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康蕊 《调研世界》2016,(11):36-4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地理空间分布、服务内容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均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结论,体现在:城中心的养老床位少而老年人多,远郊区县的养老床位充足而入住率低,养老机构多提供日常照料服务,而老年人最需要的护养服务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基于北京市经济、人口、周围环境3个方面的宏观数据,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床位的分布及护养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周围环境设施关系密切.因此,建议从城中心到远郊进行养老疏解,加大郊区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调控现有资源.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是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本文利用苏冀陕三省农村老年人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识别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模式类型,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意愿水平整体不高,且对不同类型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意愿差异较大;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具有多元化的选择和组合偏好,可分为情感-管理型、情感型、低参与型、低管理型及高参与型5种供给模式;个体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均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建议针对老年人参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的不同模式,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健全政府激励机制、加强互助养老宣传,精准引导老年人参与互助养老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无偿、低偿、有偿服务,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诸如服务主体参与较少、服务的软硬件设施不齐全、服务项目发展不平衡等。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政府可以从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加强政府领导、明确分工,实施规范管理、提高效能,整合社会资源、保证质量等方面着手,以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养老服务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其供给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整合型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有着不同于家庭、政府或社会主体各自独力供给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由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区等主体联合供给养老服务的模式,产生了福利叠加效应,获得了较高的消费者满意度。尽管如此,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仍面临着地区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丰富、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社会知晓度和支持度不够等困局。鉴于多元福利供给存在的问题,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覆盖率和内容多样性、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评估和监督体系"等措施,有助于化解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所面临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服务与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本刊特邀邓微、张云英、成志刚教授就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笔谈。邓微认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社会服务及保障水平低,公共产品及服务供给欠缺,养老需求难以满足,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为此.应基于“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模式,推进城乡养老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健全责任分担机制,强化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四位一体”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功能。张云英基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日增,而长期照护资源短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不强的现实,提出完善农村老年人“四位一体”长期照护体系、应对银色浪潮的构想:以政府为主导、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多方联动和合作提供包含经济供养、医疗照护、日常护理、精神慰藉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政府主导资金筹措和政策制定,社区作为服务体系和链接资源的主要载体,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家庭承担具体服务。成志刚基于湖南的调查,分群组和项目就参保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和比较,发现身体状况好、高中文化程度、养老担忧度低、新农保政策认知度高等群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群体。参保农民对新农保中的中央财政补贴、地方财政补贴、捆绑政策、政策宣传、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等项目满意度普遍不高。为此提出了修正捆绑政策,优化筹资机制,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基层宣传,提高政策认知度;培养经办队伍,提高经办服务水平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3年《青岛市老年人口信息登记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青岛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利用率低、需求不高、供给不足等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老年人自愿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因素有老年人的个人基本特征、自理程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以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析表明,老年人的年龄以及与最近子女的距离对他们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最大,且皆为正相关。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具体从养老中介服务产业链和社区托老产业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长期照护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参与主体之间的职责定位认识模糊及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协调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以家庭、政府、社会、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四维度分析框架,可以发挥各主体优势,克服单一主体供给“失灵”的问题。在以协同治理为核心理念的思路指导下,以长期照护各养老服务主体达成供给关系协同、供给内容协同、供给过程协同与供给目标协同为出发点,实现农村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从“碎片化供给”到“协同性治理”,打破各服务主体碎片化运作的局面,增强服务供给的协同性,以期提升农村长期照护养老服务能力,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养老服务面临资金瓶颈、医养结合存在现实障碍、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方面的挑战。为此,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并拓宽投融资渠道、发展医养护结合模式以方便老年人养老与就医、加大养老服务护理、管理和评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以居家社区养老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研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中,"组织社会和娱乐活动"服务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对"与子女同住"模式的偏好;"上门看病、送药"服务能显著提升老年人对"独居(子女住在附近)"模式的偏好;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因此,建议从增加购买养老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大对成本较高且需求量大的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度、提升购买服务项目的层次以及因地制宜提供不同养老服务等入手,以实现不同老年群体的居住偏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农村养老需求满足度低,容易引发多种社会问题。根据内蒙古林东镇69位老年人的调查,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深入分析北方农村的养老需求,具体需求包括:扩展政治自由,通过提高收入和获得土地保障改善经济条件,通过提供高效医疗、完善教育服务、创立公共组织和建设基础设施创造社会机会,获得防护性保障;这些需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满足农村的养老需求,在认知上确立老年人参与农村发展的主体地位是根本,实践中发挥不同养老需求的互补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人口老龄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推行的背景出发,以南宁居家养老服务大学生联合组织为例,指出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脱轨、活动经费保障能力不足、志愿服务对象难觅及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到位、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力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内容应与老年人的需求接轨、建立多方位的"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保障体系、加大"居家养老"的宣传力度及推动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等措施,以期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类型包括:健康需求、精神文化活动需求、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精神慰藉需求、社会交往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等。满足城市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对策包括:政府要充分认识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构网络化的老年人服务需求支持系统、充分发挥社区助老服务的功能、加大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相关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3.
公众社会服务满意度是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参照指数。基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变动与社会服务体系状况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居民的社会服务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显示:(1)接近六成的被访者对所居住社区的社会服务持满意态度,但存在地区差异;(2)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供需失衡情况严重,在全部10项社区社会服务项目中,存在供需位序失衡的项目多达8项;(3)居住空间层次和城市社会融入等因素对居民的社区社会服务满意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可以通过完善社会服务供需沟通渠道和建构社会服务分级供给体系等手段,助力解决当前中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侧难题。  相似文献   

14.
政府要坚持以满足公民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避免公共文化服务的缺位和错位,使人民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求均衡。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的含义、要素、原则、意义的理解有助于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健康服务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重大关切。当前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需求不平衡属于结构性失衡,其根源在于制度设计和服务项目安排时,未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老年人疾病谱、老年人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变化,健康服务不能转化为有效供给。有必要以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建立自下而上的科学决策和动态调节机制,促使老年健康服务供给需求从一个平衡状态进阶到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有效提升老年健康服务效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里户籍和非户籍"新二元"结构给有限的社会资源、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制度带来巨大的挑战,由于制度性缺失导致的城市内部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之间享受不同种类和水平的公共服务。近年来闵行区在破解"新二元"结构方面尝试重要举措,积累了诸多经验。确定"以人为本、以综合管理为核心、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为基本原则,注重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昆山市锦溪镇的2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检出率高,老龄人口发病率高。为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改善就诊环境,更新仪器设备,大力开展相关疾病保健知识的宣教和预防干预,从而建立小康型乡镇老年居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机制主要体现在:(1)事前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完全信息,使服务购买者根据预期平均收益进行决策;(2)医疗机构等级分类体系和等级评价规则,使服务购买者掌握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信息;(3)医疗市场价格管制、医疗保障制度和居民不断上升的收入,使不同质量医疗服务的相对供给成本不足以抵消质量加成收益,最终导致服务购买者集中与更高质量梯级的医疗机构缔约。应通过建立诊疗与治疗分离的医疗机构体系,改革医疗机构等级评价规则等,解决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扭曲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城西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和分析,指出目前肇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场地不足、设施种类单一;文化活动思想性、政治性不高;基础建设资金和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建议政府要建立规范制度以保障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另外还要相应提高社区文化服务人员待遇,培养社区文化骨干,并大力提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