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凯  高新伟 《天府新论》2005,(4):107-110
从古代官员的普遍低薪以及由此导致的腐败出发,揭示其深层次的制度原因,不难看出,正是集权制度本身导致官僚队伍的膨胀,从而使其高薪成为不可能。同时,集权体制又为官僚腐败提供了寻租空间。加之反腐的主要动力是皇权,而皇权又是集权的根源,因而古代反腐实质上是不可能真正得到执行的。只有在现代条件下,通过“小政府、大社会”,还政于民,才能真正做到事省政清。  相似文献   

2.
王昌君 《理论界》2000,(4):29-30
“高薪养廉”是时下的热门话题 ,认为应实行“高薪养廉”的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国家机关干部的工资待遇与一些效益较好的国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员工相比 ,相对降低了 ,与那些私人企业主、大款的收入更是天壤之别。外界物质的诱惑使部分干部心理失去平衡 ,导致了腐败的产生、蔓延。因而认为给干部加薪提高其待遇 ,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第二 ,外国的实践经验如新加坡证明“高薪养廉”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我们应充分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洋为中用”。第三 ,“高薪养廉”可以增加腐败成…  相似文献   

3.
高薪养廉,是新加坡政府长期实行和坚持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建立廉能政府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高薪养廉机制近年来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新加坡人才严重匮乏,私人部门(?)比政府部门更高的工资和更优惠的待遇争取优秀人才,政府部门的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原来较有吸引力的公务员工资和待遇已经丧失了竞争力.新加坡政府目前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大幅调高政府部门工资,使高薪养廉机制继续有效地运作,这种做法会被反对党所利用,执政党有可能在下届大选中失去许多选票;要么使目前的工资水平维持不变,这种做法眼前的代价会小一些,但长期的消极后果却不可低估.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新加坡政府选择了前者,这是智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5.
史与论的关系问题,说的是如何科学地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认识,因此,它实质上是一个史学认识论问题.该问题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较激烈的问题之一.争论始于五十年代后半期,在当时全民学马列学毛著出现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中,有人认为研究历史也要“以论带史”,由此而引出了“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形成了史与论关系争论中的三个基本口号将不同口号者或在解释上或从政治角度来做文章,谁也没能说服谁.“文革”时,由于政治原因争论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和对形而上学倾向的反省与批判,争论进入新的阶段,史学界人士首先对原有的三个口号进行了评价,然后在三个口号的基础上做了许多的补充、修改或解释说明,形成了十余种不同的看法(1985年以前的观点可参阅1985年3月11日《人民日报》蒋大椿《关于史论关系的讨论简介》一文,以后的主要有《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李桂海的《从史论关系谈几个历史思维模式问题》,《思想战线》1987年第1期文思启的《史论结合新议》,《光明日报》1988年11月2日戚其章的《谈史与论的关系》等),可谓硕果累累.但是,纵观累累硕果,各家只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终究没能取得一种较为完满的、为大家所认可的结论.而从近些年来看,由于经济改  相似文献   

6.
胡永远 《云梦学刊》2002,23(1):19-21
劳动收入差别体现的是一种个人收入分配形式上的“分离均衡” ,本质上不属于按劳分配 ;但是 ,商品经济条件下要素分配向劳动的倾斜则体现着劳动在生产要素组合中地位的演变趋势 ,从而体现着按劳分配因素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平发展”话语权探讨:争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如何得到国际社会更大的认可,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和平发展"的话语实践在解构"中国威胁论"上起到一定作用,催生西方更新对中国的话语。这一话语已被西方使用,进入西方议题设置中。西方虽然欢迎和认同"和平发展"的目标,但对"和平发展"是否可以实现的认同度较低。中西论证"和平发展"的理论视角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和平发展"要转换成话语权力,不但需要借鉴西方理论,更需要中国进行理论反思和创新。提升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更多地表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善意,而不应过多地陷入争论中。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思想。公开的或隐蔽的思想矛盾、冲突和斗争产生了。所谓姓“社”姓“资”之争,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从表面看,问姓“社”还是姓“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深刻的历史根源,是解放后头三十年我国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政治运动不断。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定势:对任何社会现象,在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之前,首先追问它是姓“无”还是姓“资”。“文革”期间,乘车船、进北京也要问阶级成分。姓“无”者接受之,姓“资”者排斥之。在那年  相似文献   

