民国时期艺术史分期主要有历史学模式、形式主义模式、社会学模式、生物进化模式、唯物史观模式等五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这些模式是西方新史学与中国传统画史不断融合的成果。艺术史分期具有模糊性、相对性和多样性,提倡从艺术史和社会史结合的角度来思考分期的标准,是对民国时期艺术史分期进一步探讨和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重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已有研究主要从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关税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中国货币金融政策问题、统制对外贸易与国营问题等视角研究了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然而,已有研究零散且不系统,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关问题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的"皇权止于县政"为乡村治理留下了相当的"自治"空间,乡村精英人物顺势担负起了这一职责。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革,国家权力逐渐深入下沉到乡村社会基层,加强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和资源获取,因循这一现实,乡村精英人物也不断受历史的裹挟发生演变分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一百多年来,乡村精英研究的范式经历了如下转换:从乡村精英地位和功能的研究到乡村精英角色的分类研究再到乡村精英的结构及其变迁趋势研究等逻辑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项宏伟大业,其对于保存文献典籍,传承传统文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四库学"的区域研究上,嘉兴板块具有重要价值。嘉兴学者不仅大量参与了"四库"的征献、编纂、校核等工作,并在民国时期抢修文澜阁《四库全书》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嘉兴学者之著述更大大丰富了这一宏伟文献。以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关系为视角,可将嘉兴学者与《四库全书》的重要渊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华阳国志》作为一部最早系统介绍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著作,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重视。除了对其进行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外,更有从史学理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对这部著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笔者发现前辈学者对《华阳国志》中有关旅游资源的文献记载关注不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其相关内容,并尝试着以文化旅游的视野去探究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宏观研究的角度,选取三十年(1986~2015)设计史研究的286个样本,根据论文发表时间、论文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研究主题等内容对设计史研究进行了量化 分析;发现学者普遍意识到设计史在启迪当代设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国内的设计史研究没有摆脱西方设计史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局限;国内学者非常重视设计史的教学研究,但 对中国古代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设计史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但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民国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考察这些书评,不难发现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存在诸如研究者的中文修养薄弱、解释和译注史料时常存误解误译、材料搜集和材料审别难以博雅以及观点或结论常如隔雾看花,难求其情真理得等局限。美国汉学固然存在不少缺陷,但在民国学者看来仍有可取之处,如公开合作之精神、新颖之视角和方法、重视组织结构与系统性、冷僻领域和材料之注意等。面对海外汉学著述,民国学者坚持一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在充分注意其局限之同时,尽可能挖掘有助于中国学术之可取处。民国学者对待美国汉学的这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及其所撰书评,对当下中国学界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剂清醒剂。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神话理论研究的突出成果有反思神话的定义与以图腾主义研究神话;《山海经》研究方法的争鸣与反思等。而少数民族神话研究者少、外国神话研究重复不前、田野调查及相关研究少等问题也亟待引起学者们重视。研究者要有反思意识,注意研究的规范化、多学科观照及加强学术争鸣与对话。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里耶秦简职官、行政、法律、户籍、历史地理、祭祀、邮驿等文书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里耶秦简牍释文来看,它还广泛涉及秦代经济的诸多方面,但目前学界对里耶秦简经济简的关注不够,研究很薄弱,里耶秦简经济文书有待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八、三十九的一组学者传记,历来被简单的作为《汉学师承记》的原始材料看待,导致其中作者记录当代学术史的意识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从这组传记的传主选择,到它们的写作方式,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史家眼光与精心选择。而我们熟悉的《汉学师承记》,其中的一些问题,如人物选取、写作体例,也都可以追溯至这组传记之中。  相似文献   

17.
学界通常梳理、分析西汉河间献王的学术目的和学术活动,重视他的伉直的秉性和本真的学风,而对他的学术背后的政治倾向多有所忽略。河间献王刘德重视保护儒学的古文经典,招纳儒生汇聚,认同士人主流政治思想。这其中有其特殊的政治意味:既是对新政的一种构思,也是对当时武帝政策的一种策略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住宅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领域,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住宅福利和住房保障研究内容的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关于住宅福利与住房保障研究大体来讲分为三个方面:对住宅权和居住公平的研究;对住房保障和住房改革的研究以及对住房政策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角色的研究。借鉴国外关于住房保障与政策经验,吸收国内学者对住宅领域研究的丰富成果,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研究偏重与政策内涵,同时也发现掌握全面的住宅资料、厘清住宅福利与住房保障等概念对于提升居民住宅福利、促进住宅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尝试对周易历史哲学进行探索,一方面肯定周易的哲学意义,同时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概述周易历史哲学的合法性、研究意义及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题名中的“儒林”和“史”字都透露出它与史传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儒林外史》的艺术构思在人物出场的线索设置、人物退场方式以及主旨确立等方面受到《汉书·儒林传》的诸多启发。《儒林外史》虽日“外史”,却是依托“正史”进行艺术构思,从而探索出了一条汲取历史营养进行小说创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