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从文小说中以写水文字居多,这和其所处湘西水域无法分开,"水"作为其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原型,寄寓着人性之美,渗透着作者孤独情结的生命体验。考察其作品中水原型的意义,就在于发现隐伏在原型中的精神文化心理与作品的深层意蕴的内在同构。  相似文献   

2.
《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对西方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童话进行了模仿与改写。本文通过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理论中既有知识结构的存在和结构化的阅读行为来解读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童话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水晶棺》等读者熟悉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改编,探讨"隐含的读者"理论对小说叙事范本的指向性,理解童话在小说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苔丝》原型解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原型解码李明吉力一八九一年十一月,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完成了他的划时代巨著《苔丝》。小说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尤其是对小说主人公——村少女苔丝的命运,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主要活动展开之前,就经历了一个事件,...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神话原型已经介入到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诸方面之中,强化了神秘和宗教意识,从而使小说产生了深远、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在新时期小说中,人物往往与动物原型融于一体,动物原型的营构成了作品的隐性结构,故事情节的演进与动物原型构成对应关系。"圆形"原型叙事时间的应用,使作品呈现出一种魔幻荒诞的外观,同时也是对作家们迷惘虚无情绪的展露。将原始的灵魂观念转化为小说的叙述方式,不但喻示着世界神秘性的内蕴,而且代表了对罪恶和性爱这双重文化禁忌的揭露和背叛。  相似文献   

5.
张今先生提出的原型模型论和Rosch提出的原型范畴论都使用原型一词,都对语言现象的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解释力,二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就共性而言,原型模型论的"型"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具有大致相同的内涵;原型模型论的"模拟"与原型范畴论的"范畴化"具有大致相同的意义;相似性在原型模型论和原型范畴论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拟主体和认知主体都是语言阐释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模型和非典型成员都可以转化为原型。其差异性表现在:它们对原型的理解和界定并不相同,原型模型论中的"原型"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原型范畴论中的"原型"有时是不固定的;"模型"和非典型的意义不同;原型与模型之间具有生成性,原型与非典型成员之间一般没有生成性。  相似文献   

6.
死亡主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作家的青睐,尤多拉.韦尔蒂也钟情于死亡主题,她通过对各种死亡的描述,来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流动推销员之死》和《绿色的帷幕》为例来分析韦尔蒂作品中人物死亡的原因,以及死亡给人造成的影响,并探讨死亡主题背后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艺术情节中的人物一般都有原型依据——这是艺术源于生活的具体表现与证明。巴尔扎克曾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小说家为例,指出在他们的作品中“找不出一篇不是以当时的真实事实作基础的”作品。因而,他说:“世界上没有光凭脑子就可以想出这样多小说来的人,单是去搜集这些故事,也得下很大的功夫才行。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种族记忆、原始意象等等成为原型批评大厦的基石。他的原型理论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文学的奥秘、文化的奥秘、人类精神的奥秘。"自我牺牲"原型、现代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原型、"青年——成年(老年)"是众多原型种类中的其中三种原型模式。读者在了解了原型批评方法后,对于文学的鉴赏会有更深一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传统基督教家庭背景给予福克纳以深刻的影响 ,他在作品中使用了许多他熟悉的基督教原型 ,极大地丰富了他作品的内涵。作为福克纳的优秀小说之一 ,《老人》也使用了基督教原型 ,但它在基督教原型使用上比其它作品更具系统性 ,表现出更鲜明的特色。该小说中的洪水原型预示着人类命运中的悲剧性因素 ,挪亚方舟原型预示着人类凭借自身高贵品质和不朽精神力量可以战胜或超越命运中的磨难 ,而基督复活原型则预示着人类拥有永恒的希望。它们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原型体系 ,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原型批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从与人类学相关的水,森林和母亲的原型意象,以及追求者和回归仪式的原型母题或模式等几方面来探究劳伦斯著名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及文学作品和生活中最神秘的反映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写的安妮系列小说非常受读者青睐。尤其是其第一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自1908年问世以来,风靡全球,"安妮热"这一文化现象也随之掀起。运用原型批评理论,集中探讨圣经原型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在小说中的体现,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传统基督教家庭背景给予福克纳以深刻的影响,他在作品中使用了许多他熟悉的基督教原型,极大地丰富了他作品的内涵.作为福克纳的优秀小说之一,<老人>也使用了基督教原型,但它在基督教原型使用上比其它作品更具系统性,表现出更鲜明的特色.该小说中的洪水原型预示着人类命运中的悲剧性因素,挪亚方舟原型预示着人类凭借自身高贵品质和不朽精神力量可以战胜或超越命运中的磨难,而基督复活原型则预示着人类拥有永恒的希望.它们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原型体系,表现了福克纳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中,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其中的"黑暗","光"等意象贯穿整部小说,更加凸显了小说爱的主题以及人性两面性的特征,从而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解读《伊甸园》的"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通过对海明威的小说《伊甸园》[1] 的主人公大卫心理潜意识的分析 ,说明海明威潜意识中有着超出常人的极浓厚的阿妮玛和人格面具原型 ,而且这两种原型对他的创作和生活有着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中,原型象征往往是通过将现实的人事物象与原型意象彼此交融,或者将原型意象"置换变形",使它与现实人事物象巧妙叠合而生成的.这常常拓展出极其广阔的审美张力空间,最终促成了古今人事物象的有机一体.原型象征的创造,使作品与人类无限的记忆建立了深层的联系,小说就内蕴了比一般象征更加深广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6.
陆文夫小说《美食家》问世以来,其影响在国内外延续至今。作家遵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生活中熟知的人物为原型,提炼、刻画、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准确传达作品深刻的文化主旨。小说以作者为原型塑造“高小庭”形象,凸显了美食文化的政治内涵与历史深度;以周瘦鹃和作者为原型塑造“朱自冶”形象,印证了美食文化的普世价值与顽强生命力;以胡凤君和管毓柔为原型塑造“孔碧霞”形象,展现了美食文化的多彩魅力与艺术形象。《美食家》以典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体现了作家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力,这也是小说在海内外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小说《香水》是德国当代作家聚斯金德的代表作。《香水》具有丰富的基督教文化典故和原型,主人公格雷诺耶身上既有天使、上帝的原型,又有其反面——魔鬼撒旦的原型,这种二元对立的原型意在表现主人公矛盾复杂的人性:天使与魔鬼的两位一体。  相似文献   

18.
成长,作为一个文学主题在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成长小说总是能够被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所接受和喜爱,其原因不只在于它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性,还在于它的原型特征。本文就成长小说的主题原型和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原型两个层面来解读小说《远大前程》,展现主人公皮普成长路上的困惑与觉醒。  相似文献   

19.
<败仗>(1970)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这部作品在叙事时空的安排、小说中人物在宴席上的宴席话语、故事中所包含的加冕和脱冕的象征意义、乐观精神与乌托邦色彩等方面都带有狂欢文学的特征.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韦尔蒂的<败仗>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界的荒野—旅行小说中,福克纳对圣经原型的激活可以在整体构架上抽象为一个三元并存的模式,该模式是福克纳荒野神话的深层结构,由此转换生成了形态各异的多部荒野—旅行小说;而三元模式的中间调节项因为其居中的位置,一方面言说着历史的前后牵连,使人物象征性地经历了过去、现在并指向未来,另一方面喻示着地理的内外贯通,使人物不仅保有“南方人”身份,更成为“美国人”和“人类”的一分子,所以,该调节项可以视为福克纳整个世系中所有单部作品的通约性陈述,其所深蕴的既是关于南方的同一个故事,也是整个人类追真求善历程的微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