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为基础,在时间断面上分析我国省域流通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省域流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现象,并且在此聚类模式下东部和西部省市对邻近区域分别表现出正向和反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流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显现出以热点区域为中心向中部、西部延伸发展热度逐渐衰减的辐射状圈层结构,即增长集群的"核心—边缘"分布格局;各区域流通经济在主要联系方向上具有与中心省市和与其自身周边省市紧密联系并存的空间特征,即显现出中心省市指向性原则和邻近区域指向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流通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目前,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信息化水平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流通企业竞争力差、流通秩序混乱等制约因素。因此,为促进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从优化流通产业空间网络结构、借助产业集群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流通技术创新、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引入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中,从经济、产业、科技、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出发,了解"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对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低碳经济处于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一般发展水平,产业优化转型慢、技术创新能力低、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等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山东省应抓住机遇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增长和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转型,即从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对私人物品的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主要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进而催生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外部环境调整的系统转变,是对主要矛盾转型的主动回应.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型绿色流通是提升流通业发展质量的有效手段,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流通体系需要对流通业的真实运行效率进行客观评估。基于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模型,在剔除了环境噪声和随机干扰后,利用三阶段DEA方法测度了我国流通业效率的真实水平,并基于此探讨了我国流通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流通业效率总体水平较低,规模无效是导致流通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各环境变量对流通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地区开放程度与流通业效率正相关;城市化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和政府干预度与流通效率负相关。考察期内,流通业综合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流通效率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他地区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空间差异,地区内部差异大于地区间差异,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中部地区最小。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部分源自于"中部塌陷"的严峻现实,从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及发展速度来看,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势已不客乐观.中部塌陷的历史成因分析表明我国非均衡发展战略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差异落差必须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来弥补.而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棋子,是社会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中部崛起有待研究的主要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研究;科技创新与中部崛起;中部崛起的产业发展策略;中部崛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部崛起的宏观政策研究;中部崛起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能源结构转型是提升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改变增长方式的路径选择和关键环节.日本在能源环境双约束下,通过能源结构转型,渐趋走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协调平衡发展之路.拟从转型背景、转型动力、转型内容、转型手段和转型效果等方面,探研日本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规避和舒缓能源环境双约束的践行路径,并以此为基础总结日本政府在主导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功能定位、转型方式及审议论证.  相似文献   

8.
外出务工人员向流出地的智力回流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这一机制的形成依赖于以"推-拉理论"为基础的个人决策结构.通过研究外出务工人员智力回流的引致机制和智力回流的模式与路径,发现适合我国中部地区的智力回流模式为"农村-外流·回流-就地转移"模式.智力回流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市场化进程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点国有林区转型主要从经济、社会及生态3个层面进行转型,其转型能力可以由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和谐发展能力、生态保护能力3个维度来评价。基于此,首先构建重点国有林区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界定重点国有林区(森工集团)转型能力的概念;接着,运用熵权法对2001—2017年森工集团转型能力进行评价;最后,在对其综合转型能力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森工集团不同维度转型能力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森工集团转型能力总体较强,其中,综合转型能力最强的是内蒙古森工集团,最弱的是龙江森工集团;经济转型能力最强的是龙江森工集团,最弱的是大兴安岭森工集团;社会转型能力最强的是大兴安岭森工集团,最弱的是龙江森工集团;生态转型能力最强的是吉林森工集团,最弱的是内蒙古森工集团。综合来看,森工集团要顺利完成转型,必须在完成"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转型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企业制度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需要分期分段来实践。