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状态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科研水平,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建立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状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二级综合评价,可为评估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南交通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渠道,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实验室和教学基地为平台,构建了集理论教学创新模块、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模块、创新培养基地模块、政策保障模块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这对大众教育背景下如何建立可操作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需要创新人才,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基地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基地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规划、经费投入、管理考核、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等方面不断探索和改革,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配置各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本以及提升科技资本的效率,对城市科技创新资本的投入及产出效率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选取中国11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评价对象,建立了以R&D投入经费支出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为投入指标;以国内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有效量为产出指标的指标体系;选取DEA效率评价模型作为主要研究手段,测度了2017年各城市科技创新资本投入产出资本效率,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投影分析,对科技创新资本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认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投入总量是不断增长的,但城市间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差距显著;成都、西安和深圳处于DEA有效状态;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南京及沈阳处于DEA严重无效的状态,无效原因包括科技创新资本投入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低下等;应加强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增加科技创新资本的投入并优化配置,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资本竞争力等,实现城市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战略政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管理与评价体制不完善、监控力度不够、质量监控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制度,成立实践教学督导组织,建立学生信息反馈机制,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特殊性,由此产生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而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其解决的途径就是要在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特殊性和特殊需要的基础上,对现行企业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制度改革,包括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和改善教学团队、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是省属高校法学专业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然而目前省属高校在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管理体制、评估体系、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逐步实现法学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增加法学实践教学的投入,建立方便实用的实践教学基地等途径提高省属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为了探讨如何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坚持科研的育人性与教学的学术性有机统一,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阐述了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剖析了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教中有研、研中有教、协同育人;探讨了搭建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实践;提出了完善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3个方面:建立寓教于研的管理体制、完善寓教于研的激励机制、构建寓教于研的监督机制;总结了寓教于研培养创新人才实践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胜任力素质和实践技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福建师大协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以社会需求导向、职业发展动力、岗位胜任力要求、特色创新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理念,嵌入H RM 胜任力,设计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丰富与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立体开放的教学学平台与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基于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基于H RM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学专业课与第二课堂均担负着价值引领和能力素质的培养任务.法学专业课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应当以有利于第二课堂为原则进行制度创新.育人内容上,法学专业课教学大纲要确立以素质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法学专业教学计划要设计合理的课程间先修后续关系.育人主体上,以校内学生组织为平台、以校外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制度.育人效果评价上,按学时数对专业课教师的"人才培养投入工作量"进行量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应尽职责,也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路径。以“卡脖子”“缺芯”等事件为标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风险。基于风险社会理论,从专家系统“人为性风险”增加、传统教学方式潜藏原发型教育风险、制度性风险演化为组织管理危机、工具理性异化诱发评价风险等角度出发,揭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知识建构、高阶思维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育和创新精神品质激发四方面的风险预警。基于风险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提出四点策略:围绕自反性主体建构改进课程设置,聚焦学生创新知识建构;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的因果链条,借助数字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构人本主义制度关照下的纯粹关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破解功利化评价导向,建立发展性和过程化的创新品质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选人用人机制的需要,将学术评价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从定性评价发展到定量评价,进而演变为数量迷信,导致学术评价的再度异化与学术出版质量的不断下滑。要消除学术评价中的异化现象,不断提高学术出版的质量,就必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行小同行基础上的大众化评价;建立学术评价的元评价机制,以及学术评价信息公开制度,为公正、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学术出版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者在本质上存在一种共生关系,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促进知识的发现和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动因源于强化本科教学地位、优化本科教学模式、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竞争力的需要。建设的路径包括: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念,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动的导向机制,建立教学与科研相平衡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调整现有的学科专业基层学术组织以及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部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基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和民生幸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立足于成才、成人、成事、成己、成功等战略选择,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积极应对快速、多元、开放、复杂的全球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体系或有序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体系包括价值取向、目标定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非智力因素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各级教育缺乏衔接联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非智力因素,应当建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有机衔接。建议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把非智力因素教育纳入各级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各级学校要大力开展个性化和多元化人才培养;各教育阶段衔接联动,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各级教育人才考试评价招生制度;加强各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科技创新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高校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直接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唯有制度创新才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制度创新可以采取的策略有:以高中学习评价和高考成绩为依据,加上大学生淘汰制的招生制度;政府对学校教学质量、经费使用的监督以及社会对高校排名的评价制度;肯定教学学术价值、保证教学过程和职称晋升表决权下放的教师评价制度;以开卷为主的考试、多元评分、考试成绩与平时研究性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趋势,应倡导“回到激发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的评价初心”“回应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关切”,以及“重建地方高校对区域发展社会贡献指标的评价导向”等。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与科技支撑的重要职责,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三类,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知识源和人才源,地位日渐突出,并且根据其不同的属性和使命,在科技创新目标与评价重点等方面的侧重点应各有不同。为探究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邀请来自教育部、科技部、以及高校科技创新管理评价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调研和问卷咨询,在此基础上,坚持创新导向、质量导向和贡献导向,建立分层分类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并从科技创新队伍、科技创新支撑条件、科技创新成果、社会贡献与影响、人才培养等5个维度,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三级评估指标。提出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类评价的要点,即地方研究型高校应着重测评“科技引领力”“科研贡献力”“科技创新成果”指标;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侧重“经济贡献力”“人才培养”指标;地方技能型高校则应偏重“人才培养”指标。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以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创新、育人环境创新、评价机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创新工程。实践证明,这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要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专业职业能力目标体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筑实践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促进产学一体化融合,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实施中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应用能力与高新技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投入与效益五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课程考核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考核不仅要重视知识要点的掌握,而且更要突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过程评价。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应注重教学的全过程考核、推行个性化考试、建立开放、多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