9.
钱津 《中州学刊》2007,(4):33-38
国有企业的按劳分配不能以本企业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相结合的劳动创造为范围,也不能以省、市、自治区为范围,必须以全国的国有企业为统一的范围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必须高度重视在整体上对国有企业之间的级差收入调节问题。这种调节可以采用统一开征国有资产占有税的方式进行。经过对级差收入的调节后,国有企业就可以进行按其在市场实现的价值作出社会扣除后的按劳分配。需要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也会将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追求和靠近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通过系统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历史时期的探索和实践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在新时期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赔偿标准上,《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5条以劳动能力丧失为主、以收入丧失为辅,这并不妥当,应采用以收入丧失为准计算;在确定原告年度未来收入损失的方法上,《解释》第25条采用相对统一的计算标准,这并不妥当,应采用个别计算的方法;在计算期限上,《解释》以大致的平均寿命为准,这并不妥当,应以具体的工作年限为准;在以定期金方式支付残疾赔偿金上,《解释》第25条并未要求它随物价水平上涨,这并不妥当,应追加这一内容。此外,消极收入损失的赔偿应准用积极收入损失的赔偿,应以具体的工作年限为准。此外,消极收入损失的赔偿应准用积极收入损失的赔偿。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有过多次大的争论,这些争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通过对建国以来历次争论的反思、总结,形成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争论”与“不争论”的辩证思想。一、通过“争论”,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年前神州大地发生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大争论、大讨论,这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和讨论。这场争论和讨论形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争论和讨论中,邓小平以无产阶级的革命胆略和求实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粉碎“四人邦”以后,我党在指导思想上面临的重大…  相似文献   

13.
略论毛泽东的反腐保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作为我党的领袖,建国后就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和反对腐败。为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为我党的反腐保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从毛泽东反腐保廉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采取的一系列实践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对理论和措施进行了剖析。只要吸收其理论精华、掌握好运用措施的度,对我党今天的反腐保廉工作仍可发挥其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反腐保廉的若干问题——《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总论范英关于反腐保廉这一重大问题,我们曾在“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之五《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和之六《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两书中作过一些论述,现在出版的《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则是相对集中地研究...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经历了由解决人民生活温饱、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各个阶段,具有特定的内涵。这些不同阶段、不同侧重点的论述逐步丰富、完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的形成和深化,有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6.
“反思小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产物,是噩梦醒来的人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反观和审视现实的艺术成果,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历史自审意识。一个个凄婉的“右派”故事,一曲曲严峻的乡村牧歌,连同对党的干部思想历程和灵魂变异的写照,构成“反思小说”的三大热点题材。其反思意识流贯于后来的小说创作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分配是与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在分配理论上的不同认识源于价值理论上的分歧 ;按劳分配不过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虚幻形式 ,它们都是生产者价值理论在分配上的体现 ;同生产者价值理论忽视产品的实现相一致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忽视了市场对企业的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 ;市场分配论是发达市场经济下通行的分配原则 ,它与供求价格论相一致 ;分配理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正> “反思文学”因其重大成就而将载入文学史册。新时期文学是不断成长和发展着的。对于发展中的一个过去了的文学思潮进行挑剔,也许是不必要的,因为用今天的成就去指责昨天的不足,就象指责一个成年人少年时代的弱小和幼稚。但是,仅仅赞美,容易使人沉醉于它的成长而看不到它的实际高度和应有高度的差距。文学史的任务是忠实地描述文学在各个阶段发展的真实状况,既不能在历史条件尚不具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来的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地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