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亚洲中部经济发展轴"的概念,这条轴线连接了亚洲中部最重要的六个核心城市——阿什哈巴德、杜尚别、塔什干、比什凯克、阿拉木图和乌鲁木齐,轴线附近的区域具备较好的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同时,发展轴的建设也存在大中城市数量少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城市"人口线密度"的概念,以便与其他地区作比较。本文认为,亚洲中部经济发展轴可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亚洲中部的核心区,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亚洲中部的雏形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是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战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理出发,借助就业与产出偏离的思路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产业偏离"现实困境。在厘清带来这些困境的深层原因基础上,提出构建层次丰富的直接融资体系、优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增强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产业政策等方面改革是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剖析已有的"农产品上行"困境,从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农村电商存在认识误区、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缺乏农产品品牌创意及深加工人才、缺乏农产品上行的行业标准等五个方面找到问题根源,并从顶层设计—中间层构架—运作层实施三个结构层面提出战略规划,从而构建适合"农产品上行"的电商发展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总量供应、生产品种、市场流通、应急调控、质量监管等方面对福州市"菜篮子"工程——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从菜地流失、组织化程度、稳产能力、科技水平、污染状况、质量安全等方面对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从基地保障供应、流通主体培育、强化安全供给、加强应急保障、加工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蔬菜产业新一轮发展的重点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弹性脱钩模型探究福建省流通产业碳排放脱钩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福建省流通产业的发展未表现出显著的碳排放脱钩趋势,脱钩状态大致呈现"弱脱钩-扩张性耦合-扩张性负脱钩"的阶段性特征,存在复钩的可能。同时,结合LMDI分解项进一步发现:(1)流通产业的经济增长弹性对碳排放脱钩具有正向影响效应,是引致碳排放增长和限制流通产业碳排放脱钩的主导因素;(2)流通产业的能源结构相对稳定,对于产业低碳转型的影响尚未显现;(3)流通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波动明显,对流通产业碳排放脱钩的影响较大,但同时也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从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模、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碳合作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转型是企业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熵的视角分析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定义转型企业的阻尼因素,并从资源和能力两个角度构建阻尼因素指标体系和阻尼参数识别模型。确定的阻尼参数是企业转型研究的关键,对于转型企业的策略选择及其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个体赋权构成了中国劳工权益保护的主要路径。个体赋权建立在短缺经济和生存劳权的基础之上。随着中国商品市场从短缺到充裕、劳动市场由充裕到短缺的转型,劳工权益诉求也从"生存"转向"发展",个体赋权面临诸多局限,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劳工结构和权益诉求变化的需要。因此,本文提出,中国劳工权益保护应当进行路径转变,从保障基本生存权调整为保障发展权,使劳工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这需要同时提高工人结社能力与结构能力。为此,本文在综合以往理论以及结合劳工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了劳工权益保护的"权-能"模型,并指出未来中国劳工权益保护的路径,应该从个体赋权迈向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农民工的个体赋能应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当代企业文化的主流.我国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呼唤并推动着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发展.石油企业文化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从政治型、行政型、依赖型、外生型转向经营型、自主型、内生型,实际上是从传统的"伦理人"、"单位人"向"能力人"、"社会人"的转型,转型后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培育企业价值观、树立人本理念、重塑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家精神等方面.通过转型与创新,才能重塑石油企业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Logit模型,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各确定一些变量构建评价体系,选取2011年我国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等典型区域的100个区域样本的截面数据,对影响生态安全的有关流通环境与林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林产品流通配套的社会支撑对于生态安全呈现负相关外,其他10个影响因素对生态安全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必须从健全林产品流通体制与机制,改善林产品流通基础条件,加强林产品流通行业管理和组织水平,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素质,努力降低林产品流通的成本等方面对流通环境加以改进,以提升林产品流通效率,维护生态安全大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上,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辩证唯物主义等哲学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性提出了"产业溶解"理念.通过对资源型城市晋城市经济发展的历程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其发展过程的起步期、成长期、繁荣期和衰败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煤炭资源储量及开采年限、煤炭投资效益、产业结构偏向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分析,做出晋城市转型的阈值诊断.研究表明,晋城市现阶段必须进行转型才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针对晋城市的实际情况,在"产业溶解"理念的指导下,从发展煤基产业、园区生态化、引进人才技术和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提出了晋城市转型的主要路径,以期为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实现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重视提高潜在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走中国化的连锁商业道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