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任钢建,男,山东高密人,195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兼任贵州省行政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比较教育学研究。长期以来,尽管管理工作极为繁杂,但任钢建同志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在以下二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对高等教育体制与政策的研究,二是当代中国“三公”经费治理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健芳简介     
王健芳,回族,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贵州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以及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是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西部外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贵州省外语学会、贵州省英语教育研究会、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历任贵州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副主任、主任,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院长。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加强高校"三公经费"支出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高校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对策:严格财务管理规定,做好事前控制;完善财务报销体系,强化事中控制;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完善事后控制。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挂靠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为贵州省教育厅直接挂牌的省级重点学科研究中心,同时也是贵州省大学生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心所依托的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现有专职科研及行政管理人员17人。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4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  相似文献   

5.
"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作为"高校经费公开"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高校经费管理与公开"由来已久,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奠定一定的规章、理念基础。但是,这些规章制度缺乏统一性与协调性,某些规章制度已经老化,制定统一模块与制度势在必行。高校经费公开的模块与制度是看得见的社会良心。"高校经费公开"如果运作得当,可能成为今后三十年社会良心与道德之"高地明灯",为防腐反腐带来持久推动力,同时也为高校发展走社会良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现代教育先驱者的蔡元培先生是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坚持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颇多启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五育并举"的教育理论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高校的发展和学术氛围营造的启迪;"中西融合"的思想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福家先生不仅是我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作为中国第一位颇有名气的"国际型校长",他在长期的理论工作、教育教学和高校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高校办学思想,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建设和高校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从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及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三个方面对杨福家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作一简单的阐述与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宿州学院李庆照老师主持的"外语学习是否越早越好的实证研究"课题喜获立项,被列为年度国家青年课题(项目编号:CHA140176),资助经费15万元。这是宿州学院首次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级项目立项资助。  相似文献   

9.
私立南开大学是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它能够在办学经费极度缺乏的战乱年代得到发展,离不开在实用主义导向下根据本土社会实际需要而开展的应用性研究。这种应用性研究是私立南开大学“产、学、研合一”学术传统形成的重要条件。这一特色学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为私立南开大学自身发展筹得了部分经费、影响了学生的职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教育独立”思潮,成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缩影,而且也为同时期其他高校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全面考察私立南开大学特色学术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助于正确评价私立南开大学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古代书院教育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当代高等教育研究、借鉴。本文通过对书院教育一些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关于高校道德品质教育、学术风气、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经费政策体系完备,特点鲜明:竞争性的拨款政策和体系化的经费投入政策并存;学生贷款政策惠及本国所有学生;教育捐赠和税收优惠政策相辅相成;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政策系统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政策改革可借鉴其有益经验:把非盈利性的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平等享有受资助权利作为政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完善资助政策及规章设计,以经济资助引导高校发展;树立并推广政府向高校购买教育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制定捐赠与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政策,为高校社会集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
2012年《贵州大学学报》推出新的特色学术专栏——"清水江学研究",是《贵州大学学报》五十多年来的一次大变革,也是对贵州学术文化、中国学术文化做出的贡献:两年来专栏推出相关学术论文已达28篇,作者群来自全国各地,研究问题涉及一个区域文明社会的方方面面,一门新研究学科"清水江学"雏形已现;专栏为贵州历史文化研究奉献出一个走向全国的学术论坛平台,也将清水江学推向了全国和世界。  相似文献   

13.
涂又光先生是个具有中国气派的知识分子、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知行合一,学术与人生合二为一。涂先生以人为本,以"教育自身"为原点,不乏原创性地建构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脉络清晰地涵盖:学校不等于教育;社会生活存在"三li说",教育定位于文化领域,社会要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使命;教育的人性基础是性灵论,要继天而教,行之终身,不谈毕业;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律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中国高等教育基本矛盾是"道"与"艺"的矛盾;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三个阶段:人文阶段—科学阶段—人文·科学阶段;办"中国的大学";校园文化上的"泡菜理论";教学上"修辞立其诚";读经典与教育"反刍律";教育的产品的"料子与成衣说"等。归结起来,涂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现出丰富的哲理性、浓郁的人文性、深厚的民族性与爱国情怀及贯通的历史与现实统一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是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自觉对当代学术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其学术旨归在于"求是",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以前的学术成果进行客观切实的总结评判,包括对学者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定位;二是对一切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进行"除恶务尽"式的批判,肃清学术不良风气,还学术界一片净土;三是对学术发展的内外部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为学术自身的发展不断提供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就业导向:迈向"职业自觉"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政府、公众积极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高职教育持续、积极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关照历史,总结现实,剖析趋势,有助于挖掘"就业导向"的理论价值。认识并形成"职业自觉",对落实"就业导向"、把握高等教育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就业导向"不只是一个政策口号,更是完成"职业自觉"的使命,创新高职教育,保障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早日成熟的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16.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存是高等教育不争的事实,二者的关系从根本上制约着高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制约着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走向。依法治校是协调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时的热点事件之一,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分析当前“三公经费”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三公经费”制度规制的介绍和分析,认为“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是其使用规范化的制度保证。据此对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提出建议:扩大义务主体,及时公开经费,细化公开项目,拓宽信息渠道,建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8.
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即由外在推动转变为内生发展。外在推动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但也诱发了教育异化,而旨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却导致结果偏离初衷,出现远离教育目的的若干迷失。内生发展,表现为大学宗旨、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和文化六个方面的教育自觉。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中,抓特质比抓特色更重要,抓规划比抓项目更重要,要"正师名"而不要"造名师",而且营造共同的环境重于出台特殊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按照《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和《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省教育厅2009年下半年开展第三批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评选工作。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积极申报。  相似文献   

20.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自成立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不断地拓展理论视域,规范研究方法,彰显学术价值,力求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他者经验。文章通过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这一"元理论"问题的思想争论与学术争鸣,树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坚定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根本立场,运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学"研究方法,创造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思想理论新形态,展现当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