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不足、产能过剩、减排压力——尽管2009年我国经济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目标无已悬念,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深层次发展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场“调结构”攻坚战中,要如何跨过转变发展方式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宗证 《经营管理者》2010,(11):96-97
未来五年,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在总量增长以及诸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将沿着更包容、更可持续的道路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省经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工业流通经济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4.
“十五”计划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放在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虽然“九五”计划也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但“十五”计划强调结构调整又有新的变化。首先,过去是短缺经济下的调整,而这次是供求关系发生变后技术革命带动下的调整;其次,过去是局部的调整。而这次是全面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再次,过去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调整,而这次是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17,自引:2,他引:117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近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已有的经验研究中在金融发展指标选择和经验分析方法选取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从中国金融总体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3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检验。我们的经验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过剩经济”环境下,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宏观总量上有可能显得无效,但在中观和微观上面向实践面向市场总是对的,也才有生路;从长远看,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经济结构的转换升级.最终以至城乡结构的走向一元化也是在中观和微观的竞争中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实现的,不可能有上天恩赐。经济结构调整在实质上总是有效的,甚至有时还是惟一出路。所以寻找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突破口对县域经济仍然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以下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胡再生 《决策》2001,(12):12-13
在国际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安徽省国民经济发展难度明显加大,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外需受限。2001年前三季度,全省净出口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4亿人民币,对GDP的贡献为-3.5%,安徽省GDP因此少增长0.3个百分点。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预期不乐观,安徽省2002年的顺差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其次是国内市场扩容速度趋缓。相比2000年8%和2001年的7.4%经济增长速度,2002年7%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的市场扩容空间不容乐观。第三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难度加大。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将严重影响沿海地区以“三来一补”为特征的中小企业生产,而安徽省大多数劳务输出的对象就是沿海地区的出口型中小小加工业企业,这将严重影响安徽省农民打工收入。第四是结构调整任务重。世界经济下滑将促进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以回避风险并获取更大发展机会,同时,外需的下降也将迫使国内企业更多的着眼于国内市场,从而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由于安徽省的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市场饱和度高的产品居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产品少,在剧烈的竞争中,维持并提高安徽省产品市场占有率,结构调整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09,(5):24-25
2009年初,全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据监测,保增长和民生议题成为各省“两会”的重点。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上海、北京等调低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为应对经济危机和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预留了较大空间外,内蒙古、陕西、青海等地均制定了比上年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两会”期间,各地政府在提到2009年的工作要求时共同的一点是,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后劲、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在新一轮经济改革中,面临日益紧迫的经济结构调整。粗放型经济增长已无法满足未来天津及环渤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贸易,既是天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央埘天津“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斟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定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持续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反映到居民收入上,就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从而为今后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埋下隐患。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力求弱化这种不平等局面,但这需要研究不平等的经济来源。本文通过构造表示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化指数,利用协整模型对市场化指数、政府政策和产业发展、地区增长和收入水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本身带来了地区和产业的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进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而政府过去的结构调整政策效果有限。因此,本文建议政府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从过去的增长为中心的结构政策转向以转移支付为中心的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16):10-10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知易行难 中国的GDP过于依赖投资,这是“不可持续的”。鉴于调整经济结构最终意味着把资源从国有部门、国有企业和与权贵有关系的中国人那里转移出去,中国面临着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湖北发展集群经济的决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浙江、广东等省的经济发展之所以令人瞩目,创造了增长奇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已迅速成长起一批具有特色、高度专业化的产业群,“一镇一品”、“一县一业”蔚成风气,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企业不强、无名牌产品不响”,集群经济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志。我省也较早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什么没能出现众多的产业集群引领湖北崛起呢?  相似文献   

13.
朱鹏洪 《决策》2000,(11):40-41
风起云涌的新一轮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正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向前推进。这次调整呈现两大持点:第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资源配置优化的经济状态。  相似文献   

14.
王运宝 《决策》2011,(5):24-27
2011年会不会成为“中三角元年”?“中三角”又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这些疑问需要武汉来回答,更是对武汉发展的无形鞭策,因为只有“中三角”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四极”,武汉才能借力回归它曾经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更多依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围绕我市“十一五?”发展目标,我们认为,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针对经济生活中短期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加大调整力度,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国面临许多新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一个长期艰苦过程。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压力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我国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宜采取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于绍文 《经理人》2012,(12):39-39
中国企业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周期性回落和政治领导集体换届三重叠加的特殊节点,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复杂和严峻。中国企业在转型中要防止做出“经济结构性放缓”误判和陷入“去制造业”误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世界各国均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实力,以在下一世纪更好地发展。其中美国经济发展态势值得重视,美国所以能在九十年代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率,主要在于加速发展了以软件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重视对传统产业改造,从而进入了“新经济”时期。这与欧洲各国经济增长缓慢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东吴 《决策》2000,(11):7-9
前几年,随着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经济结构的矛盾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调整经济结构是这几年来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我国“十五”计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这表明结构调整还将是“十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在这种大的政策背景下,安徽如何进行筹谋规划?在调整中应该注重哪些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宏鸣。  相似文献   

20.
陈东琪 《决策》2001,(12):6-7
我国经济学界和统计部门预测明年经济增长为7%左右,低于今年,有的国际机构预测调低到6.5%甚至更低。据我看,明年和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会降到6%以下,6%是底线。中国潜在增长速度应为10%左右,未来几年的实际增长虽然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在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政策环境下,也没有必要追求这个速度,但争取7%以上的速度既有可能,又有必要,因为如何再低就会引起很高的实际失业率,造成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