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占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自杀在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至第5位,是15-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是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解自杀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好心理护理,对重塑患者健康心理及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救治自杀患者284人。  相似文献   

2.
《史记》记载的自杀行为和自杀事件引人注目,《史记》所记自杀模式有失败型、逼迫型、自责型、恐惧型、维护型、报恩型、守节尽忠孝型、免辱型等。本文对自杀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探讨。史记》所记载的自杀行为,表明了当时社会背景与自杀现象有着明显的联系,特殊地呈现了古代社会文化群体的心理,从中我们可以认识中国社会的某些本质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行为极具危害性,已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一起自杀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自杀行为引发的心理危机也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行为过程及原因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启示,并提出了对自杀危机干预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青少年自杀呈现低龄化趋势。应试教育与学习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心理疾患的高发是造成自杀行为的低龄化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成年人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普遍存在的校园欺侮现象也是造成少儿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因素对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有着重要关联。青少年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减负”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中小学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有效防治自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自杀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现象有隐性和显性两种现象,影响当代大学生自杀有三大因素:学习目标过高是其自杀的重要原因;神经系统脆弱是其自杀的内在原因;消极哲学、文化的影响是其自杀的外部原因。为此,要从学习、人际关系、能力、外部环境四个方面着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定位教育,杜绝当代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自杀行为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自杀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属于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的心理境界、需求、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等尚不成熟,容易走向极端,产生偏执的行为。本文将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新生抑郁对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杀行为认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抽取福建两所高校大学新生1 395名(男生517名,女生878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态度量表(QSA)?自杀意念量表,评定大学新生的抑郁症状?自杀行为认识和自杀意念?结果:大学新生的抑郁症状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091,P ≤ 0.001),自杀行为认识分别与抑郁症状?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309~-0.100,P < 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学新生的自杀行为认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3,P < 0.05)?结论:自杀行为认识在抑郁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与日本人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日本同属高自杀率国家。中国人与日本人的自杀行为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传统价值观对自杀行为的宽容甚至鼓励;史籍与语言———自杀的历史文化载体;日本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及切腹的思想;审美意识中的自杀与自古的崇尚和渲染;对自杀的法律评价;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与自杀的“传染性”、集体性;情感模式中的拘谨自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情感性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BEP)变异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脑诱发电位仪,记录了41例抑郁症、24例躁狂发作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的3种脑诱发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和躁狂发作组均出现脑诱发电位主成分波幅降低,抑郁症VEP/P2潜伏期延迟[正常对照组(194±19)m s,抑郁症自杀史阳性组(212±22)m s,抑郁症自杀史阴性组(209±17)m s,P<0.01]。两组患者的BEP改变主要与患者有无自杀行为史有关。结论脑诱发电位临床价值得到了初步证实,与自杀行为相关的生物学指标研究中需进一步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10.
心理分析与自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洛伊德的驱力和性心理发展、Eros-Thanatos、精神结构、人格结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是研究自杀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弗洛伊德的这些理论重点研究了自杀行为的原因与动力.  相似文献   

11.
自杀是一种社会疾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我国高学历人群的自杀问题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疾病的影响;家庭原因的诱导;学习压力的影响;情感问题的影响;就业压力的诱导。针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注意健康的人格培养;减少渲染自杀情绪、自杀的气氛;加强学校对自杀的危机干预。以此来减少高学历人群中的自杀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由人类自杀行为研究启发,若将自杀基因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将不失为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是将不利转变为有利的哲学思维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丧钟为谁而鸣》发表于1940年,海明威在作品里归纳了以前在诸多短篇小说中出现的自杀主题。这无疑是海明威解决他对于父亲自杀这一问题的最明显的尝试。通过与海明威其他几篇小说的对比和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解构,详尽分析了主人翁乔丹的一系列思想变化,并对自杀行为从羞耻,理解到接受的颠覆过程进行了剖析。阐明了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终结了因父亲自杀而鄙夷父亲的矛盾情怀,并对自杀的可能性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自杀率相对较低,但是,怀有自杀企图与意念的儿童的比例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儿童自杀理论,但有关儿童发展的理论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把自杀轨迹模式应用于儿童时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儿童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教唆、帮助自杀行为并无法律上的明文规定,司法实践通常将其作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罪处理。根据行为人主观是否为恶意、客观是否造成了死亡后果为标准,将实践中教唆自杀的情况分为三种进行甄别。可以认为,对于主观上出于恶意、客观上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教唆自杀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建议针对此类情形在立法中增设教唆自杀罪;对于帮助自杀行为,应当认为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尚未达到动用刑法处罚的程度,故而将此行为作非罪化处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罪犯自杀的危险因素与自杀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杀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问题,而对罪犯自杀的研究起步较晚,论文数量较少。西方犯罪学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影响罪犯自杀危险性的因素,提出了有关罪犯自杀思想、自杀行为产生过程的理论模型,如压力—脆弱模型、聚合优化模型以及生物社会心理模型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态度的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目标样本,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自杀态度问卷(QSA)等对2638名兰州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91%(1044/2552),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焦虑、抑郁等;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10.93%(279/2552);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者占24.02%(613/2552)。结论:兰州市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并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较多,对自杀行为及自杀态度的认识不容乐观。其中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应及时采取综合性干预,以降低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兰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杀态度的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中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目标样本,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自杀态度问卷(QSA)等对2638名兰州市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占40.91%(1044/2552),各因子的分布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学习压力、焦虑、抑郁等;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10.93%(279/2552);对安乐死持肯定态度者占24.02%(613/2552)。结论:兰州市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并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人数较多,对自杀行为及自杀态度的认识不容乐观。其中女生多于男生,高中生多于初中生。应及时采取综合性干预,以降低自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对女性自杀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自杀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分析女性多种自杀现象,可以看出,女性自杀者大体有心理脆弱型、心理障碍型、心理压力型、为情自杀型等心理特征。解读“女性自杀”,我们至少有六点反思:应当关注和制止自杀行为;应当注意捕捉抑郁者自杀信号;应当消除对自杀认识的误区;应当提倡知足常乐;应当切实维护妇女权益;应当重点关注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